鲜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图书馆,湖北武汉 43007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全面开放是未来趋势[1]。教育部2015 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 2018 年开始实施的我国首部图书馆立法《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2021 年 6 月 10 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再次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 推动高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
开展社区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与主要做法。当前相关研究有哪些?研究进展如何?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为探讨这些问题,笔者以“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社区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 等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万方等中文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梳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 以期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阅读推广提供参考。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推广的对象、模式、困境,以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不同性质社区的居民具有不同的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与阅读偏好,阅读需求各有特点。孙小平[2]、陈益[3]、刘玉婷[4]、李彩云[5]、李雪[6]等人的研究都表明,中老年社区居民、 大专学历以下的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类文献,而青年社区居民,以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还对专业文献、 学习教材、管理类、技能提升类文献有较强需求。 同时社区居民受到工作和生活时间的影响, 在阅读习惯上更偏向碎片化阅读, 在阅读媒介上对电子文献的需求更高,因此相比在高校图书馆办证入馆阅读而言,社区居民对电子资源远程访问的需求更强。
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不同社区群体开展分众化阅读推广。 (1)对未成年人。 对儿童开展阅读指导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的突破口[7],但受到管理机制、观念、资源、馆员工作习惯等方面的制约[8]。 我国各级广播电视大学[9]图书馆在农村社区青少年的阅读推广实践、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面向社区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案例都具有参考价值[10]。 (2)对妇女。 针对社区妇女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助于推动家庭阅读[11]。(3)对工业园区职工。与普通社区居民相比,园区职工在个人属性、阅读特点、阅读需求方面都大不相同, 特别是其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都高于全国人均水平。(4)对考试居民。高校应届毕业生、高校所在社区居民都是公务员考试大军的主力, 这种读者需求为高校开展专题阅读推广提供了切入点[12]。
《高校图书馆服务面向社会化阅读的思考》[13]一文是国内较早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阅读延伸服务的文章, 提出了在社区试点办理高校图书馆借书证的想法——这也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读者的一项主流做法。除此之外,还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
王露莹[14]认为可以根据经济效益将推广模式划分为三种,即馆藏模式、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分别以馆藏与编目、信息资源服务、经济效益为工作重点。徐文静根据服务主动性将其归纳为“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模式,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在保留“引进来”服务方式基础之上尽量“走出去”。 梁彧文[15]提出高校图书馆社区立体阅读推广模式。 朱颖华[16]提出教育实习基地模式, 建议高校图书馆鼓励大学生以社区和中小学校园为教育实习基地开展阅读推广。 何海钊[17]、王文燕、刘华等人都提出合作共建阅读基地模式,即由社区提供阅读场所,由高校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和服务, 经费与人力等其他资源则由双方协商合作解决。
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呼吁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阅读推广,也有很多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但总体上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系列指导意见都属于宏观政策,且只具备建议性,没有强制性。 没有明确高校图书馆在社区阅读推广中的责任与权利范围, 也没有明确经费和人力物力来源。 这就导致高校图书馆对政策的判定“具有主观判断性质,不够准确理性,不敢轻易开展社区服务”。
一方面, 高校内部还未达成高校图书馆资源是社会公共资源的共识,另一方面高校体系相对封闭,高校师生普遍不认为高校图书馆具有开展社区服务的能力与责任[18-20]。
社区阅读推广活动需要投入稳定的专项经费,用于项目的整个活动周期, 包括活动策划、 活动宣传、场地租赁、人员劳务、后勤保障、奖励奖品等方面。 而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社区都很难保障这笔经费来源[21]。
高校图书馆中成立社区阅读推广或社会服务专业队伍的做法非常少见, 普遍在开展活动前临时抽调人员,导致社区阅读推广主体机构缺失,影响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为突破上述困境,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有些高校图书馆也以实际行动解决了一些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杨祖逵[22]认为建立制度规定才能保障高校图书馆有实力、有意愿参与社区阅读推广服务,并保障这种服务与合作的持续性。 黄雅洁[23]呼吁各级科教文部门、各地市图书馆学会、各地市级图书馆,以及相关社区民生部门针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阅读推广作出相关规定, 对项目的开展给予意见指导和政策保障。
李沛认为高校图书馆是社区重要成员, 应积极融入社区经济文化建设,开拓服务领域。 江云[24]认为高校图书馆也是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既是应尽的义务, 也是自我转型的有效探索。
争取政府对高校开展社区阅读推广的专项经费可以保障活动的长效性。 但在目前经费不稳定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可以从科研课题申报、校内合作、书商赞助、企事业单位赞助等方面争取更多经费。
充分动员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 一方面可以补充人力资源缺口, 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与本校教育院系合作、设置社区阅读推广联络员[25]、成立阅读推广馆际联盟等措施都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尝试。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已形成初步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服务对象——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层面论证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明确了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化服务的方向;(2)在阅读推广模式上基本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思路,既吸引社区居民走进高校图书馆享受馆内的阅读服务, 也尝试让高校图书馆的阅读资源、阅读服务、师生读者走进社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3)普遍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开展阅读推广的形势不容乐观, 受到制度、意识、资金、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未形成长效机制;(4)基本明确高校图书馆在社区阅读推广中的角色和定位,可以是共建单位,但不是主导者。 可以寻求与政府、社区、高校其他部门、其他教育机构等多方的合作。
同时也需注意到, 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深入,具体表现为:(1)在研究内容中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阅读推广的可行性论述不充分, 对高校和社区双方的需求探讨不足,对已开展服务的成效评估尚未形成,对国际经验的关注有限;(2)在研究方法中,实证研究的成果较为薄弱,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有待提升,比如在问卷调查法中,普遍缺少对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对问卷变量及变量间关系的描述分析也多有缺失。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阅读推广已获得了业界和社会的许多关注,虽然发展平缓,但考虑到现实原因,每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辐射范围都不尽相同, 短期内难以出现一个通用的服务模式。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平衡师生需求和社会需求, 是每一个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时首先要权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