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地铁站施工变形控制

2024-03-16 06:40
散装水泥 2024年1期
关键词:泥水立柱盾构

刘 平

(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1 引言

本次穿越为国内首次采取超大直径盾构直接切削车站地连墙。地铁站已完成轨道铺设,且左线盾构先行穿越对土体造成扰动,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将二次扰动土体,加剧土体的变形和沉降,若防护措施不力,将导致既有隧道出现衬砌破坏或者变形过大,影响既有车站的安全。如何采用合适的施工方式新建隧道下穿车站,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施工时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 工程概况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隧道土建施工项目A2 标段为越江隧道右线盾构段、江南盾构接收井及明挖段土建工程施工。工程范围:穿越长江隧道右线盾构段、右线隧道江中废水泵房、疏散口等土建工程;江南盾构接收井及井后明挖段土建工程、风井和出入口工程(含配套市政设施工程)、雨水泵房施工。其中,越江盾构段长2 361.782m,隧道外径14.5m,内径13.3m。采用1 台Ф15.07m泥水气压平衡复合盾构机施工。盾构机从江北工作井始发,完成右线隧道推进后,在江南工作井接收。盾构自1 127 环开始切削地铁站地连墙,至1 146 环盾构机完全穿过地铁5 号线建宁路地铁站。穿越车站时,平面曲线为右曲R=3 460,纵断面线形为4.5%上坡,平面隧道与车站夹角约为93°,纵断面隧道与地墙垂直夹角约为85°。地墙纵筋采用Ф28 螺纹钢筋,横筋采用Ф20 螺纹钢筋,地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车站底板以下2.432m 至墙底标高范围内,连续墙配筋采用全螺纹玻璃纤维增强筋,以等直径原则代替钢筋。临时立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立柱主筋为Ф16 钢筋,桁架钢筋为Ф20 钢筋,箍筋为Ф8钢筋。盾构穿越地铁5 号线建宁路地铁站时,土层由上到下为:杂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粉质黏土夹粉砂、粉砂。盾构穿越断面内地层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粉质黏土夹粉砂。

3 施工风险

本次穿越为国内首次采取超大直径盾构直接切削车站地连墙。地铁站已完成轨道铺设,且左线盾构先行穿越,已经对土体造成扰动,因此,对右线穿越提出更高的要求。下穿段处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加粉土、粉砂地层,地质条件较差,若穿越过程中参数设置不合理,主体结构容易出现裂缝、渗漏水等情况,或对铺设轨道造成较大影响,如沉降过大、水平位移过多等,致使经济损失大、修复困难,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控制措施,确保盾构穿越任务顺利完成。穿越过程需切削地连墙和立柱桩,因此,刀具至关重要,需采用针对性的刀具,以保证在完成切削任务的同时,减小对地铁站的扰动。同时,施工时的泥水压力直接关系到地铁站的整体沉降,泥水压力偏大挤压前方土体会造成车站底板隆起,而泥水压力偏小又会造成车站整体下沉,依据试验段参数总结,采用0.9~1.1 倍静止土压力系数计算泥水压力,依据实时监测值及时调整。盾尾注浆是在盾构机主体通过后补充建筑空隙的关键点,采取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机制,通过注浆完成对车站变形量的二次控制。

4 施工控制措施

4.1 穿越地铁站设计改良措施

本工程盾构机的泥水平衡盾构压力波动比较敏感,在气泡舱内,通过调节器调节压缩空气压力来补偿泥水液位压力差值,调节精度为±0.005MPa,便于控制正面压力平衡,对地铁站变形控制精度较高;采取常压,可更换全盘滚刀,以应对切削地连墙和临时立柱桩。其中,圆刃滚刀高度225mm,常压刮刀高度185mm,普通刮刀和边刮刀高度165mm。盾尾密封系统采用4 道螺栓钢丝刷+1 道钢板束+1 道止浆板,配置4×18个油脂压注孔,以保证砂性地层中的盾尾密封,再采用自动测量系统实时提供盾构姿态,便于盾构操作人员控制好盾构姿态。盾构注浆系统采用单液注浆方式,注浆管路能够满足双液浆压注需求,在始发段、浅覆土段及特殊地层段,可压注双液浆,以控制成型隧道稳定。采用10 点注浆,盾构机同步浆液系统具备双液浆压注功能。1 号车架处配备2 个20m3容积的浆桶,配备5 台100m3/h 的高压KSP20 柱塞式注浆泵,单点单管压注;2 号车架处配备1 个4m3容积的速凝剂浆桶,配备10 台10m3/h 的螺杆泵,单点单管压注,以实现同步双液浆压注。施工中,为有效支撑地层变形、减少隧道上浮、防止壳体段泥水后窜等,可结合各项监测数据,在掘进中,通过盾体预留孔进行壳体注浆。考虑本工程工况的特殊性,刀盘超挖、盾体锥度、小曲率施工等因素,盾构机配备1 套海纳泵设备,盾体预留2 道注浆孔。在不影响拼装机移动的前提下,在1 号车架与拼装机的空处搭设钢结构注浆平台,以利于及时对脱出盾尾管片进行二次注浆,加快成型管片稳定。最后,通过盾构机车架新浆系统及时对开挖面补充新浆,提高泥膜质量。新浆系统配备浆桶5个,大流量高压注入泵1 台。新浆材料组成包括HS-1、HS-2、HS-3、水等。管片设计改良,可全线设置剪力销,以有效控制管片拼装过程中的错台,每处环缝共设置28 个。全线管片预埋有注浆孔、标准块和邻接块,每块预埋2 个,封顶块预埋1 个,每环共19 个,以保证盾构穿越后,根据地表和管线沉降情况,及时、足量地进行补压浆。

4.2 穿越阶段施工措施

原则上根据隧道上部覆土厚度和荷载变化,计算盾构机切口到达前15 环(30m)和盾尾通过后10 环(20m)切口水压值。实际施工中,按照地面沉降结果进行调整,最终穿越过程中,依监测报表实时调整。推进过程中,将气泡仓液位控制在中心位置-0.5m~+0.5m 范围内,尽量减少液位波动,平稳掘进施工。若切口前地面沉降,则需调高压力设定值,反之调低;若盾尾后部地面沉降,则需增加同步注浆量,反之减少。下穿建宁路地铁站段施工时,为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避免在途中耽误时间,推进速度一般控制在15~20mm/min 之间,在切削车站地墙和临时立柱桩时,控制速度为5~10mm/min;为了控制盾构正前方的地面沉降,必须降低刀盘的转速,正常情况下控制在0.8r/min,切削车站地墙和临时立柱桩时,调整至1.2r/min,以降低贯入度,充分切削,减少对地铁站的影响;通过计算理论总推力为100 000kN,推进时总推力控制在100 000±10 000kN;根据软土地层推进经验值,刀盘扭矩应控制在2~3MNm,若刀盘扭矩出现异常波动,需检查、更换抽刀;泥比重过高与过低,会破坏泥水的输送能力和开挖面的稳定,特泥水比重应控制在1.15~1.25g/cm3,下限为1.15g/cm3,同时可考虑重浆,比重为1.25~1.3g/cm3。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本隧道盾构施工采用10 点注浆法,理论注浆量为26.46m3,注浆作业按一般充填系数1.1~1.3 压注,应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注浆时,采取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双控。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时,应结束注浆,防止压力过大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依据实时监测数据,实时调整注浆总量,以控制沉降量。根据路面变形情况,确定新的施工参数和注浆量等信息、指令,并传递给盾构推进面,并及时作相应调整,最后通过监测确定效果,反复循环、验证、完善,以保证隧道施工质量。

4.3 穿越参数分析

盾构穿越地铁站时,遵循快速穿越原则。未开始切削任务时,推进速度保持在15~20mm/min,刀盘转速0.8r/min,快速通过,以减小对车站的影响;而在切削地墙和立柱桩时,刀盘转速提高至1.2r/min,推进速度降低至5~10mm/min,通过降低贯入度充分切削地墙和立柱桩。图1中切削左侧地墙时,扭矩略有增大,由于立柱桩仅有3 根,在降低贯入度后,扭矩显著减小,对地铁站影响较小;而在切削右侧地墙时,扭矩有明显增大现象,后泥水泵压力异常,除清理出混凝土块外,还有螺纹钢筋、钢丝绳卡扣、大铁链,因第二道地墙处存在大量异物,导致切削时扭矩增大。

图1 推进参数历时曲线图

5 施工监测

穿越过程中对建宁路站主体结构左、右线侧墙沉降、立柱沉降、附属结构沉降、隧道与附属结构连接处差异沉降,保持24h 车站及地面巡查,2h 车站监测。其中,附属结构累计最大沉降量F7变化1.5mm,整体均在1.5mm 以内;而车站主体与附属结构连接处累计最大沉降量JGK9-2 变化1.2mm,整体均在1.5mm 以内;盾构穿越地铁站时,刀盘于1 132~1 133 环首先切削Ф800 地连墙,左侧地墙点位变化最大为ZC22 隆起1.9mm,左侧地墙整体变化在2mm 以内。左侧地墙竖向位移如图2 所示。

图2 左侧地墙竖向位移

盾构切削Ф800 地连墙后,于1 137 环切削3根Ф1 000 立柱桩,立柱桩点位变化最大为LZ13隆起1.4mm,立柱桩整体变化在1.5mm 以内。立柱竖向位移如图3 所示。

图3 立柱竖向位移

盾构穿过立柱桩后,于1 143 环切削右侧Ф800 地连墙,右侧地连墙点位变化最大为YC17沉降1.8mm,右侧地连墙变化在2mm 以内。右侧地墙竖向位移如图4 所示。

图4 右侧地墙竖向位移

6 结语

穿越地铁站前25 环作为试验段进行经验总结,试推进阶段的施工参数为之后穿越过程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步注浆采取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指标控制,同时,严格控制同步浆质量,根据实施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最终地铁站穿越任务圆满完成,各项监测沉降量均远低于控制值,保证了地铁站与建宁西路隧道的施工安全,且该工程有效控制了下穿过程中的风险点,成为超大直径盾构切削地铁站地连墙首个成功案例,希望为此类工程提供经验积累,完善隧道施工技术。

猜你喜欢
泥水立柱盾构
煤泥水处理智能控制研究现状
泥水加压平衡盾构
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八旬老者 文化养生——记85岁北大老学长陈立柱
五台山掠影
组合铝合金立柱在超大跨度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