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OBE 理念的《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24-03-16 08:38兰,李锐,耿
物流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编织案例规划

马 兰,李 锐,耿 娟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于2022 年11 月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吸纳了OBE 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交通运输规划》是交通运输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介绍了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理、运输需求预测、运输需求分布、运输方式选择和交通分配等基本理论模型,是系统性很强的运输规划理论课程,为学生日后进行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规划设计、方案优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二十大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途径。在OBE 教育理念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需将各个要素和环节编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一个关系网络中,各要素或环节作为系统的链条,共同支撑教学整体[1]。本文结合课程组在2020 级交通运输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交通运输规划”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网络化编织,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智慧树。

1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架构

“交通运输规划”是一门服务于卓越工程师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规划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运输需求预测和分布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运输方式选择和交通分配的方法和流程。

1.1 课程专业目标。能将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流程、原理、方法等用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中;能综合运用交通运输规划课程、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分析、预测、评价、优化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决策等复杂工程问题。

1.2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立足于立德树人,坚持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建立国家交通战略发展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1.3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架构。立足于“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将课程思政目标与思政素材进行融合,并契入到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中,形成如图1 所示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架构。其中,思政素材需要结合国家、社会、交通发展的历程和最新进展进行逐年充实与更新,以紧贴大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增强思政内容的鲜活度。

图1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架构

2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编织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政元素编织阶段,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整合应该扩大搜索面,从国家发展历史、社会改革的各个方面、交通发展历程等社会面进行搜索,得到初步思政元素素材,进而结合课程专业知识内容进行筛选与编织,最终形成融合紧密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交通运输规划”第一章绪论部分,第四节“交通运输规划发展史”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编织的方法,其挖掘和编织思路如图2 所示。

图2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元素编织示例

图3 思政元素智慧树

近现代交通运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而发展的,中国近百年的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也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而来。通过将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时间轴线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轴线进行融合,融入关键节点的历史事件,形成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编织与链接。

将交通运输规划发展与历史轴线串联后,根据课程思政目标,构建以下思政元素智慧树,以指导具体的教学设计。

3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3.1 案例一:交通运输规划发展中的中国力量

(1)设计理念。“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思政点作为重点进行课程融入,结合交通运输规划发展史,讲授近现代交通运输规划发展历程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规划理论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在交通运输规划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将交通运输发展与国家发展历史、社会进步进行融合,通过梳理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发展进程,帮助学生树立国家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案例内容和实施过程。分析教材内容中有关“近代交通运输规划的发展”,将资本主义国家对交通运输规划理论探索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联系,讲授社会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规划发展的基础。将工业革命的时间节点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横向连接,通过对照分析,引导同学们回顾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课堂上增加讨论环节,请同学们针对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所扮演角色的变化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中国当前阶段在交通运输规划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同学们理性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3)育人效果与反馈。通过交通运输规划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横向学习,以及在时间轴线的纵向学习,学生不仅对交通运输规划发展的进程、社会背景、发展动力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同时建立了纵深的历史发展观,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与自信和专业知识学习进行结合,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和自我发展的深度思考。

3.2 案例二:某城市交通运输规划案例研讨

(1)设计理念。“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思政点作为重点进行课程融入,结合交通运输规划基本理论,进行案例研讨,讲授某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实例,一方面将课程基础理论内容与实践进行融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具体的交通运输规划进行融合。

(2)案例内容和实施过程。结合课程理论学习,请同学进行思考并展开分组讨论,如何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如何实现人民利益至上?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讨论结果,各组把主要的内容和观点进行记录整理。从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四个方面讲授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挖掘案例中以人为本的具体做法,并展开课堂讨论,将案例所学与各组前期观点进行对照与分析,总结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等规划内容中,以人为本理念规划理念的具体做法。

(3)育人效果与反馈。通过案例研讨,学生不仅全面系统掌握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同时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养了其社会责任感,学生普遍反馈对交通运输规划理论加深了理解,对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人本思想有了本质的理解。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 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导向教育理念,搭建了“交通运输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架构,以第一章绪论部分“交通运输规划发展史”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编织的方法,并构建了思政元素智慧树,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需要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牢牢把握总书记有关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精神,将党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社会发展素材进行融合,为大学生们提供具有一定理论水准的、鲜活的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编织案例规划
体验编织的乐趣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