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物流产业链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4-03-16 08:38李世维
物流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内蒙古产业链物流

李世维

(内蒙古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0 引言

现阶段国际关系与经济形势愈发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因此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实现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环节的循环通畅是重要任务[1]。我国物流规模长期位居世界第一,2020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35.2 万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 倍。作为承载社会流通功能的产业,物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既是保证循环的基础骨架,也是联通国内国际的市场接口[2]。内蒙古自治区要在这种战略格局转变中找准产业定位和突破方向,推动产业链发展壮大尤为重要。综上,研究内蒙古物流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关优化对策,对于提高内蒙古物流产业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积极作用。

1 内蒙古物流产业链发展现状

1.1 产业链上游发展情况

内蒙古物流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基建行业、物流地产行业、物流设施与设备行业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已基本形成内外通畅的综合运输网络。“十三五”(2015—2020)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为4 485 亿元,至2021 年末运输线路总长为22.9 万公里。其中,公路里程21.3 万公里,铁路1.4 万公里。此外,全区12 个盟市总计拥有运输机场达20个。

物流园区是内蒙古物流地产的主要载体。“十三五”期间,运营和规划各类物流园区超过70 个,其中内蒙古红山物流园、集宁现代物流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2020 年,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46.14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4.0%,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位居前三。但内蒙古物流地产行业总体落后,滞后于全国发展近4 年[3]。

内蒙古物流设备制造业和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尚处起步阶段。物流设备以分拣、仓储等基础设备为主要业务,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产业规模整体较小。

1.2 产业链中游发展情况

内蒙古物流产业链中游主要指提供服务的物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2021 年内蒙古运输货运总量为21.9亿吨。其中,铁路货运量为79 053 万吨,同比增长28.4%;公路货运量为132 847 万吨,同比增长21.9%;民用航空货运量为3.6 万吨,同比增长10.4%。快递业务进入飞速发展阶段,2021 年快递总件数为26 086 万件,同比增长33.4%。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运输及快递业务情况统计

1.3 产业链下游发展情况

内蒙古物流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物流服务消费,即农业、制造业、电子商务等关联行业,另一个环节则是快递物流包装的回收。2020 年内蒙古社会物流需求结构中,工业品物流占48.7%,农产品物流占10.2%,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2%,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占0.2%,38.9%属于其他货物物流。能源、农畜加工、乳制品等工业品物流是推动内蒙古物流总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带动铁路、公路等运输收入贡献率高达80%。

内蒙古快递包装回收主要以政策文件推进,例如2018 年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要求企业在营业网点设置标识明确的快递包装回收箱,完善循环再利用系统。截至2020 年底,全区邮政快递网点已实现标准化包装回收箱全覆盖,并且不断向末端网点扩散,三个月内增加216 个包装废弃物回收箱[4]。

2 内蒙古物流产业链发展困境

2.1 物流地产市场化程度较低

内蒙古物流产业必将走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之路[5]。但内蒙古现阶段还没有专业的物流地产企业,普遍情况是传统房地产企业、基建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电商企业为拓展业务范围或者实现物流自营等建设物流园区以及配送中心等。较多物流园区建设为事业单位或国有制企业主导,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化管理水平较松散,行业内相关标准较少,使得物流产业链上游环节核心竞争能力弱,在与区内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时要素吸引力不够,与外部市场的对接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市场话语权较弱。

2.2 技术创新能力严重缺失

物流服务面临量大价低、人力等成本上升的压力,因此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终端识别技术等相关技术的支撑[6]。但内蒙古地区智慧物流发展程度落后,企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且存在作业错误率高的问题[7]。全区也还未建立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企业自身与区域产业整体的研发能力均较弱。据统计(见表2),内蒙古物流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数常年位于全国第25~28 位,其中以基础装卸搬运类发明专利最多。一方面是由于政府不重视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与应用,2020 年内蒙古技术市场成交总额仅占全国的0.13%左右;另一方面则是技术营商环境落后,难以兼容先进地区物流技术和服务理念,缺失促进产业链联动创新的“推手”。

表2 内蒙古物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统计 个

2.3 物流产业服务价值层次低

新发展格局下,物流的保障、对冲功能已远超商品流通功能。从事物流价值链前端的非资产型企业盈利能力要强于资产型企业,物流公司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8]。由于内蒙古物流市场集聚了大量中小微型物流企业,缺乏资金、规模、技术等资源,普遍存在初加工粗放、精深加工不够、服务附加值低等短板。咨询、物流网络规划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是物流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高附加值环节,但内蒙古大多数物流企业依然以运输、装卸、仓储等传统业务为主,运输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市场开发能力严重不足,高价值核心环节能力缺失,且同质化服务供应过剩,使得内蒙古物流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并不显著。同时,大多数企业精准营销意识和品牌效应意识薄弱,营销手段和方式单一且落后,物流市场需求主要依靠自治区内农业、制造业等支柱型产业资源,对地区自身特色的深度挖掘与包装不够,使得消费者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差,对外品牌影响力较弱。

2.4 需求产业物流观念相对保守

内蒙古物流发展水平较国内大多省区落后,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更加重视经济效益,表现为注重生产、忽视储存和运输环节[9]。数据表明,2020 年内蒙古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为794.73 亿元,仅为四川省的13.9%。许多制造企业仍不愿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使得内蒙古制造业的物流环节成本过高。同时,内蒙古大部分企业依旧停留在资源密集型产业模式上,尽管在短期内能够使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但在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压力时,技术缺失和重资产运行会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3 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物流产业链优化对策

3.1 推动物流地产业完全市场化

首先,应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的配置作用,突破不同行业、部门和区域壁垒,推动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实行简政放权。其次,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内蒙古物流地产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利条件,准确把握“双循环”战略机遇,依靠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自由贸易港等开放战略,互联互通,取长补短。然后,要加快行业占比较高的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突破原本单一的角色定位,切实剥离以往债务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加强内部管控体系优化组织治理结构。

3.2 坚持以创新技术驱动产业链发展

自治区政府不仅要增加创新投入,更要重视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与应用,政府多以补贴、减税、扩展融资等积极方式鼓励物流企业积极研发、运用创新技术,创造适应先进技术和产能的营商环境,以市场需求推进区域物流整体技术革新。同时可以利用地区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资源优势,建立物流产业基地,通过工艺流程创新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

此外,物流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以国企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应发挥领头作用,积极主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动创新,着力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难点”技术和颠覆性创新项目;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深入创新文化理念、商业模式和组织流程等方面,实现价值创造和服务创新的最终目标。

3.3 发掘多样化需求促进物流服务增值

内蒙古物流业要主动顺应物流市场愈加细分、顾客要求不断提升的趋势,改变以往重运输、轻管理的发展模式。注重物流业的包装、咨询、规划、管理以及消费等细分领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商品物流精深加工,增加服务附加值;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实现多领域资源拓展;引进智能化技术,逐步从物流提供商向物流整合商与供应链服务商转变。通过高度的信息化和先进技术的融入形成最大的利润增长与最小的成本控制,并附以优质化、个性化的服务与灵活的销售模式实现价值链后端的高增加值环节。

3.4 鼓励下游企业选择物流外包行为

内蒙古政府应鼓励需求企业转变传统观点,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核心竞争上,以战略性眼光和思维看待物流外包行为,维持物流供应商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供需双赢的局面。供需双方相互信任和忠诚以及履行承诺是建立良好的外包合作关系的关键要素。可通过推进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改变传统信息传递和协作方式,增加需求企业与物流供应商的交流与沟通,让物流企业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同时,要建立统一的物流行业标准,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使下游企业与物流业形成良好、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4 结论

构建畅通、稳定的物流产业链是实现我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内蒙古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路径,但目前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缺失、服务价值层次低,物流观念保守等问题,未形成稳定、高效的产业链条。因此如何有效地兼顾物流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利益的同时,根据内蒙古物流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认为内蒙古政府与企业应联合推动物流地产业完全市场化,坚持以创新技术驱动产业链发展,发掘多样化需求促进物流服务增值。

猜你喜欢
内蒙古产业链物流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可爱的内蒙古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产业链春之奏鸣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