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60)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且弹性增强,偏离基本面的市场调节时有发生,给外经贸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影响。若不进行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微观层面会造成资金损失、侵蚀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稳健运营;宏观层面会影响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汇市场发展,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阻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因此,汇率风险管理应成为外向型企业的必修课。本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年发布的有关汇率避险的政策文件及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和管理建议,期望对国有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家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首次开立汇率风险管理账户的企业新增3.3万家,2023年1—9月新增2.7万家,至2022年末企业利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比例已提升至24%,同比增长10.6%。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外管局不断深化外汇市场改革,创新汇率避险模式,降低外汇套保成本,多措并举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在此过程中,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逐渐得到认可,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不断增强,外汇套保的规模和力度持续提升。
但在与金融机构接触过程中得知,目前本区域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企业及套保比例尚未达到国内平均水平,且参与者多为外资、民营及中小微企业,部分国有企业因受体量、制度、流程等因素制约而鲜有涉足。汇率波动会对进出口企业经营产生显著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日益常态化,涉外国有企业有必要提高对汇率风险的认知,全面推进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稳健经营。
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对外经贸及金融活动中以外币结算产生的款项收支、资产或负债等因以本币记账在汇率变动时带来的意外损失或收益。
“汇率风险中性”是企业为控制和降低因汇率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财务决策,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给主营业务和财务指标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聚焦主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1]。
为实现管控汇率风险的目的,企业应参照商品期货中套期保值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对外汇汇率进行套期保值。
外汇套期保值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外汇掉期、货币掉期等方式:远期结售汇结构简单、机制成熟、市场接受度高,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外汇期权具备一定的交易灵活性,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汇率敞口判断选择买入期权、卖出期权或期权组合交易;外汇掉期适合持有外汇资产或具有外币收付汇需求但存在币种或日期错配的进出口企业,可以灵活调剂本外币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满足流动性管理或短期融资需要;货币掉期可同时规避中长期汇率、利率风险,适用于长期投融资企业或持有外汇并看涨的企业,以盘活外币负债(或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或提高资产收益)[2]。
(1)风险评估。有外汇套保意向的企业向经办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进行金融衍生品适合度评估,从而判断企业是否适合操作期权类产品,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交易品种的匹配推荐。
(2)签署协议。企业通过评估具备操作资格后,银行提供相应的衍生品服务协议,企业经法审通过后签署并提供相关授权书及承诺函。
(3)开立账户。企业进行外汇套保交易需开立本外币结算账户及保证金账户,用于缴纳期权业务保证金及到期交割操作,保证金视期间长短不同按3%~5%收取,汇率波动高于一定幅度时会按相应比例追加。在金融机构有授信的企业也可申请从授信额度中扣除相应比例作为保证金。同时,部分省市及地区也推出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以“政府+银行+担保”的运作模式降低企业汇率套期保值成本[3]。
(4)背景审核。操作期权业务前,企业需递交外贸合同、商品提单、承兑函等证明业务真实性的资料,银行根据“实需”原则对汇率套保业务进行审核,确保公司经营合法、交易业务合规。
(5)签约及交割。银行根据企业申请资料进行远期交易确认,并在签约完成后出具确认书,在合约到期日根据约定汇率及金额完成交割。
(1)线下柜台交易。银行服务人员可通过现场、电话或微信对企业提供汇率咨询、交易报价、策略建议服务,企业根据目标汇率及风险偏好确定交易后由专人到柜台填写相应单据在现场进行交易汇率及交易品种的确认。
(2)线上自助交易。通过线上一体化交易平台、网上银行、银企直联系统等渠道,进行“无纸化全线上”汇率风险管理操作,实现实时价格报送、即时达成交割、企业自主盯盘、择机进行交易。能够制定明确目标汇率及套保额度的企业也可利用系统中设置的挂单功能设定目标价位和目标金额,一旦触发交易条件即可自动成交,节省人工盯盘成本。
(1)目标汇率。企业应以保证预期利润实现稳健经营为前提,根据业务订单签订时的成本汇率以及交易存续期间测算目标汇率和止损点位,降低交易风险。
(2)操作时间。合同签订后至业务到期前的全区间,只要企业确定汇率避险交易方案,即可向银行提出交易申请,由专人在银行柜台或线上以“经办+复核”的模式进行交易确认,规避操作风险。
(3)比例选择。根据企业对未来市场汇率走向的预期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保证实现利润目标为底线,合理制定外汇避险交易比例。既可一次锁定全部风险敞口,也可分批多次锁定汇率,或者保留较低比例的风险敞口,根据市场变化和估值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4)工具运用。企业应优先通过经营安排、结算方式、贸易条款等策略方案实现外汇风险敞口的自然对冲,未能消除的部分视为汇率风险净敞口,使用套保工具进行管理。对处于汇率风险初期管理的企业应视自身业务能力,优先选择结构简单、对冲效果充分的远期结售汇及简单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可同时运用不同类别的避险产品或产品组合,按既定比例匹配产品进行操作,将汇率风险进一步降低。
虽然主管部门着力推动企业开展外汇风险管理,但是外汇套保操作的主要参与者仍以管理规范和制度健全的上市公司、获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以及自主决策程度较高的外资和民营涉外企业为主,依然有众多国有企业尚未转变观念,在汇率风险管理领域存在监管盲区。
部分集团企业产业多元化,外贸非主业且下沉至子公司,汇率浮动的盈亏被掩盖在利润总额中,除非产生巨大亏损否则无法引起足够重视。某些企业通过代理商从事进出口业务,自身不了解汇率市场变化,与代理公司信息不对称,导致涉外业务呈现大量风险敞口。有的企业虽意识到此项风险,但因历史上曾发生不当交易导致的投机事件扭曲了决策者的认知,视金融衍生品为不能触碰的红线,严禁开展此类业务,对风险持观望和承受态度。
部分企业未设置与外汇避险相关的风控部门和岗位,无专业外汇管理人员,未建立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虽允许下属公司开展外汇套保业务,但无法实行统筹管理,任由下属企业各自为营、自行操作,造成判断方法随意、套保形式随机的粗放式管理现状。
部分企业对汇率避险持过度审慎态度,对套保业务实行审批制,授权额度小、审批环节多、业务线条长、沟通成本高,而汇率市场瞬息万变,往往在等待过程中错失良机。
某些企业不能秉持“风险中性”原则,习惯性将套保合约价格与到期日即期汇率比较。在不采用套期保值会计方法核算情况下,当市场向不利方向发展时,会引起企业表面浮亏增加,将影响财务费用考核指标完成甚至导致相关参与者被问责。这种情况给操作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
2021年国资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均提出,中央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4];2022年在《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完善合规风控体系,降低风险净敞口;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有管理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以降低风险敞口为目标,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通过支付少量成本将汇率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企业应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整体发展战略,结合经营特点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构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配备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组织包括公司高层、业务、财务、法务、审计部门在内的专业团队,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业务特点的套期保值策略,以制度取代主观决策。建立职责明确的汇率风险管理流程,坚守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避免因外部环境变化及个人意志转移引发操作风险。
大型企业集团应对外汇套保业务采取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系统,集合汇总敞口规模及避险需求、分配权限及额度、办理流程审批、发布市场资讯和定制报告、提示和分析在途交易、监测和评价各层级业务动态等多种管理功能。集中管理可将集团所属公司各自面临的汇率风险统筹考虑,实现集团内部的风险对冲。
在风险管理框架内可对子公司适度授权,根据规模体量明确各层级执行头寸,适当缩短事前审批时间,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例如,合作银行支持通过占用集团整体授信额度为成员企业办理套保业务,将便于集团进行统一议价,有助于企业降低套保成本。
汇率风险管理具有高度专业性,需配备专业化团队开展工作。在提升管理层风险意识的同时,必须提高基层业务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专业性与主动性。有条件的企业可引进专门人才;一般企业可通过加强与外管局、银行沟通交流获取多角度信息,组织管理层和参与者参加专项培训,不断强化相关人员对外汇风险的认知,逐步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外汇风险管理不能脱离公司业务,参与者必须对公司贸易模式、资金流向、定价策略、结算方式充分了解,才能切合实际进行风险管理。
企业应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为了锁定成本、实现保值而并非谋求盈利,转变外汇套保既要避险又要增值的非理性目标。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汇率风险管理视为“成本中心”,把交割汇率与订单成本做比较,做到“看淡浮动盈亏,提前锁定利润”。对操作人员的考核重点应侧重于对公司制度、流程和既定策略的遵从,即将规范性和纪律性作为考核依据,这样既能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标,又能进行免责保护,从而提高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人民币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汇率双向波动日趋常态化。国有企业应秉持风险中性理念,结合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把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降低、锁定,助力企业聚焦主业稳健经营。通过健全管理机制、规范操作流程,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实现汇率风险的精益化管理,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