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3-15 09:40彭咏杰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代际范畴受访者

吴 迪 向 菲 彭咏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武汉 430030)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带来一系列生活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公众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现代通信设备获取在线健康信息[1]。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有可能经历慢性病等疾病,且随着青年劳动力大规模的城乡流动、家庭规模小型化,农村老年人对健康信息需求更大。但由于其缺乏利用在线健康信息的意识或技能、身心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子女无法常伴身边等问题,常在获取在线健康信息时遭遇困难[2-3]。对于不能独立使用互联网的农村老年人而言,能够使用互联网的家人或朋友在搜索、筛选和传播在线健康信息方面发挥关键作用[4]。这种由其他互联网用户代替信息需求者搜寻以满足其健康需求的行为被称为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5]。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可定义为对互联网利用有限的健康信息需求者以人际关系作为信息来源,后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其进行健康信息支持的行为,其中人际关系中的人员往往为非医学专业人员[6-7]。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美国皮尤研究中心[8]报告指出,在进行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美国用户中,约50%近期进行了替代搜寻行为。有效利用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能够加强向老年人传播健康信息,缩小数字鸿沟,产生重要的公共卫生影响[9]。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一般通过非专业医学人员代理实现间接互联网使用行为,涉及被替代搜寻者、替代搜寻者以及在线健康信息资源3个主体,是健康信息不断传递与反馈的复杂过程,与自我搜寻相比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可能遭遇困难与挑战[10]。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替代搜寻者行为影响因素,探讨其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2 研究设计

2.1 方法选取

扎根理论是构建理论的通用方法,具有缜密标准的研究步骤,以及脉络梳理、层层提炼的方法论优势,非常适用于本研究[11]。本研究对帮助农村老年人搜寻在线健康信息的替代搜寻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再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编码处理,分析替代搜寻者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2 数据收集

表1 访谈提纲

大部分被访者用方言交流,人工整理文字,通过Nvivo 12软件对其中18份访谈记录编码,其余5份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3 扎根分析

3.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指对原始访谈文本进行标签化和范畴化,最终得到范畴[14]。对18份访谈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共分析509条相关语句,由研究小组阅读后剔除无关内容。之后概念化原始访谈文本,整理相似概念,讨论分歧概念直至达成一致。最终获得农村老年人在线健康替代搜寻行为相关概念37个,经过合并归纳后得到14个初始范畴,见表2。

表2 开放性编码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指重新按照逻辑顺序梳理基本范畴,挖掘提炼主范畴与初始范畴间的各种联系[15]。对14个初始范畴不断比较梳理发现其内在关系,形成6个主范畴:行为动机、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环境特征、代际支持、替代搜寻行为,见表3。

表3 主轴编码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指发现各概念间深层次的关系并阐明 “故事线”,从而形成理论框架[16]。梳理6个主范畴间的关系,并通过原始语句和初始概念举例说明,分析其内在关系,得到“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这一核心范畴,见表4;形成的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替代搜寻者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模型

表4 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构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指判断资料能否产生新的概念范畴,并直至再无新范畴产生为止的过程[17]。使用预留的5份访谈资料检验理论饱和度,开放性编码后未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即模型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

4 研究发现

替代搜寻行为的前因可概括为5个方面:行为动机、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环境特征、代际支持,行为动机、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是替代搜寻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环境特征通过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起调节作用,代际支持通过行为动机起调节作用。替代搜寻者的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可分为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传递4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替代搜寻者表现出坚定性、情感驱动性和辅助性。

4.1 替代搜寻者行为特征

4.1.1 坚定性 替代搜寻者在帮助农村老年人获取在线健康信息时,该行为作为基于代际关系的替代搜寻行为,往往具有更强的责任感,行为过程中更加坚定,并努力满足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受访者指出,在亲代向自己传达求助或自我出于关心向其分享健康信息时,自己往往会对获取老年人所需信息抱有更坚定的信念,会通过多平台查询、参考平台认证等方式确认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例如“都问我了肯定会去查”“自己不太查这些,查的话就是帮老人查,给老人查的话当然会看得更仔细一点”。替代搜寻者须尽力理解老年人真正的健康信息需求,然后从网络海量健康信息中选择老年人所需信息,并以其更易理解的形式传达与分享,最后获得老年人对在线健康信息真实性、有用性的反馈,进而决定是否要展开新一轮搜寻,直至解决老年人疑惑。

4.1.2 情感驱动性 由于农村老年人作为被替代搜寻者的特殊性,替代搜寻者往往与其并不同住,通过替代搜寻行为实现个人对亲代的关怀。受访者指出农村老年人并不经常主动要求自己帮忙搜寻在线健康信息,但受访者希望表达自己对其的关心;自己生活中浏览信息时会注意与老年人相关的部分,或担心其健康状况而主动搜寻。例如“做子女的还是得照顾家里老人,不管有用没用,这都是关心的一种方式,都安心一些”“自己注意点,帮老人看看生活、吃药方面该注意的,也是为了老人的身体”。在农村老年人这一研究情境下,替代搜寻行为依附于老年人和替代搜寻者的日常联系,是长期为老年人提供代际支持的体现。

4.1.3 辅助性 替代搜寻者向老年人传递健康信息后,最终仍由老年人判断健康信息的真假与有用性,决定是否采纳该信息并做出行为改变,其提供信息具有参考作用。受访者指出,在亲代主动询问的情况下,其更有可能参考自己提供的信息并行动,而自己主动分享的健康信息更多地起到提醒作用,亲代往往存在“久病成良医”的情况,较依赖生活经验。例如“有时候自己看的信息也不知道有没有假的,老人看到感觉不对也会说,两人就会讨论一下”“主要还是老年人自己去看病,有时候会再去查查看看,作为参考”。替代搜寻者普遍不与老年人同住,因此并不能通过环境改变等方式使老年人健康行为发生改变,只能起到参考作用,最终仍由老年人进行判断决策。

4.2 替代搜寻者行为影响因素

4.2.1 行为动机 行为动机直接影响替代搜寻者的替代搜寻行为,包括心理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指替代搜寻者对他人关怀、作为子女的孝心、自我价值实现、双方均能获益的行为动机,后者指其受到他人要求、时空限制等由外部环境和外部力量而激发的行为动机。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作为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信息是应尽义务和关怀体现,且这一过程能获得自我成就感;也有受访者表示在替代搜寻行为中自己也在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是互惠互利行为。在心理动机驱使下,替代搜寻者通过替代搜寻向老年人传递在线健康信息。由于农村老年人作为被替代搜寻者的特殊性,本次访谈中的替代搜寻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子女,少部分是其他家庭成员如儿媳、孙女等,其往往在外务工,并不与老年人同住,通过移动设备定期联系,因此其在老年人请求帮助时会由于无法返回等原因,借助互联网搜寻健康信息并提供给老年人。在外在动机驱使下,其选择替代搜寻行为帮助老年人。

4.2.2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指替代搜寻者搜寻、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替代搜寻行为。当替代搜寻者认为自己具备足够的信息能力以获取、判断和利用互联网信息时,其更可能帮助老年人获取所需健康信息。本次接受访谈的23位替代搜寻者均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且能正常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两位能使用计算机,均具有在互联网搜寻信息的经验。绝大部分受访者指出,在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基本能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常为对信息真假的判断,也有两位受访者表示并不考虑真假问题。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虽然并不是专业医疗保健人员,但与老年人相比,更能从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海量信息中获取、识别、解读及利用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且更相信和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其更可能在日常浏览时偶遇健康信息,并能更好地通过互联网搜寻健康信息。

4.2.3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替代搜寻者自我对在线健康信息的关注度,包括主动查找和浏览获得两种获取情况,直接影响替代搜寻行为。替代搜寻者除了应老年人要求帮助查找在线健康信息外,自我生活中也会获取在线健康信息,既有可能是主动搜寻,也有可能是日常上网时浏览。替代搜寻者对在线健康信息的关注度越高,就越容易获取、判断和解释在线健康信息,更有可能进行替代搜寻行为,尤其是替代搜寻者主动分享给老年人的情况。受访者指出,当其越容易接触在线健康信息时,越容易主动搜索相关健康信息,或日常浏览时注意到可能对老年人有用的健康信息,之后再分享;而老年人主动要求的情况下,其越关注在线健康信息,就越有可能在有明确的问题和目的的前提下获得与之对应的在线健康信息。

4.2.4 环境特征 环境特征通过信息能力、信息意识间接影响替代搜寻行为,包括在线健康信息质量、隐私安全、信息茧房。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指其有用性、真伪性。受访者表示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其获取、判断和选择所需健康信息,进而影响其替代搜寻行为。在隐私安全方面,部分受访者指出担心身体相关信息被泄漏带来不利影响,这既会阻碍其进行替代搜寻行为,也会给其替代搜寻增添负担。信息茧房指个体会主动选择所接触的信息,并自我构建出一种如茧壳般的信息世界[18]。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软件平台个性化推荐使其在日常浏览时即可获取所需健康信息,无须再自我搜寻,从而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以支持老年人。但也有受访者表示信息茧房令自己不断获取相关健康信息,反而使自己和老年人越发感到焦虑。

4.2.5 代际支持 代际支持指代际关系,即二者联系的紧密程度,包括居住距离、联系频率、联系方式、对需求方自我搜寻情况的了解及日常是否有其他帮助行为等,通过行为动机间接影响替代搜寻行为。替代搜寻者与老年人联系越紧密,越有可能出于关心等原因(心理动机)进行替代搜寻,也越有可能回应老年人求助(外在动机)进行替代搜寻。替代搜寻者普遍通过移动设备定期与农村老年人联系,联系频率从每周2~3次、每周1次到每月1次不等,绝大部分为每周1次,在日常联系时多会提及健康状态和运动饮食等方面问题。大部分受访者对老年人是否进行自我搜寻、通过自我搜寻满足个人需求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平常有帮助购物等关怀行为。其对老年人个人状况认知越清楚,越有可能为其提供在线健康信息。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替代搜寻者进行访谈,获取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相关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替代搜寻者进行替代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行为动机、信息能力、信息意识、环境特征、代际支持,将替代搜寻行为划分为信息检索、筛选、处理、传递过程,行为过程中替代搜寻者具有坚定性、情感驱动性和辅助性。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3个层面的建议。在个人层面,家庭成员可通过更频繁深入的联系沟通、提高自主意识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这一过程中也应注重情感关怀。在平台层面,替代搜寻者为老年人搜寻健康信息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取信息,平台既可通过设置家庭账号等行为帮助搭建老年人与替代搜寻者的沟通桥梁,又可通过算法优化更精准地推送搜寻者所需健康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多方。在社会层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关怀心理和支持意愿,促使其帮助年长家庭成员获取在线健康信息,间接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服务。

本研究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和扎根理论,存在一定局限。访谈过程中存在部分受访者表述不清楚、回忆细节出现偏差等情况,且个人理解的主观性和准确性都可能影响文本分析。未来研究将扩大样本数量,结合生活观察深入探讨替代搜寻者的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模式。

利益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代际范畴受访者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