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燕星
阅读会伴随人的一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思考、质疑和重构。当下的语文课堂倡导学生要以探究者的身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顿悟学习。虽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但在小学阶段引入顿悟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顿悟学习的提出依据
顿悟是一种独特的个人体验,也是一种迸发灵感的思维方式。顿悟在阅读理解中的心理过程解析如下:当文本作为外界刺激作用于学生时,学生的认知系统开始分析和解码,并进行信息的重构。随着知识的积累,顿悟随之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思考质疑起着重要作用,激励着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1.顿悟学习强调自主性和思辨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顿悟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不断思考、感受和体会,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提升阅读鉴赏力。这便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顿悟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重要内容紧密结合。
2.顿悟学习强调整体性和过程性
顿悟学习强调整体把握文本。它涉及阅读教学语感的培养,知识的积累和建构,能力的提升,方法的迁移以及思维的训练和深化等。这些却是顿悟学习的具体方式。
二、顿悟学习的实践探索
1.强化阅读积累,为顿悟学习奠定基础
①由理解到整合,梳理行文脉络
以《搭船的鸟》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形容翠鸟的外形之美的?原来,作者观察翠鸟时先从整体上进行观察,然后再仔细观察局部,这符合我们观察事物的逻辑。静态的翠鸟是美的,那么动态的翠鸟呢?作者通过精心描绘翠鸟捕鱼的动作,突出了其动作的迅速,这也展现了翠鸟的动态美。静态美加上动态美,让翠鸟的形象更加灵动,更加深入人心。
②由品味到辨析,明辨设计意图
品味文本的语言特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意图。语文学科的特征是工具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语文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品味文本语言是第一步,学生只有品味了作者独特的语言,才能洞悉作者的意图,体会其文字背后的情感。
③由局部到整体,挖掘文本深度
文本的情感表达应融入局部细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文本的局部细节,以便全面把握文本的深度。以《父爱之舟》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还原场景、揣摩人物心理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契合。
2.注重调控引导,推动顿悟学习进程
①由对比到迁移,丰富阅读广度
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具有广度,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开放性。而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在任何时候,阅读教学的广度都是一种学习的姿态。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增加与课文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上,丰富人物的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正面人物的反面事例,引导学生辨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并巧妙地进行迁移,拓展语文的广度,引领学生探索更广阔的领域。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中有巴金的略读课文《繁星》,在四年级下册中有巴金的《海上日出》。学习《繁星》时,受单元语文要素和略读课文的要求的影响,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显而易见的是,这篇散文是按照“在家乡的庭院”“在南京”“在海上”这三个不同位置来描写繁星的景象。通过对比迁移《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学生会立即发现巴金的写作思路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描绘日出的过程。
②由分析到延伸,提升阅读厚度
传统的语文课堂可能会停留在深入探究文本内涵和总结写作技巧上,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延伸。事实上,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完整,但实际上有些单调。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逐渐提升阅读的深度,为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一个网络结构,那么学生的收获将会非常多。
以《卜算子·咏梅》为例,这首词赞美了梅花的坚韧、无惧严寒、默默无闻以及傲然开放的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比较王安石的《梅花》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作者当时写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隐含的寓意。这个例子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当时中华民族处境的思考,以及梅花精神和民族精神是否有相似之处。
③由类比到归纳,调控阅读温度
文字是有温度的,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语文课堂应当富有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表现在写作技巧上,更是情感的抒发。语文的表象是文字,但背后蕴含着可触动心灵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激发学生的自主积累和内化,进而创造出独特的寫作技巧,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3.多元评价审思,培养学生顿悟学习的思维
①设阅读任务单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学习措施,其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设立阅读任务单。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发放任务单,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来预习课文,学生可以围绕任务单进行学习,通过任务单的引导进行探究,巩固学习成果,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②巧妙设计练习
教师设计练习的巧妙之处在于能够融入学生的课堂和生活,使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练习还应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和难度梯度。以《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可以在充分感受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一段自己对某种动物的观察。就像作者一样,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从整体到局部和动静结合的方法。
③倡导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推动学生思维深入发展的重要工具。在评价时,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做出明确的区分,以免给学生带来认知上的困惑。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他人的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生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推动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顿悟,就需要坚持不懈地思考和领悟。顿悟学习让文本阅读走向高效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