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军 郝志阔 谢银斯
随着教育改革与转型的不断深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还需结合专业课程做出调整。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形态已经发生改变,不再单纯以劳动为核心,而是要考虑各专业的建设情况,关注各专业学生的个性需求情况。本文以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为例,提出“德勤技专创”五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坚持以“德”为价值引领,以“勤”为教育基础,以“技”“专”为核心,以“创”为目标至高点,搭建全新的劳动教育体系,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方案。
一、高职烹饪专业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1.高职烹饪专业劳动教育的内涵。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要根据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已经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劳动观念及习惯的培养上做出诸多探索。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坚持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劳动育人的重视,形成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导致高职学生与普通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优点表现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由于高职生源类别多、学生层次复杂多样、社会认知度差,也造成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推进陷入困境。在本次的研究实践中,更多重点放在劳动教育的实践层面,关注高职烹饪专业劳动教育方案的形成,从而凸显劳动教育的影响力和价值。
2.高职烹饪专业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传统的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劳动教育模式不同,本研究搭建了适合烹饪专业学生的“德勤技专创”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劳动教育框架更清晰、内容表现更具体、呈现方式更生动,全面渗透到专业教学实践中,带给学生全新的劳动教育内容,有助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高职烹饪专业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重点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化,保证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未来谋求工作打好基础。比如,烹饪专业培养的是烹饪技能人才,但在具体的劳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边缘化。高职烹饪专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存在边缘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教育并未成为高职烹饪专业的主要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劳动教育体系并未形成。
2.狭隘化。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更多是以简单的收拾教室卫生、校园环境美化、制作美食为主,缺乏围绕劳动教育内容的专业化探索,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导致劳动教育狭隘化。
3.片面化。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单纯认为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核心,导致学生对劳动内容缺乏主动意识。
4.功利化。为应对考核与考察需要,劳动教育通常流于形式,仅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可实践性十分有限,导致劳动教育本身的影响力下降,学生的劳动教育体验感也受到影响。
三、高职烹饪专业“德勤技专创”
五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搭建了围绕劳动教育的全新课程体系,即“德勤技专创”五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确保劳动教育的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为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具体的构建策略如下:
1.以“德”为价值引领。“德”是劳动教育的起点,是其灵魂所在。对于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而言,劳动本身是一种美德,也是其职业特性的具体表现,要坚持以“德”为价值引领,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借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构建,让劳动教育的价值凸显出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一,将劳动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围绕劳动教育新增人才培养目标,使其成为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第二,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多学科中,如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文化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并为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提供课程、课时以及师资保障,让劳动教育得到潜移默化的展开。第三,优化课程结构,除了在烹饪专业开设“劳动技术技能”等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新增“烹饪职业体验课”“烹饪职业素养课”“烹饪公益实践课”等内容,以课程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并依靠课程本身的反馈属性,做出及时的优化和调整,形成开放性、综合性的烹饪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第四,形成全新的人才评价方案,由于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尝试制定劳动教育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相关制度,并将劳动教育内容向下延伸,助力学生养成劳动教育习惯,涵养学生的劳动品质。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劳动教育实践中,“德”是核心要素,要坚持以“德”为价值引领,注重大学生的品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优质的烹饪人才。
2.以“勤”为教育基础。高职院校要发挥教育阵地的优势和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与推进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好“校家企社”的空间,将烹饪专业学生群体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通过多渠道感知劳动教育的独特魅力,实现劳动意识的觉醒。作为劳动教育实施的基础保障,“勤”是根本,也是高职烹饪专业快速适应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第一,紧抓班级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将班级的常规化管理与烹饪专业相结合,形成以班级特色为核心的劳动文化,推进制度文化与物质精神文化的融合。烹饪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属性,要尝试打造“6S管理”模式,围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以及安全六要素展开,以完善的制度为前提,注重烹饪专业学生劳动品质的搭建。第二,抓住校内德育阵地,与校内的多个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共同围绕劳动教育的渗透做出努力,将劳动教育内容贯穿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全过程。比如,定期开展针对烹饪专业学生的文明宿舍评选、勤工助学等活动,整理收纳能手、创意美食等各类型的大比拼活动,以校内多元的活动场景为核心,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展开;邀请烹饪名师、烹饪模范进校园,讲述其奋斗故事,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劳动光荣”的价值观。第三,利用好校外第二课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积极开展各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内涵,在各项劳动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第四,利用好企业行业教育阵地的优势,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劳动实训中,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总之,在“德勤技专创”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勤”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勤劳的品质,利用多渠道、多平台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空间,将劳动教育内容落到实处。
3.以“技”“专”为核心。从“技”和“专”的视角出发,强调摸索知行合一的具体方案,培养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劳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实操和训练中对劳动教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知。其中,“技”指的是学生具备的基础劳动技术和能力,“专”指的是学生持有的、特有的服务专业建设的专业化能力。第一,高职烹饪专业的教学实践要以专业化的教学为核心,将烹饪教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围绕烹饪专业的基本特点提出适应性的劳动活动,让劳动教育可以服务烹饪专业课程的展开,进一步强化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二,搭建劳动教育的全新场景,围绕专业课程的关键点,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深化劳动教育要点,让劳动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展开和推进。
4.以“创”为目标至高点。坚持以“创”为根本,是未来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向之一,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创新创业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延伸劳动教育内容,充分释放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赋予劳动教育以全新的生命力。第一,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资源整合优势,在创新创业的学习培训中指导学生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让这些内容得到应用,并依托各类型的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劳动意识的支持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参与到劳动实践中。第二,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就业,“创”的根本是以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为核心,通过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指导,让烹饪专业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更充分的理解,意识到劳动最光荣,并对自身的职业产生热爱,从而为后续的就业与创业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职烹饪专业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为了充分保证劳动教育发挥作用,需要尝试搭建全新的教育渠道和教育场景。“德勤技专创”五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搭建了一个立体化的劳动教育空间,进一步增强高职烹饪专业的劳动教育效果,带给学生全新的劳动学习体验,调动和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主动地投身到烹飪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