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文化氛围对李白一生的影响

2024-03-15 01:03刘妍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道士道家李白

刘妍妍

李白的诗歌中有着浓厚的神话情结,主要表现在对上古创世神话应用上,初唐盛行道家思想,一些上古的神话融入其中,李白接受的道家思想,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一、 社会环境对李白的影响

李白从出生地回到家乡青莲乡时,正值大唐盛世,中国社会从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不安,转入相对安定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各地文化的交融,社会空前繁荣,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为了加强统治,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唐朝皇帝自称老子是自己李姓的始祖,崇信道教。在主流社会的这种浓厚的道家文化的熏陶下,许多远古的神话故事被人们搜寻出来,融入道家思想,便于道士在谈经论道时,激发百姓对主流思想的认可,丰富素材,吸引听众。李白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走出四川走向长安的念头逐渐变得强烈,他也想遍寻名士,了解更多的未知之谜。

他以大匡山为起始点,游历附近的一些州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踏遍各处名胜古迹,拜访各地的高人隐士。他曾作诗描绘了自己当年访道的所闻所见,记录了当时道士的不同凡响的生活情景。后来,他去梓州长平山拜访赵蕤,二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忘年交。赵蕤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长短经》倾囊相授,赵蕤的教誨激发了李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四川家乡,他结识了一生的好友道士元丹丘,元丹丘对李白的生活、学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李白对瀛洲的向往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的瀛洲,就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山之一。在古代的神话故事中,瀛洲是连接天神与人类的通道之一,共工怒触不周山后,不周山倒了,能与天神连接的通道就只剩下海外的瀛洲,这就是唐代诸多文人梦想找到瀛洲的原因。因此,瀛洲深得当时世人的喜爱,只是大海茫茫,出海艰难,仙迹难寻,少有瀛洲确切的信息,世人求之不得。很多文人笔下都提到过瀛洲,李白在《题雍丘崔明府丹灶》写道:“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可见,在神话故事里,瀛洲的影响力的确很大,只是“烟涛微茫”,人们不知道它在哪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去寻求医人参果树的良方时,也来到了瀛洲,找“瀛洲九老”。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瀛洲的记录,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三、梦幻与现实的落差

天姥山比起王屋山要略差一点,但也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六福地,是真人魏显仁修行的地方。传说此处可以听到天姥的歌声,还有天鸡的叫声,当地流传着天鸡除蝗灾的神话,大雨过后,天姥山的景色美到了极致,简直是人间仙境。天姥山很早以前就是文人雅士向往的天下名山,自然也成为李白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

李白离家以后,希望谋得一官半职,施展自己的抱负,因为才情太高,性格傲岸,多次被人嫉妒,一直郁郁不得志。后来,在好友元丹丘和吴筠的推荐下,李白做了供奉翰林,无奈唐玄宗只是看中了他的才情,没有给他施展政治才华的机会。李白仕途遭受挫折,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李白加入道士的行列,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圆了童年的梦,也圆了人生的梦。

李白痴迷于修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态度,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想去找一个远离尘俗的山林,寻求高人的提携。李白追慕前贤足迹,开篇先从越人的传说写起,梦中寻访天姥山,穿越千里,跟随谢灵运的足迹神游天姥山,那梦中的天姥山云霞明灭,凡人中的有缘人可以一睹天颜,这种神来之笔,不落俗套的表述方式,开篇就成为惊天之语。正因为是梦,所以他在写作时就不拘一格,把梦境中离奇的场景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借着越人的传说,一夜就飞越千里,在明媚的月光下,飞过平静的湖面,湖水如镜,映照着太白的仙姿。月亮是李白的最爱,他一生中关于月亮的诗很多,“小时不识月”“床前明月光”“我寄愁心与明月”等脍炙人口的句子很多,或许,明月才是李白心里一生的执念。

身着谢公屐,虔诚地攀登天姥山。“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天鸡是神话故事中的天上的鸡,传说桃都山有一棵很大的树,树上有一群天鸡,太阳从大海里升起,阳光照到这棵树上时,天鸡就开始打鸣,天下的鸡都跟着打鸣。在这里,李白就将神话故事移花接木,为他所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天姥山的高大神奇。“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岩重重,道路盘桓,崎岖的山路在崇山峻岭间穿梭,山间的奇石嶙峋,奇花异草引人驻足,美丽的景色使人逐渐迷失了方向,这是神话故事中常见的情节。在梦中,猛兽出行,大地震颤,黑云密布,电闪雷鸣,恐怖的气氛令人压抑,使人惊心动魄,隐藏在深山里的仙府,紧闭的石门突然打开,仙府里是从未见过的奇异世界,众仙欢迎李白加入他们的行列,纷纷从天上下来,驾着长风,踏着彩虹,坐着车马,密密麻麻,那些猛兽都乖巧地弹奏乐器,庆祝这一时刻。李白正在享受着美好的时刻,突然间魂魄惊动,他从梦中惊醒,留下一声长叹。

古来万事如向东流淌的水,一去不再复返,多少梦想,多少努力都如一场大梦。李白这样执迷不悟,更待何时?他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掀起了那压在心头的多年的石头。他追求自己精神上的幸福,不再向权贵们低头谄媚,在有限的日子里,去追求无限的快乐。是不是李白不想去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其实,这是李白在发牢骚,表达对现实不满。他的内心其实是很矛盾的,诗歌里流露出诗人的愁绪。他借神话故事起头,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如同这场梦一样,还是要珍惜世间的快乐,带着神异的白鹿,到各地的名山去拜访仙人,探讨长生之道。

总之,李白的一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熏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与神话传说有关的描写,这既与他狂放不羁的性格,随意挥洒的文笔有关,也是他博学睿智的体现,他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与他对上古先贤的仰慕不无关系。李白不经意间弘扬了传统文化,让后人有机会寻觅前人的足迹,感受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道士道家李白
A New Way of Dao
《道士下山》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一顶神奇的道士帽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