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进程存量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具有社区居民老化和城市基础设施老化的双重特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快旧城旧区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不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下保障社区养老功能。嵌入作为一种更新手段,可以实现社区更新和缓解养老难题。基于嵌入理念,从嵌入要素、功能、布局和氛围四方面提出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期为双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使其建筑空间获得重生,促进居民生活活化,同时推动城市更新,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嵌入理念;双老社区;公共空间;社区更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项目“环境体验设计研究”(2022YJSKC18)研究成果。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嵌入
“嵌入”一词在1985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起初发展于经济社会学,后应用于教育、农业、医药和金融等领域。嵌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指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融合成为一个新系统。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嵌入的度,防止嵌入不足和过度嵌入,使嵌入系统与被嵌系统二者统一协调。嵌入式的养老运作模式是以社区为被嵌入的载体,通过资源和功能要素的嵌入,整合养老资源和养老功能,满足老年人在地养老所需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能力。
(二)双老社区
双老社区是指社区居民老化和社区肌理老化,其中:社区居民老化是指社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7%;社区肌理老化是指建筑肌理和社区空间的老化,尤其是房龄在20年以上仍然在居住使用的社区。由于年代久远,双老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可能参差不齐,有些地区可能拥有现代化的公用设施,而有些地区可能仍有需要更新的老旧系统。
二、社区嵌入模式下的双老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一)空间利用率不高及空间匮乏
在社区嵌入养老空间的实际开展及运营中,会遭受到来自社区民众集体强烈的抵触情绪,空间和设施与社区居民产生邻避效应,导致社区空间与设施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可用的社区空间或养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以至于大量的空间闲置。此外,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小区活动空间和绿化用地侵占现象严重,导致社区居民缺乏适当的社交娱乐场所,老年群体活动场地更是匮乏。
(二)社区与模式脱嵌
社区嵌入模式采用机械、粗略的方式将养老设施与养老空间嵌入社区内,在嵌入时不注重社区功能、交通流线与布局规划,造成社区空间非常混乱,与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联系不紧密,再加上老年人自主为嵌入的空间贴上了“消极场所”的标签,使其与老年人之间产生隔阂,导致社区与嵌入模式脱嵌,且嵌入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三)缺少人文关怀
社区嵌入模式的社区空间更加注重物质层面的探索,缺少人文关怀。一方面,双老社区普遍存在物质退化和疏于管理,而社区居民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居民逐渐搬离,原社区空间逐渐亏空和瓦解,然而社区又难以在短时间内营造新的人文氛围,导致社区结构日趋恶化;另一方面,社区缺乏居民参与和社会互动,老年群体与其他居民之间的联系减少,从而导致社会凝聚力下降,同时会削弱社区的生活氛围感,使社区失去活力和生机。这两方面使得老旧社区的物质环境和人文氛围都陷入了恶性循环。
三、基于嵌入理念的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原则
(一)去设施化原则
采用柔性的嵌入方式,避免过度设施化。以往采用机械的嵌入方式在社区中嵌入大量的养老设施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但配套设施的硬性嵌入使得社区环境缺乏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也会造成各社区的养老设施同质化严重。因此,对养老空间的营造要注入情感要素,将养老设施和空间采用柔性的而非硬性的标准进行嵌入,把老年人的焦点拉回空间本身,注重空间环境的营造,保持社区常态化的趣味性。
(二)互嵌共生原则
嵌入要素应考虑社区居民的生活特征,使得两个组织内部达到互嵌共生的状态。共生是指两个共生单元在一定模式下形成长期密切的互动关系,二者维持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在社区中是指设施与居民、设施与环境和环境与居民之间的有机融合,并呈现互融共生的局面。因此,在进行嵌入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主体行为特點、行为爱好以及养老需求,探寻老年人真实的养老需求与社区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与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嵌入,从而达到社区居民与社区空间环境之间互融共生的状态。
(三)积极养老原则
如今,老年群体对个性化、可持续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还要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老年人由于生活角色的转变,会产生消极心理,例如恐惧、孤独、失落和焦虑等。因此,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多为老年人创设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以调动老年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
四、基于嵌入理念的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一)嵌入要素
1.嵌入声环境,创设声音氛围
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听力系统开始衰退,对声音的辨识度减弱,但是他们对风雨声和虫鸟声等自然声的接受度很高,这些声音可以带来轻松愉悦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很排斥车辆行驶声等室外噪声,因此可以利用声学知识设计户外空间节点,结合隔音屏障等,减少噪声干扰。此外,还可结合景观营造,创设声音氛围,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庭前院落的芭蕉造景就是利用了自然中的声音元素,结合雨水滴落和芭蕉叶扇动的声音,营造了一个具有意境氛围的景观节点。
2.嵌入无障碍环境,加强适老性
由于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群体,因此除了保障社区基本生活外,社区中的无障碍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无障碍环境包括通行无障碍和社交无障碍,它能使老年人独立、有尊严地利用社区资源,保证老年人在社区内养老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可通过提高活动区域的安全性与通达性,保障无障碍通行与交往,例如在慢行道路有高度差处设置坡道,以确保社区的无障碍通行。同时设置充足的活动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差异性交往需求。
(二)嵌入功能
1.空间功能的保留与整合
首先,基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和养生保健等需求,考虑对原有养老功能空间的保留与延续;其次,对功能混乱的空间进行深度整合,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和养老需求,嵌入其他功能性空间,例如满足老年人交往、学习、医养和兴趣爱好等活动需求,为其创设交往空间、老年人阅览室、图书馆、医疗室、瑜伽室和乒乓球室等活动空间。
2.空间功能的复合与置换
由于老旧社区空间的自身局限性,既有建筑改造和重新规划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既有建筑作为嵌入载体进行改造的方式是更新高密度老旧社区的主要途径,通过优化与新建的形式嵌入养老设施、空间与场地。首先,可以对原有空间采用空间功能复合的弹性改造办法,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需求调节空间布局,实现单一空间的多功能利用;其次,根据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和行为特点,对利用率不高的空间或闲置建筑进行空间置换,并将原有建筑框架结构进行拆建,同时增加新架构,以实现从零到多的功能转变。
(三)嵌入布局
1.空间序列的嵌入
确保功能相近的使用空间之间具有适当的连续性。虽然大多数养老社区在相关设施的硬件方面做得比较好,但空间序列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并不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其空间布局混乱,缺乏空间舒适感。因此,要根据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点、使用频率、行为习惯、空间尺度和兴趣爱好等来确定,以使空间序列的变化具有连续性。
2.布局形态的嵌入
由于老年人有更好地感知整体的意识,因此对嵌入的养老设施和养老空间宜采用整块区域。面对面积较小的空间,难以获得较完整的区域时,就要考虑嵌入载体对嵌入要素的限制性。嵌入不应该单单是建筑上的,更应该是与社区本身及周边资源产生联系的,因此需要对嵌入要素进行适配设计。可在各空间之间采用中线布局或有规律的散点布局,即通过步行时间、步行距离和感知难度来判断,以更好地整合生活资源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避免资源重复与浪费。同时,在必要路段与空间内间接性或持续性地嵌入不同的新活力,例如设置单块墙体立面和互动装置,从而激发老年人的好奇心,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双老社区内充满可持续的活力状态。
3.空间环境的嵌入
除了满足养老生活功能外,老年人的社交行为和运动也是极为重要的。在社区中嵌入慢行系统时,需要打造较缓的坡度,使交通更为顺畅便捷,同时也要增强慢行道路的吸引力。通过道路的趣味设计手段,调动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积极性,有益于身体健康。此外,还要在社区中嵌入交往空间,注重把握空间的尺度,适时考虑老年人的差异性需求,符合老年人的交往心理,并尽可能提供老年人所需的安全感,例如嵌入动与静以及私密与半私密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交往空间的选址也是需要考量的,例如老年人所需要的社区层面的交往空间可能不是舒适的沙发茶几角落,而是具有田园生活气息的由藤椅或木质椅围合的角落。因此要尽可能地避免过度设计造成空间的空旷感和距离感,以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
(四)嵌入氛围
1.嵌入社区建筑氛围
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话题无非是共同记忆、共同兴趣、共同价值观引起的共鸣。在公共空间中,常常会看到老年人静坐在角落的场景,他们目光呆滞,并不是因为身体虚弱,或认知障碍,而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才表现出的习得性无助。因此,适当地嵌入建筑材料和空间形态,使老年人产生情感共鸣,与环境产生互动,可以从社会因素、文化在地因素與审美因素三方面嵌入。通过空间体验、记忆整合、感官刺激等赋予建筑空间灵气,有灵气的建筑方能使人倾注情感,进而移情产生意境。例如:在社区中嵌入地域文化节点,通过文化营造,刺激老年人产生共同记忆与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嵌入更多的“大妈色彩”,这不仅可以补偿老年人以往在审美需求上的缺失,还能提高社区空间的可识别性。有研究表明,鲜艳的颜色比灰白色能更好地调节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消减他们的消极情绪,创设积极的氛围。
2.嵌入社区社会氛围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倡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消除年龄歧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生活,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为老年人创设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因此,可在社区中创设老年人教学站点,他们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老年人可以获取情绪价值和乐趣,同时,年轻人可以获得知识经验。此外,还可以通过空间共享、社区互融等促进代际交往,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设施和功能布局,为代际沟通提供机会,促使老年人与各年龄段人群交流更加融洽。例如适当增加“亲子种植园”等场地,在满足社区绿化的同时,增加老年人与年轻一代接触的机会,并通过种植、收获、制作、品尝食物的互动,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发现。
五、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进程存量规划背景下,推动旧城旧区更新,为老年人创设一个方便舒适的养老环境,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实现社区居民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双老社区的更新与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统筹推进与分步实施。在社区嵌入时,要综合考虑社区及周边环境、嵌入载体建筑空间的内部结构等因素,进行适配设计与规划,同时要考虑老年人心理、生理、主体行为特点、行为爱好等,整合在地养老社区资源和社区功能,合理地进行选择与配置,有助于加快推动旧城旧区更新和旧城旧区活力激发,实现双老社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泽坤,倪茜.面向社区共生的嵌入式养老设施规划设计模式:以西安市民航社区为例[J].规划师,2023(5):111-116.
[2]李佼阳.双老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0):10-12.
[3]赵小兰,孟艳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困境与出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9-95.
[4]曹政.基于共享理念的社区更新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9.
[5]熊安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6]简霞,韩西丽,李贵才,等.城市社区户外共享空间促进交往的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11(1):34-38.
作者简介:
宋海娜,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