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六大机制

2024-03-14 10:16宣宇王月红
中国生态文明 2024年1期
关键词:秀林白洋淀新区

□ 宣宇 王月红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和本质要求,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3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雄安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对于实现雄安新区重大国家战略功能定位,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标杆典范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意义重大

2023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时强调,要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2024 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进一步专门部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根本上化解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增强绿色转型内生动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雄安是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精心打造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样板。绿色是雄安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雄安坚持先植绿、后建城,推进大规模系统性生态治理,着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淀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新区设立以来,雄安生态资源总量和质量快速提升,一座智能、绿色、创新、宜业宜居的未来之城正从高标准规划蓝图变成高质量发展实景。雄安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市治理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担负着探索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大时代使命。

牢牢把握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雄安独特的体制机制集成创新先天基因优势和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平台优势,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保护、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集中发力,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雄安智慧”和“雄安方案”,加快建成绿色发展城市典范,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示范引领,是充分发挥雄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样板效应”的内在要求。

二、雄安新区生态产品价值巨大

雄安新区生态资源丰富,“千年秀林”和白洋淀湿地是雄安新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生态系统,也是京津冀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载体。截至2023 年年底,“千年秀林”总面积已达78 万亩,累计新增造林48 万亩,各类绿化面积累计达到73 万亩,森林覆盖率从新区设立前的11%大幅提高到35%,未来“千年秀林”面积将达到百万亩,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经过6 年的大规模系统性治理,累计投资190亿元、实施流域治理项目189 个,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华北之肾”功能正稳步恢复。截至2023 年年底,白洋淀淀区水位稳定保持在7.2 米左右,而治理前水位基本不超过6.5 米;淀区面积从治理前的约171 平方公里恢复至约293 平方公里;淀区水质从治理前的Ⅴ类甚至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自2021 年稳居全国良好湖泊行列,为1988 年恢复蓄水后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淀区野生鸟类增加至275 种,较治理前增加了69 种,野生鱼类恢复至48种,较治理前增加了21种。按照《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 年)》要求,2035 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将全面完成,淀区面积将恢复至360 平方公里,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根据类似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数据,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推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和白洋淀湿地的生态产品价值。根据2021 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数据推算,“千年秀林”和白洋淀湿地生态价值分别约为58 亿元/年和48 亿元/年(见表1)。如果考虑到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功能和京津对优质生态产品的刚性需求等因素,雄安新区两大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价值将会更高。

三、积极探索雄安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六大机制

雄安新区应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体制机制集成创新优势,牢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和政治责任,在充分借鉴吸收先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点带面形成多元化的“两山”有效转化体系,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协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雄安样板”,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表1 雄安新区两大典型生态系统价值估算

1.碳汇交易机制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于2021 年7 月启动运行,为生态系统碳汇市场化交易创造了条件。理论上,只要能准确核算生态系统碳汇量并得到国家相关机构确认,就可以上线交易获得“卖碳”收益。随着全国碳市场后续相关金融产品的推出,碳汇交易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固碳增汇作用显著。“千年秀林”是构建雄安新区蓝绿交织的绿色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雄安零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加快打造“千年秀林”标志性碳汇项目,积极推动林业固碳产品核证备案,适时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或国际核证减排标准(VCS)项目,按照国际通行的林业碳汇方法学标准开展“千年秀林”碳汇资产的设计开发、核证、交易,实现生态保护、碳汇增长、乡村振兴等多重目标,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共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可以通过碳汇质押贷款和远期约定回购等方式拓展营林资金来源,形成育林和更新资金闭环,推动构建“千年秀林”碳汇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碳中和先行示范试点,将开发的碳汇优先满足特定企业和大型活动的碳中和需求。

2.品牌赋能机制

品牌不仅能有效体现物质生态产品的差异性,也是文化、旅游、康养等服务业的鲜明标识,是产品具有优质生态环境要素的证明书。品牌赋能通过特色、优质、精品、名品化发展,可以有效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不仅能有效解决生态精品农业“多、散、小”的问题,而且能通过政府隐形信用大幅提升产品市场信任度,已成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助推器。

应充分发挥雄安新区重大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平台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快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品质农业、精品民宿和全域旅游等领域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雄安”“白洋淀”“千年秀林”等地理标志性独特品牌体系。应抢抓京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做好土特产和品牌两大文章,打造绿色、生态、健康、安全的“雄安品质”辨识度,创造产品和服务品质的“雄安标准”和“雄安质量”,培育形成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雄安”号系列标杆品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文旅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3.生态旅游机制

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生态旅游要突出生态特色,追求更深层次的生态环境和人文体验。特色自然资源和地理人文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品牌认可度,都是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应充分依托雄安新区地理区位、自然禀赋和特色文化资源,聚焦“千年大计”“未来典范之城”的主题,讲好雄安故事,激活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品牌+”机制下做强做实“大生态+大旅游”质量标准体系,以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的全域视野打造适应个性化需求的特色精品文旅路线和绿色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吃、住、行、游、教、娱、演、展、赛、购”全链条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面向全球客群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应依托京津冀红色旅游区的优势,强化与京津晋豫等地区协作,联动打造产品业态,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协作、协同发展,着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共享效益最大化。

4.精准产业机制

应立足雄安新区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挖掘生态产品、精准嫁接“生态+”优势,找准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生态友好、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集约特色化经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适度发展环境敏感型产业,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发展与保护良性循环。

应充分发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聚焦雄安蓝绿生态本底,发展都市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和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既留“颜值”又增“产值”。应基于雄安智能、绿色、低碳、创新的发展典范和国家战略定位,加快京雄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雄安的集成创新优势和全国样板平台优势,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北京疏解企业落户,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动新领域新赛道产业集聚发展。

应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绿色能源、生物技术等万亿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创建生态园区、零碳园区、零碳城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态+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圈。

5.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实现的传统方式。因水源涵养、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涉及公共性和外部性,其价值实现更多需要政府参与。生态补偿主要体现为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补偿和地区间的横向补偿,如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地区间跨界流域补偿等,是政府主导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

白洋淀流域现有10 条较大河流入淀,最后汇入大清河进入海河,入淀河流水质波动大、污染来源复杂,淀区生态环境脆弱。白洋淀流域的综合治理是恢复“华北之肾”功能的治本之策。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涉及跨行政区域利益相关方和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据测算,实现2023-2030 年白洋淀流域治理和保护规划目标,需要约657亿元总投资,当前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投资的力度还明显不足。

一方面,雄安新区和白洋淀周边区县被国家单列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同时中央财政已将白洋淀上游流域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应动态评估发布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千年秀林”生态质量提升情况,争取更多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充分借鉴浙皖两省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模式,在京津冀探索白洋淀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质效。

6.生态银行机制

“生态银行”是最具创新性的综合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其借鉴银行业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成立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平台,负责对零散化、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收储,对生态资产进行专业化、标准化整合,形成优质“资产包”,对生态产品进行市场化、多元化运营,通过集中连片开发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有效推进生态产品规模化经营和供需精准对接,原始产权人通过股份或租金获得收益分成。

“千年秀林”基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每棵树都建了二维码“身份证”。应充分发挥“千年秀林”的“数字森林”大数据系统优势,开发面向个人和企业的碳账户体系,通过苗木认养、购买碳减排量、使用碳积分折扣购买旅游门票等方式,创新碳普惠产品,拓展碳资产应用场景,推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与盘活“千年秀林”碳资产形成良性循环,打造“双碳”治理数智平台的雄安样板。

应因林制宜,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林粮、林苗、林药、林菌等适宜种植养殖产业)、森林休闲康养、自然教育等“林业+”产业,推动“千年秀林”多元化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林业+”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森林资源资产复合效益。

猜你喜欢
秀林白洋淀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李秀林摄影作品
李秀林摄影作品
李秀林摄影作品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美丽的白洋淀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