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河
◎潜水河治理前
◎潜水河治理后
潜水河是长江流域皖河的重要支流,在潜山市境内的长度约为56.7 千米,流域面积为1450 公顷,流经市内主城区和6 个乡镇,流域人口约为19.38 万。
21 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当地在河道两岸建设了很多砂厂、养殖场等。无序发展和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非法采砂、网鱼电鱼等乱象丛生,农村污水直排入河,潜水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一度由Ⅱ类降至Ⅳ类,生物多样性遭到明显破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流域治理,恢复和改善潜水河的生态面貌。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潜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美丽长江(潜山)经济带生态环境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持续组织开展“河湖清洁”“河畅水清”“幸福河湖建设”等专项行动。
二是狠抓污染治理。修编河道采砂规划,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关停2 个采砂场,推进潜水河道全线禁采。2017 年以来,关停拆除涉潜水河违规企业102 家,关闭矿山企业4 家、石材加工企业52 家、畜禽养殖企业56 家,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311 个。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城区污水管网114 公里,实现沿河污水集中处理。
三是强化生态保护。推进潜水绿道银滩公园建设,对潜水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建成11 公里景观生态长廊。在堤防加固过程中,保留了部分竹园和野生树种,对临水部分进行生态护砌,种植水生植物,并对滩涂进行绿化。常态化开展破坏鱼类生态行为执法活动,举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保护河流渔业资源。组织开展鸟类救护行动,加大湿地鸟类重要栖息地巡查力度,优化水鸟栖息环境。
四是完善监督体系。成立潜山市河道管理中心,专职负责潜水河等河道日常管理。建立2 个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对监控断面的氨氮、总磷、总氮等常规指标实时监测。成立潜水河生态环境联合督查组,高频次开展生态环境巡查督查,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分类分级处理监督发现的问题,坚持闭环管理,形成导向清晰、监督有力、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监督体系。
五是落实补偿机制。依据上下游生态保护力度,将每年省级拨付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在流域内乡镇进行奖励分配。健全公益林补偿机制,界定潜水河流域公益林面积47.5 万亩,每年补助800 多万元,提升潜水河水源涵养能力。
开展生态治理以来,潜水河水质总体为优,2 个国控断面、1 个省控断面年均水质达到Ⅱ类,境内7 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水质持续向好。河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自然岸线保有率达85%。发现湿地维管束植物136 科383 属609 种,脊椎动物33 目72 科205 种,褐翅鸦鹃、黑鸢、红隼、娃娃鱼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4 种,水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建成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潜山全域旅游的靓丽名片。
面对资源开发与流域保护的突出矛盾,潜水河探索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新路,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既推动了沿河景区串珠成链助力全域旅游,也让周边居民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滨水空间,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不断提升,可为长江支流保护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