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国门寻龙记

2024-03-14 07:05杜小品黄玉冰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1期
关键词:东兴市楠木古生物

◎ 杜小品,黄玉冰,陈 慧

恐龙,一个充满神秘的物种,曾经统治地球近1.8 亿年,在大约6 600 万年前发生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非鸟类恐龙尤其是大型恐龙完全灭绝,它们留下的遗骸(遗体、蛋)、遗迹(皮肤印痕、足迹、粪便)化石,成为人类认识恐龙的重要资料。2021 年6 月,广西东兴市发现大型古脊椎古生物化石,公众的目光被吸引到这座边陲小城。那么,这些化石是不是恐龙留下的?这些史前巨兽又属于恐龙家族的哪一类呢?

一块石头引发的震动

2021 年6 月8 日,一场强降雨突然席卷我国西南边陲小城—广西东兴市。密集的雨水像没有源头的瀑布,从半空倾泻而下,四散的水雾犹如一道道弥漫的青烟,朦胧地将远方遮盖。

次日一早,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耀眼的光播撒到大地上,树叶在阳光下闪着光亮。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推土机操作员李东升像往常一样,在东兴市高铁站站前路施工工地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清理地上的碎石。

突然,推土机巨大的铲斗中出现一块纹理十分特殊、在碎石堆里特别显眼的石头,他赶紧跑下去把石头捡起来放好。

有着30 多年施工经验的李东升,常年跟随施工队在全国各地作业,曾听同事谈论过古生物化石。这块特殊的石头会不会是化石?李东升赶紧拍照发给接触过古生物化石的朋友询问。当收到“疑似恐龙化石”的答复后,他不敢怠慢,立即向项目业主报告。

之后,在广西自然资源厅的支持和指导下,东兴市自然资源局、广西第三地质队和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东兴恐龙化石保护与调查应急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对化石发现现场进行了应急保护和调查。

巨兽出南疆

在采集这些大小不一的化石标本过程中,工作组非常幸运地找到了一颗约1 厘米长的牙齿化石。这枚牙齿纹路清晰,边缘呈锯齿状。

“根据牙齿的形状,并结合其他骨骼化石的形态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大型脊椎动物,很有可能是恐龙化石。”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西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陆刚说。

地质资料显示,东兴市至防城港市海岸线一带长约50 千米、宽3.5 ~15 千米的区域分布有呈北东东向的侏罗系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东兴组,次为中侏罗统石梯组。再结合现场勘查,专家组确认东兴市高铁站站前路施工场地揭露的岩层形成于距今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正是大型动物恐龙的鼎盛时期。工作组当即决定,以东兴市楠木山古生物化石发现点为中心,对周边10 平方千米的区域展开调查,摸清该区域的岩层沉积环境以及伴生的其他古生物化石。

随后的一个多月,技术队员在化石最初发现点的碎渣石堆里,抢救性挖掘到牙齿、头骨、足迹、鱼鳞和双壳类化石、疑似龟鳖类化石等400 多块化石。

在东兴市楠木山大型古生物化石标本室里,修复后的化石呈现出清晰的骨骼轮廓,有颈椎、背椎、尾椎、颈肋、背肋、腓骨、桡骨、股骨等,被工作人员一一整齐地排列在陈列柜里。

那么,这些化石到底是不是恐龙化石?是什么种类的恐龙化石?

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河北地质大学终身特聘教授季强带领团队开展东兴脊椎动物化石科研项目。季强教授长期从事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鉴定和研究工作,是世界著名的恐龙专家,被学界誉为“龙鸟之父”“二代龙王”。

研究小组仔细研究和辨别东兴市楠木山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在形态、个体特征等方面与已知的古生物逐一进行比对,结合化石的形态特征以及所在地层等信息,确定东兴市楠木山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就是恐龙化石。

全新恐龙属种

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学界将恐龙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类。那东兴市楠木山发现的恐龙属于哪一类?

研究小组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东兴市楠木山恐龙化石具有原始蜥脚类恐龙特征,再结合恐龙前肢尺骨、桡骨,后肢的股骨,椎体有颈椎、背椎、荐椎和尾椎等综合分析,初步认定该地区发现的恐龙属于马门溪龙科。研究小组又经过系统深入和繁杂的研究后,确定东兴市楠木山发现的蜥脚类恐龙为马门溪龙科的一个新类群,是一个新属、新种。

广西有着较为完整的古生物化石群分布,是研究古生物,特别是恐龙的重要基地。东兴市发现新的恐龙化石群,不仅为我国增添了恐龙研究的新材料,还对研究广西乃至我国恐龙的演化、迁移和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人员在岩石上仔细追索恐龙化石痕迹(杜小品 摄)

2023年10 月,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具体实施的“东兴市楠木山村恐龙化石产地专项地质调查”项目新发现蜥脚类恐龙骨骼及牙齿、兽脚类窄足龙足迹化石,据此初步判断产地内至少有3 ~4 只恐龙个体,不仅有植食类的恐龙,也有肉食类的恐龙,包括成年与幼年个体,同时还发现了植物化石、双壳类化石、鱼鳞和疑似龟鳖类化石,这些构成了一个以恐龙骨骼化石为主体的生物群—东兴恐龙生物群。

1902 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首先发现的恐龙化石,是中国境内最早被发现的恐龙化石,命名为“黑龙江满洲龙”,后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近两个甲子年后,在中国陆地南端的广西东兴市楠木山又发现了恐龙化石,一北一南两个“国门”,它们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纬度最北和最南的恐龙化石产地。跨越4 200千米的两处恐龙化石,交相辉映,证明了在中国境内从北至南广泛分布着恐龙的事实。这些古生物化石产地遗迹也在无声地述说着史前巨兽的精彩故事。

恐龙化石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是探究生物演变、地层变迁、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宝贵的“生物遗产”。在古生物化石保护开发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内,加快恐龙地质遗址的保护利用,建议建设可供研究的野外考察基地和供游客观赏的化石展示、科普教育场所,推动恐龙文化融入地方文旅产业,催生发展内生动力,把东兴恐龙化石产地打造成南疆国门闪亮的旅游文化名片。

猜你喜欢
东兴市楠木古生物
广西东兴市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出土石器
周发祥:“我老了,让我儿子来守护楠木林”
东兴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琥珀——古生物的水晶棺
茶盘洲的楠木王
楠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金丝楠木不神奇
重走东兴汇路——东兴市政协赴粤闽考察侨批文化纪实
原角龙
中越边境跨界京族民间信仰与旅游开发——以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