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兰矿业公司东富洗煤厂 李凤高
前两天去一家小饺子馆吃饭,和朋友们一起围坐在铁皮火炉旁边吃边聊,觉得现在虽然住楼房、有空调、有暖气,既干净又暖和,但绝对没有围炉取暖真切可人。大家围炉而坐,饺子酒越喝越有,这才是真正的笑在脸上、暖在心里。
想起以前围炉取暖的冬日,故事还是蛮多、蛮有趣的。
小时候,我家里买不起昂贵的无烟煤,只能买价格相对便宜的烟煤,还得托人弄煤票,用配有两只大筐的独轮车去县燃料公司,装上一车煤面子,步行八里路推回家。
土屋里生着了炉子,就感觉特别暖和,只是刚生着火时得冒一阵子烟,没办法只好将土屋的门大敞四开放烟,待到烟囱里的凉气变热了,膨胀上升了,烟才能随着烟囱向上走。煤面子必须掺入三分之一的土,和成煤泥,在火炉顶部拓炭坯。转圈的炭坯就像烤饼一样,被炉内温度蒸烤成一块块炭饼,从炉上起下来,像煤块一样备烧。
那时候,湿润的炭坯还冒着热气,我们便在顶上架一只瓦壶烧水。水很快就烧开了,一壶接着一壶,灌满了暖壶灌茶壶。茶水是不断溜的,无论是谁,只要一进门,主人就招呼喝水,特别亲热。
那时候老鼠很多,为猫提供了免费的午餐。猫还是比较讲究的,吃饱了后要方便,就冲屋里的煤堆使劲,方便完了还要用爪子扒拉煤面子盖好,不露任何痕迹。所以拓炭坯时,要把煤面子里的猫粪拣净,否则一加热,那气味令人尴尬。
后来开始烧煤球炉子,省去了拓炭坯的繁杂,既省心又好烧,是一大进步。用煤球炉子取暖、煮饺子,水烧得哗哗开,饺子在锅里翻滚,我的馋虫在肚里翻滚。饺子出锅盛到小碗里,母亲要先祭天,再敬祖先,最后差不多折腾凉了,才轮到我们吃。
围炉最惬意的就是听大人讲鬼故事,都是妖魔鬼怪的事,越吓人越想听。听了巫师吃小孩的故事,吓得我一黑天就不敢出屋。
有一年过春节,我去表哥家,他家用的是烧无烟煤的铁炉子,满屋子都非常温暖。表哥表嫂边让我吃炸鱼炸肉边唠起三十年前他们新婚不久领着我看电影《海霞》的趣事。当时表哥说海霞真漂亮,表嫂就不干了,“你相中她跟她过去呀!”弄得表哥无所适从。我听了“噗嗤”一下乐了,连夸他们记性好。
又回想起我十八岁开始打铁的经历,年年冬天都围着铁皮炉子取暖,由于厂房太空旷,且四处漏风,那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呀!前面炉子铁板都烧红了,身后却冻得拔凉,只得转圈烤火,以求温度均衡。
围炉岁月,有苦有乐,细细品味,感觉今生不虚此行,多一些感受,才能身在福中方知福啊!知足常乐,围炉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