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梦菲,张 伟,赵林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医院,西安 710021;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北京 100053)
牡蛎(oyster shell)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1]。主产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大连湾牡蛎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海域,长牡蛎、近江牡蛎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广东、福建、山东等地沿海的河口、内湾有养殖[2]。
牡蛎性微寒,味咸,归肝、胆、肾经[1,3]。咸寒质重,平肝潜阳益阴,有重镇安神之功。咸能软坚散结。《神农本草经》:“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牡蛎煅后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多种滑脱不禁之证,且煅后还有制酸止痛作用[4]。
2.1 症靶
2.1.1 眩晕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临床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为特点。牡蛎息肝风,潜肝阳,益肾阴,治肝肾之阴伤具有强大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以牡蛎配伍龟甲、龙骨、白芍等用治肾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所致的眩晕耳鸣,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等症[4]。《温病条辨》记载之大定风珠则以牡蛎与龟甲、鳖甲、生地黄等配伍,可治疗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4]。若治疗下焦温病,痰气郁结化火所致肝肾之阴伤,见“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则如三甲复脉汤(清·《温病条辨》)配伍鳖甲、龟板以潜阳镇摄,以息虚风。国医大师裘沛然[5]用牡蛎配伍珍珠母、川芎等平肝潜阳、通络熄风治疗头风,牡蛎用量多为30 g。
2.1.2 失眠 适用于心胆气虚型失眠,主要以心悸甚、惊惕不安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舌质淡,苔白,脉弦细等。牡蛎常与龙骨相须为用治疗因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之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证忡或不寐心烦诸证,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4],国医大师王世民[6]常以质重之生牡蛎配伍生龙骨、磁石安神助眠,治疗失眠之夜眠易醒,其中牡蛎煎剂用量可至90 g[7]。
2.1.3 汗出过多 煅牡蛎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汗出过多。临床以时时汗出,动则易盛,体倦乏力,面色㿠白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为特点。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煅牡蛎(每服一钱约 1.38 g)配伍黄芪,标本兼顾,益气合潜阳止汗,治疗自汗盗汗。仝小林院士[8]认为煅牡蛎为敛汗之要药,凡虚汗皆可用之,轻汗30 g 起步,中汗45 g,不效加量到60 g,重汗病情重、病势急,煅龙骨与煅牡蛎各60 ~120 g。其用当归六黄汤加煅龙骨、煅牡蛎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更年期综合征,煅牡蛎固涩敛汗,用量为9 ~30 g;用栝楼牡蛎散加减治疗盗汗,证属阴虚火旺者,煅牡蛎收敛固涩,用量为30 ~120 g[9]。
2.1.4 白带过多 煅牡蛎适用于肾气不固型白带过多。临床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白,质稀,淋漓不尽,气味微酸甚至臭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而嫩,苔白滑,脉沉细为特点。煅牡蛎与煅龙骨配伍,涩精关,统气血。治疗崩漏、带下,常与山茱萸、山药等配伍。国医大师孙光荣[10-11]治疗白带绵绵不止,日久不愈,常用煅牡蛎、煅龙骨12 ~15 g收敛固涩,薏苡仁15 g除下焦湿邪,三药合用标本兼治。2.1.5 反酸 煅牡蛎适用于热证型反酸。临床以嗳腐吞酸时作,烧心,胃脘闷胀,胃痛,时有呛咳,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特点。煅牡蛎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弱碱性成分,能中和胃酸,降低胃内的胃酸浓度,缓解胃酸分泌过多,健胃养胃,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慢性胃炎等都有炎症性疾病有很好治疗作用,可与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刺猬皮等药同用。国医大师徐景藩[12]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证属肝胃郁热者,常用煅牡蛎15 g配伍桑叶,两药配伍加强平肝潜阳清热之功。
2.2 标靶
2.2.1 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淋巴结结节 牡蛎味咸有软坚散结之功,现代医学常用于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淋巴结结节等病。《本草纲目》谓“治瘿疾结核”,《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善消瘰疬”。消瘰丸(《医学心悟》)中煅牡蛎(每服 1 钱约 3.75 g)软坚散结配伍贝母,两药共奏化痰散结之用。国医大师任继学[13]用生牡蛎配伍浙贝母治疗乳癖,二者化痰软坚,用量多为20 g。黄柔等[14]挖掘11 名国医大师治疗瘿病验案中的用药规律,牡蛎的用药频次与柴胡并列第1 位。
2.3 现代药理研究 牡蛎具有抗氧化、抗肝损伤作用,牡蛎多糖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途径来降低或抵御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 进而发挥抗氧化作用[15];此外,牡蛎还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癫痫、镇痛、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胃溃疡等作用[16]。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
2.4 临床常用剂量 现代医家运用牡蛎用量多在9 ~120 g。牡蛎也多用于散剂和丸剂中。剂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及治疗的疾病也有所差异,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牡蛎的最佳用量与配伍[17]。如平肝潜阳治疗头风、眩晕等,为15 ~30 g;镇惊安神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为10 ~30 g;软坚散结治疗良、恶性占位病变、肝胆系疾病等,为12 ~120 g;收敛固涩治疗汗证、妇人赤白带下等,为9 ~120 g;制酸止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10 ~30 g。
2.5 临床安全应用注意事项 牡蛎通常不具有毒副作用,其质重,宜先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生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煅用。
在态靶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牡蛎的经典古籍记载、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医家经验的总结,由51 位专家(包括22 名高级职称、21 中级职称、8 名初级职称)就症靶及标靶的遴选参与问卷调查,6 名中医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围绕该药临床应用要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意见,我们归纳出牡蛎的症靶为眩晕,失眠,汗出过多,白带过多,反酸;标靶为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淋巴结结节。牡蛎的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牡蛎具有抗氧化、抗肝损伤等作用。在临床应用经验与使用注意事项中,其质重,宜先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生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煅用。牡蛎的煎服剂量多为9 ~ 120 g,一般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