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P-EMTP的海上风电机桨叶雷电暂态分析

2024-03-13 13:49冯松彪曾明珠梁道艺郑清刘国伟
广东气象 2024年1期
关键词:桨叶暂态风力

冯松彪,曾明珠,梁道艺,郑清,刘国伟

(1.阳江市气象局,广东阳江 529500;2.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得到了大量开发,未来风能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1-2]。相比陆风电,海上风电的资源更广,具有更广阔的开发前景[3]。海上风电机组运行环境相对复杂,更易遭受雷电袭击,频繁的雷电活动给海上风电机组带来了巨大损失[4]。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风机雷电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风电,针对海上风机雷电保护的研究较少。朱晟等[5]以海上紧凑型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海上风电机的雷击暂态模型,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海上风电机组的防雷措施;王国政等[6]根据海上风机桨叶的转动特性,建立了海上风机雷击暂态模型,分析了雷电流参数、塔筒高度和桨叶长度等因素对雷电暂态过电压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电磁场数值计算;李杰[7]利用ATP/EMTP软件搭建了风力发电机模型,对不同雷电事故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雷击风电机组不同部位的雷电过电压分布规律,提出了针对风电机组的防雷保护措施。

本研究对海上风力发电机桨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将其等效为若干个串联而成π型电路,并对风力发电机桨叶进行分段处理,推导了桨叶电容、电感和电阻的计算公式。采用ATPEMTP软件[8]对风力发电机桨叶进行雷电暂态分析,研究雷击风力发电机桨叶产生的雷电暂态电压变化规律。

1 海上风电机桨叶模型

桨叶是海上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载体,桨叶的运行效率将直接对风电机输出功率产生影响。对于整个风电机组而言,桨叶是处于最高处的,当风电机遭受雷电袭击时,桨叶被击中的概率最大,也是风电机中受损最严重的部件。研究资料表明,桨叶中的绝缘材料对雷击的保护作用较小,在遭受雷击时,还会加剧桨叶受损。

研究表明,风机桨叶长度远大于其截面积,根据此结构特点,当雷电流流过桨叶时,将其等效为长细状的引流导体,并划分为若干段,每段长度应不超过雷电流最大波长的10%,即可得到若干个π型电路,如图1所示。可见,风力发电机桨叶电路实际上是由若干个π型电路串联而成。

图1 π型电路图

1.1 雷电流模型

雷电是一种自然界的放电现象,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9],可采用Heidler模型对雷电流波形进行描述,Heidler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i(t)为t时刻的雷电流(kA);η为电流修正系数;n为电流陡度因子;Im为电流幅值(kA);tf、tt分别为波头时间(ms)和波尾时间(ms)。Heidler模型具体见图2。

图2 雷电流波形示意图

1.2 风机桨叶模型

风力发电机遭受雷击时,雷击部分的桨叶运动状态多为竖直向上,由于桨叶为长细状,桨叶上的电流通过引下线导入大地,该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雷击风电机桨叶示意图

研究表明,桨叶分段处理的长度对雷电暂态分析精度有很大影响[10],因此,每段长度应不超过雷电流最大波长的10%,雷电流波长λ的表达式为

其中,λ为雷电流波长(m);c为光速,取值为3×108m/s;ω为截止频率,其值为7.7×106rad/s。

根据式(2),计算得到雷电流波长λ=244.8 m,则可以得到等效导体的长度应当不超过24.48 m,由于本研究的风力发电机桨叶的长度为58.9 m,因此将桨叶划分成3段。

风机桨叶等效电路电容Cb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b为风机桨叶等效电容(F);ε0为真空的介电常数(F/m);l1为桨叶划分后每一段的长度(m);v1、v2为电容系数;h为桨叶高度(m);r1为桨叶引下线的半径(m);r2为接地引下线的半径(m);r为等效半径(m);zi1为第i段桨叶等效导体上端点的纵坐标;zi2为第i段桨叶等效导体下端点的纵坐标。

等效电路电阻Rb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b为等效电路电阻(Ω);ρ1为风电机桨叶接地引下线的电阻率(Ω·m);l1为桨叶划分后每一段的长度(m);r1为接地引下线的半径(m)。

等效电路电感Lb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μ0为真空的导磁率(H/m);ε0为真空的介电常数(F/m)。

表1给出了某海上风电场桨叶的部分参数。

表1 某海上风电场桨叶参数

为了提高精度,本研究将桨叶的等效导体分解为若干个π型电路单元。

1.3 风机接地体模型

忽略各段导体之间感性电阻和容性电阻的影响,则风机单位接地体对地电感Lgv、电容Cgv和电导Ggv分别为

其中,rg为导体半径(m);lg为导体长度(m);ε1为土壤介电常数(F/m)。

本研究采用单桩式基础作为海上风电电机的接地体,其单位长度π型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单位长度接地体的π型电路示意图

2 风电机桨叶的雷电暂态分析

选择风力发电机桨叶尖端作为雷击点,根据前文计算结果,将风力发电机桨叶平均分为3段,则每段长度为19.63 m。模拟两次雷击,两次雷电流模型参数如表2所示。风力发电机桨叶在首次雷击和继后回击时的电压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表2 首次和继后回击雷电流模型参数

图5 首次雷击(a)和继后回击(b)电压变化曲线

从图5可以看出,风力发电机桨叶被雷击后,桨叶上的暂态电压幅值逐步衰减,最后逐渐稳定在某一幅值,其原因是风力发电机桨叶等效电路中存在电感、电容和电阻,雷电流在这些元件中产生了振荡,电感和电容不消耗能量,只用于能量交换;而电阻具有阻尼作用,不断消耗能量,导致电压逐步衰减。风力发电机桨叶首次遭受雷击时,雷电暂态电压幅值最大可以达到2.9×107V,继后回击产生的雷电暂态电压幅值最大为8.3×106V,由此可见,风力发电机桨叶承受了兆伏级别的电位变化,极大地威胁了风力发电机桨叶的安全稳定运行[11]。对比两次雷击的电压变化曲线可知,两次雷击均产生了较大的雷电暂态电压,电压幅值均呈现振荡衰减模式,波动相对剧烈,风力发电机桨叶内部均遭受了很大的雷电波冲击。相比首次雷击,继后回击属于雷电回击,产生的暂态电压峰值仅为首次雷击的25%,但变化频率更快,由此可以看出,雷电回击也会对风力发电机桨叶造成一定损伤。

由于风力发电机桨叶的长度远大于它的截面积,因此本研究在建立模型时将发电机桨叶等效为长直导体,并将其平均划分为3段,对其分别进行电压监测[12]。第1次和第2次雷击桨叶分段暂态电压变化情况分别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风力发电机桨叶被雷击后,叶尖、叶中和叶尾3段上产生的暂态电压均表现为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别是在遭受雷击的瞬间,叶尖、叶中和叶尾3段上的电压幅值差异比较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风力发电机桨叶塔尖尖端是最容易被雷击破坏的部分,通常情况下也是受损最严重的[13]。另外对比图6a~b中两种暂态电压变化情况可知,风力发电机桨叶在遭受继后回击时,产生的暂态电压在达到峰值前,相比首次雷击时的速度变化更快,其中差异最明显的部位是叶尖,由此可见,继后回击桨叶后产生的雷电流变化速度更快,冲击更严重,对风力发电机桨叶的安全运行是一个较大的威胁。因此,在风力发电机桨叶的防雷设计环节,应重点考虑雷电继后回击的防护。

图6 首次雷击(a)和继后回击(b)桨叶分段暂态电压变化情况

风力发电机桨叶的制作材料电阻率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但在遭受雷击后,由于雷电流较大,桨叶上会产生导电通路,使雷电流通过引下线传导至其他部位。在此过程中,将会释放很大的能量,巨大能量使风力发电机桨叶内部气体温度快速上升,并急剧膨胀,在其内部材料中形成冲击波,轻则可能导致风力发电机桨叶机械性能下降,重则直接使风力发电机桨叶断裂[14]。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雷击风力发电机桨叶后产生的冲击波可能传导至其他桨叶,损坏其他桨叶。当雷电强度很大时,雷击桨叶后可能产生巨大的高温电弧,在高温电弧的作用下,使风力发电机桨叶着火,甚至引发风电场火灾事故。因此,风力发电机桨叶防雷保护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根据海上风力发电机桨叶长、细型的结构特点,将其等效为若干个串联而成π型电路,经计算将风力发电机桨叶平均分为3段,每段长度为19.63 m。采用ATP-EMTP软件对3段式桨叶进行雷电暂态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雷击均产生了较大的雷电暂态电压,电压幅值均呈现振荡衰减模式,波动相对剧烈,风力发电机桨叶内部均遭受了很大的雷电波冲击。相比首次雷击,继后回击属于雷电回击,产生的暂态电压峰值仅为首次雷击的25%,但变化频率更快,尤其在风力发电机桨叶尖端部位,表现更为明显。故海上风力发电机桨叶雷电继后回击的防护问题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桨叶暂态风力
探究奇偶旋翼对雷达回波的影响
走进风力发电
300Mvar空冷隐极同步调相机暂态特性仿真分析
立式捏合机桨叶结构与桨叶变形量的CFD仿真*
电力系统全网一体化暂态仿真接口技术
除氧器暂态计算研究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润滑概要
直升机桨叶/吸振器系统的组合共振研究
基于PSD-BPA的暂态稳定控制批处理计算方法的实现
立式捏合机桨叶型面设计与优化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