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素娟,伍丽华,吴心雨,廖源,赵耀,魏婉婷,李瑜
(1. 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0006;2.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随着社会发展对医疗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医院临床护士在承担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培训与科研实践任务的同时,其工作强度与风险也不断提升,护士感知压力和心理负担巨大, 工作目标与信心缺失,职业倦怠水平逐渐攀升[1]。 高度工作沉浸体验作为个体积极的工作投入状态[2],是护士留职意愿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更有助于强化心理资本,改善负性情绪的消极影响[3-4]。 此外,护士作为个体参与到团体性的护理活动中, 为实现自我职业价值而寻求与他人或团体的联结。 联结度越高的护士往往带入更多的工作热情与投入[5],且社会联结感作为重要压力应对资源已被证实是提升护士工作沉浸感的重要影响因素[6-7]。 感知压力、社会联结感[6]和工作沉浸感[8]的关联已得到验证,但社会联结感是否介导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的关系还尚未考察。 本研究拟探究中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沉浸体验的相关影响因素, 并分析社会联结感在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针对个体压力的溯源管理,明确工作沉浸感的影响路径, 以期为提升中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沉浸体验、 提高护理团队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3 年3—5月选取广州市3 所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大德路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职的注册护士;(2)从事护理工作满1 年以上;(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实习护士;(2)进修护士。
预调查于2023 年3 月选取45 名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临床护士, 测得其工作沉浸感标准差为7.63。依据横断面研究的样本量计算公式n=(μα/2×σ/δ)2进行样本量估算[9],设定容许误差δ=2.0,α=0.05,计算样本量为56 例, 考虑到失访与不合作等情况,设定问卷流失率为20%,估算需要样本67 例。同时,根据吴明隆关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样本量在200 例以上为适宜的原则[10],本研究最终实际纳入600 例。本研究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YE2022-355-01)。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最高学历、劳务关系、是否存在临床护理榜样、护理工作是否获得家庭支持。
1.2.2 中文版感知压力量表 (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CPSS) 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对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感知程度。 由Cohen 等[11]于1983 年编制,杨廷忠等[12]于2003 年汉化,用于评估城市居民的心理压力,量表总Cronbach α 系数为0.710。 该量表共2 个维度14 个条目:失控感(7 个条目)、紧张感(7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按从来没有~总是分别赋值1~5 分,部分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14~60 分,得分越高表明受试个体感知的压力程度越大。目前该量表已应用在护士群体,测得量表Cronbach α 系数为0.940[13]。 本研究正式调查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65。
1.2.3 中文版工作沉浸量表(The Work-related Flow Inventory, WOLF) 由Bakker 等[14]于2008 年编制,主要用于评估职业员工工作沉浸状态。 祝丽怜等[15]于2013 年汉化,用于调查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沉浸感现状,量表总Cronbach α 系数为0.913。 该量表包括专注投入(4 个条目)、工作享受感(4 个条目)和内在工作动机(5 个条目),共3 个维度13 个条目。 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5 分。 总分13~65 分,得分越高表明受试者的工作沉浸体验越强。 目前该量表应用在护士群体中测得Cronbach α 系数为0.914[16]。本研究正式调查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93。
1.2.4 中文版社会联结量表 (Social Connectedness Scale, SCS) 由Lee 等于1995 年编制, 2001 年修订,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周围世界人际亲密度[17]。 范晓兰等[18]于2015 年汉化,首次应用于调查中学生社会联结感现状,量表总Cronbach α 系数为0.911。 该量表包括联结(10 个条目)与非联结(10 个条目),共2 个维度20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6 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6 分。 总分20~120 分,得分越高表明受试对象的社会联结程度越高。本研究正式调查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28。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平台编制电子问卷进行调查(https://www.wjx.cn/vm/e0MvYQo.aspx),同时采用匿名填写方式,并设定同一IP 地址与用户不可重复填写。 调查前,由研究者本人指定3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作为问卷调查员, 经过统一培训合格后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在征得医院护理部同意后,由调查员对接相关科室,通过采用统一指导语充分告知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研究目的、意义、问卷填写方法,获取其知情同意后现场发放问卷链接,由调查对象自主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及时回收。共发放问卷621 份,回收有效问卷6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6.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均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构成比描述;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沉浸感的总分;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感知压力、社会联结感、工作沉浸感的相关性;采用Hayes 开发的SPSS PROCESS 4.0 版宏程序(Model 4) 评估社会联结感在感知压力和工作沉浸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基于Bootstrap 5000 次样本抽样估计95%CI,95%CI 不包含0,则认为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水准α=0.05。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 单因素因子分析法识别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对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工作沉浸感、社会联结感的所有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使用主成分的方法提取因子。结果显示,特征根>1 的因子共有8 个,第1 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8.33%,<40%的临界值[19],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偏差问题。
2.2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的感知压力、社会联结感、工作沉浸感得分情况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社会联结感、工作沉浸感总分分别为(40.20±8.44)分、(88.38±16.72)分、(42.49±8.32)分,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的感知压力、社会联结感、工作沉浸感得分情况(n=600,±S,分)
表1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的感知压力、社会联结感、工作沉浸感得分情况(n=600,±S,分)
项目感知压力总分失控感紧张感工作沉浸感总分专注投入工作享受感工作动机社会联结感总分联结非联结条目数14 7 7 1 3 4 4 5 2 0 10 10理论得分范围14~70 7~35 7~35 13~65 4~20 4~20 5~25 20~120 10~60 10~60得分40.20±8.44 17.96±4.88 22.24±5.52 42.49±8.32 13.95±3.04 13.33±3.29 15.21±3.81 88.38±16.72 45.72±8.04 42.66±10.63条目均分2.87±0.60 2.57±0.70 3.18±0.79 3.27±0.64 3.49±0.76 3.33±0.82 3.04±0.76 4.42±0.84 4.57±0.80 4.27±1.06
2.3 不同特征中医院临床护士的工作沉浸感总分的比较 将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按一般人口学资料分组,比较其工作沉浸感总分。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最高学历、劳务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是否存在临床护理榜样的临床护士,其工作沉浸感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护理工作是否获得家庭支持的临床护士, 其工作沉浸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中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沉浸感总分的比较(n=600,±S,分)
表2 不同特征中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沉浸感总分的比较(n=600,±S,分)
项目年龄(岁)20~30 31~40 41~50≥51护理工作是否获得家庭支持n 工作沉浸感总分统计量F=9.722 P<0.001 216 262 105 17 40.48±8.50 42.79±8.08 45.27±7.70 46.18±7.18 t=6.056<0.001是否521 79 43.26±8.18 37.35±7.39
2.4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的感知压力、工作沉浸感、社会联结感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的感知压力总分与工作沉浸感和社会联结感总分均呈负相关(r=-0.530~-0.414,均P<0.001),社会联结感总分与工作沉浸感总分呈正相关(r=0.362,P<0.001)。 见表3。
表3 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工作沉浸感、社会联结相关性分析(n=600,r)
2.5 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以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为自变量,工作沉浸感为因变量,社会联结感为中介变量, 将单因素分析中对工作沉浸感总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2 个因素(年龄、护理工作是否获得家庭支持)作为控制变量,对所有连续性数据进行变量标准化,纳入到中介模型分析中。
为验证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社会联结感的中介效应。 基于Hayes 开发的PROCESS 程序,通过其中的模型4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如表4 所示,中介模型图如图1 所示。在控制一般变量的情况下,以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为预测变量, 社会联结感为结局变量, 护士感知压力负向预测社会联结感(β=-0.510,P<0.001); 以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和社会联结感为预测变量,工作沉浸感为结局变量,护士感知压力能负向预测工作沉浸感(β=-0.290,P<0.001),社会联结感能正向预测工作沉浸感(β=0.162,P<0.001), 表明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发挥中介作用。
图1 社会联结感在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的中介模型
表4 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的中介模型的逐步回归分析(n=600)
2.6 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基于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检验(重复抽样5 000 次)计算95%的置信区间。结果显示,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对工作沉浸感的直接效应为-0.290, 占总效应的77.7%;社会联结感在护理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83,占总效应的22.3%,其95%CI:-0.129~-0.037 不包含0,表明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见表5。
表5 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1 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社会联结感、工作沉浸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得分为(40.20±8.44)分,低于量表总分中间值42.00 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略低于马俊杰等[20]研究结果,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差异有关。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源自医院不同科室,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整体护士的感知压力水平,而不仅仅局限于低年资护士。 此外,随着中医药领域的稳步发展, 也促使护理管理者加强了对临床护士职业技能与中医理论的培训, 确保了护士临床应对能力的提升, 更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高压力环境。 因此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社会联结感得分为(88.38±16.72)分,高于量表总分中间值70.00 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团队合作与患者关怀。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同医师、药师、医技人员建立起紧密的合作网络,以便于工作的系统化和提升工作效率, 更突出了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价值。 同时本组调查中约79%的护士为中青年群体, 她们更能建立起成熟的团队协作关系。此外,这也可能与护理管理者注重护士岗位管理,强调情感支持等因素有关。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沉浸感得分为(42.49±8.32)分,与量表总分中间值39.00 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李博等[21]测得的临床护士工作沉浸水平,可能与调查对象和研究工具的差异有关。近年来国家强调中医药特色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加大对中医药发展与中医医护群体的培养。同时,本组86.8%的中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受到家庭支持,源于家庭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更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可,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投入。因而其工作沉浸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3.2 感知压力对工作沉浸感有直接预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对工作沉浸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 (β=-0.290,P<0.001),即感知压力水平越高,工作沉浸感越低;与王丽敏等[8]研究结果一致。魏华等[22]基于一般压力理论与资源保存模型提出, 临床护士通常选择终止资源消耗的形式来应对压力。当护士的应对资源消耗过度时,会进入到终止资源的自我防御状态, 表现为消极的行为反应,出现低工作效率状态,甚至是离职倾向。而工作沉浸感作为一种与职业相关的心理特性,更容易受到临床护士主观感知到的压力负荷的影响,出现低工作沉浸感水平。
3.3 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知压力能负向预测中医院临床护士社会联结感(β=-0.510,P<0.001), 社会联结感能正向预测护士工作沉浸感(β=0.162,P<0.001);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3,占总效应的22.3%。社会联结度契合了中医药的整体发展理念, 强调了团队协作对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性。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23],个体的心理活动是个人、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个体同群体间的联系逐渐加深、正向互动的频率逐渐增多则产生正效应,反之,则产生负效应。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临床护士与所属的群体在心理、行为和情感上产生交互作用,随着个体归属感与团体亲密度的逐渐提升, 护士更能从中获取情感支持与行为帮助。 因而在面对日常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士愿意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以继续维持团体间的联结度,获得职业价值回报。建议护理管理者可以从整体发展的视角考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增加个体与团队间的联结度,以促进护士工作沉浸感的提升,确保高水平的护理质量。 此外,根据Fox 的压力—情绪模型[24],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压力会对个体的认知和评价产生影响, 使个体出现一系列情绪反应, 而短期或长期情绪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及行为。 感知压力的升高可能会影响团体间的工作交际,降低临床护士的团体亲密度与归属感,导致个体倦怠等负性情绪增长,最终影响工作沉浸感[8,25],而高压力且伴随低工作效率类型的护士往往表现出较低的社会联结感与工作沉浸感。
综上所述,感知压力对工作沉浸感有直接预测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通过心理赋权形式,引导个体释放内在负性情绪,缓解该类护士的工作倦怠状态,并按照护士个人的能力层次,引导制定明确的小目标并逐个击破,以加强自我效能感,缓解职业压力感[26-27]。同时,协助维持个体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与护士、医生、患者间的关系,或通过使用视频会议启动与他人的新关系, 将有助于护士调用外部资源应对职业压力,重塑良好的工作状态[28]。 其次,社会联结感对工作沉浸感发挥间接作用, 建议护理管理者识别较强组织能力和高人际亲密度的护士去协同带动高压力水平的个体,动态化评估护士压力状态的变化,通过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29]、巴林特工作小组形式[30]改善护士负性情绪与压力状态,在强化组织归属感的过程中,保证良好的工作投入状态,强化工作沉浸体验在团体间的影响,促进高效率护理团队的建立与高质量护理工作的形成。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无法得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结论,有待于今后进行纵向研究或干预性研究,以证实目前研究中的结果。同时,本研究中样本量的性别变量比例不平衡,易存在潜在的选择偏差,后期应适当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