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黎豫川, 张远哲, 徐献梅**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药学部, 贵州 贵阳 550025; 2.贵州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以腹痛伴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带黏液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1]。主要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以及未定型(IBS-U)[2]。其中IBS-D最为常见,发病率较高且易反复。在中医学中,IBS-D属于“脾虚”“泄泻”等范畴,并认为IBS病位在肠,证候属脾胃,以脾虚为本、脾虚湿盛是IBS-D的重要病机[3-4]。近年来,通过中医药治疗IBS-D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前景[4]。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成效。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医院中医药治疗脾虚型IBS-D配伍用药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和下一步医院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脾虚型IBS-D患者处方。纳入标准:(1)符合罗马Ⅳ[5]IBS-D 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中医脾虚证[6]诊断标准;(2)一直服用中医药;(3)最少1 次复诊,且治疗后症状有改善;(4)临床资料完整可靠。排除标准:(1)既往胃肠道肿瘤或其他器质病变;(2)心、肝、肺等其它脏器合并性疾病;(3)精神类病症。
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药味、中药饮片性味归经、功效类别数据录入Excel 2007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本草》对中药名进行规范[7-8],例如将“苡仁”统一规范为“薏苡仁”“仙灵脾”统一规范为“淫羊藿”“山萸肉”统一规范为“山茱萸”等。借助Excel 2007及SPSS 23.0对患者性别、年龄、中药饮片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按频次分布绘制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图、功效类别统计图及高频次药物统计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参考《临床中药学》[9]。利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味进行关联法则分析,并使用网络图像可视化处理,导出药物关联网络图。利用SPSS 23.0软件开展高频药味聚类分析,绘成聚类分析树状图。
脾虚型IBS-D 病患共纳入155例,收集处方502张。年龄13~94岁,平均(47.4±17.22)岁。女66例(42.58%),男89例(57.42%)。处方中共使用中药饮片190味,药味频次共8 733 次,每张处方平均使用中药17.40 味。
处方中药以温性为主;以甘、辛、苦味居多;主要归脾、胃经。见图1。
注:A为药性,B为药味,C为归经。
共计20 类中药功效,其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行气药次之。见图2。
图2 药物功效类别统计Fig.2 Statistic of drug efficacy categories
有23 味中药使用频次≥100 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白术,其次是木香、陈皮等。见表1。
表1 高频药物频次统计Tab.1 High frequency frequency statistics
前项设立为1,后项设立为1,在支持度≥0.3、置信度≥0.8时并且关联频次≥150次,可获得16组中药组合,见表2。将数据进行网络图像可视化分析,发现用药核心为“白术-木香-茯苓-陈皮-甘草”。见图3。
表2 关联频次≥150的药物统计Tab.2 Drug statistics for association frequency≥150
注:线条粗细代表关联性强弱,线条越粗关联性越强。
将23味使用频次≥100 次的中药实施聚类分析,在组类间距等同于23时,可以将中药分成3类,各组中药的关系比较合理。第1类木香、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生姜、白芍、砂仁、法半夏、人参、枳壳、党参、建曲、黄芪、当归;第2类葛根、柴胡、防风、藿香;第3类薏苡仁、白扁豆、山药、桔梗。见图4。
中医学认为IBS-D属于“腹痛”“泄泻”范畴,文献记载饮食不节、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邪机等因素是造成IBS-D的主要病机[10]。并将其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证型、寒热错杂证型、肝郁脾虚证型、脾虚湿盛证型及脾胃湿热证型等5个型,其中脾虚证型被证实为IBS-D的主要证型,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其中湿盛为标,脾虚为本等,故益气健脾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11]。
本研究对医院治疗脾虚型IBS-D处方的中药性味、归经、功效、频次、药对、核心处方、高频次药物聚类分析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更合理有效的用药。研究结果表明,治疗脾虚型IBS-D的中药,从性味上来看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从归经上来看主要归脾、胃经,在功效方面以补虚行气为主。脾虚型IBS-D的病机为脾胃气虚,纳运无力,导致湿阻气滞或胃虚气逆,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密切相关,脾胃运化水津是全身气机枢纽,其气虚易导致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功能失调;同时土虚木乘,肝主疏泄的功能也会受影响而致肝郁化火木火邢金,影响肺之宣降通条水道的功能,使得水液代谢不利,水饮痰湿停聚,中焦受阻,出现便溏、腹胀、疲乏等症[12-13]。治法当健脾益气,行气化湿,甘能补,辛能散,苦能燥,因此治疗脾虚型IBS-D的组方配伍当以甘、辛、苦味药为主,这类药性以温、平性较多,功效主要补虚、行气为主,共凑健脾行气、燥湿和中之功。研究结果发现,治疗脾虚型IBS-D的中药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依次是白术、木香、陈皮、茯苓、甘草,这些药都是临床治疗脾虚证的常用中药。白术味甘能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为治疗脾胃气虚证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术多糖有保护胃肠黏膜、抗氧化、促进肠道黏膜修复等药理作用[14],因此常用于治疗脾虚型IBS-D。木香性温,味辛、苦,《珍珠囊》:“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功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为治脾胃气滞证常用药,既能健脾燥湿以止泻,又可运脾以通便,有双向调节之功[15],药理研究发现,木香的主要化学成分木香烃内酯可改善肠道菌群状态,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TLR4/NF-κB的激活发挥治疗溃疡性病变的作用[16];陈皮有行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名医别录》:“下气,……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止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皮水提物、挥发油均可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拮抗组胺引起的肠道平滑肌收缩痉挛[17]。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世补斋医书》归纳茯苓功效为:“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茯苓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是其主要活性物质,通过其抗炎作用减轻结肠黏膜损伤,改善肠道传输紊乱[18]。甘草味甘,性微寒,主要功效为补心脾气、止咳化痰、缓急止痛等,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抗菌等作用[19]。药对分析结果显示,白术-木香配伍在二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支持度最高,前期研究通过香砂六君子汤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发现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去氢木香内酯为治疗脾虚型肠IBS-D的药效物质之一,即白术和木香为本方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来源[20],二者联合配伍,可改善脾气虚衰,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的情况,因此白术-木香可作为治疗脾虚型IBS-D的主要配伍药对。核心处方分析结果发现,白术-木香-茯苓-陈皮-甘草为核心组方,为代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而来,发挥益气健脾、燥湿行气的功效,研究结果符合临床常用治疗脾虚证型的组方用药规律。中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得到3类处方,经典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及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是其主要来源。聚类分析结果中1类处方主要来源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经六君子汤加砂仁和木香衍变所得,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砂仁、半夏、木香及生姜组成,具有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之功效。其中人参为君药,具有安神益智、补脾益肺的作用;白术、茯苓为臣药,具有利水祛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半夏、陈皮、砂仁、木香为佐药,具有化痰止呕、理气健脾、温脾止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等作用;甘草为使药,具有补脾益气、调和众药的作用;全方组合,主要发挥益气健脾化湿之效。鲁慧等[21]发现香砂六君子汤能通过降低血清 5-HT、BDNF及NPY水平,改善脾虚湿盛型 IBS-D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香砂六君子汤通过降低血清及结肠中5-HT的水平,达到降低肠道敏感性及肠动力等作用来治疗脾虚型IBS-D[22]。因此,香砂六君子汤可作为临床治疗脾虚型 IBS-D的基础方。由聚类分析2类可见,将葛根、藿香与柴胡、防风相配伍,葛根升阳,藿香化湿止呕,柴胡疏肝理气,防风祛风散寒除湿,四药共用有祛湿理气之功。脾虚型IBS-D发展进程中,脾虚胃弱,导致水湿停滞,中焦气机受阻,出现虚实夹杂的证候,可运用此类药物辨证施治。聚类分析3类处方中薏苡仁、白扁豆、山药、桔梗共用,此组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化裁而来,山药健脾益气,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四药相配,补脾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可有效治疗脾虚型IBS-D。王静宇等[23]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IBS-D 脾虚湿盛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临床研究报道加味参苓白术散通过下调肠黏膜肥大细胞水平降低5-羟色胺浓度,调节胃肠道运动,发挥治疗IBS-D的作用[24]。此外,参苓白术散可以通过降低IBS病患内脏高敏性、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等以改善胃肠功能,来治疗IBS-D[25]。
综上所述,本研究总结的临床运用高频药物及相关药对组合与脾虚型IBS-D的病机和证型基本一致,且与临床常见脾虚证型IBS-D的用药基本相符。中医药对脾虚型IBS-D 治疗的常用治法为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渗湿止泄等,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在临床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