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连祥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中,河道治理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重要内容,受河流自然特性等因素影响,护岸防护工程逐渐成为保障河道正常运行及周边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基于农田水利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针对当前河道治理护岸防护工程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应用科学的防护施工技术,以保障农田水利河道工程的价值,满足地区农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农田水利;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经济增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河道治理是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管理维护中的关键,而护岸防护施工尤其是河道治理的重中之重,基于传统护岸防护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包括维护不到位、技术应用不科学等在生态防护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农田水利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的探究尤为重要。
1 农田水利河道治理及其基本原则
1.1 農田水利河道治理
农田水利是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取的灌溉、排水等工程措施和其他相关措施。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河道治理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的重要内容,是指通过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农田水利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以保护农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其中农田水利河道治理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岸线调整、河岸绿化、水系沟通、水质改善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治理,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1]。
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恢复河道过水能力,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保证农田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同时,有效防止河道堵塞引起的洪水等自然灾害,保护农田生产安全。同时,河道治理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两岸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促进河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除此之外,通过对河道进行治理,可以有效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灌溉排涝能力以及水利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条件,进而实现增加农田生产效益的发展目标。
1.2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1.2.1 综合性
河道治理需要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防洪、供水、排水、生态等多方面的需求,明确治理的目标和重点,制定合理的方案和措施。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注重河流的整体性、系统性,避免出现治理后的河道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
1.2.2 生态性
河道治理需要注重生态优先,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治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和自然修复方法,如植被护坡、生态补水等。同时,要注重河流的自然形态和自然景观的保持和恢复,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1.2.3 科学性
河道治理需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在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时,要进行科学决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同时要向公众公示治理方案和措施,让公众了解治理的目的和效果,并通过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提高河道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1.2.4 以人为本
河道治理需要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等相协调,合理布局河道和治理设施。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确保治理后的河道提供更好的服务。
1.2.5 重点突出
河道治理根据河流的自然条件、水文特点、地形地貌等,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同时,针对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整治,如河道淤积、堤防溃决、水质污染等。在治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工程的实用性和耐久性,确保治理效果的长效性。
2 农田水利河道护岸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管护意识有待增强
农田水利河道护岸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设施,然而,受管护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未受到重视,未能定期对河道护岸工程进行检查与维护。由于缺乏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一些护岸设施出现混凝土构件破损、钢铁护栏生锈等损坏问题,这些损坏的基础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保护河道作用正常发挥,同时,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出现上述情况,很大原因在于缺乏对护岸防护工程重要性的认识,认为护岸防护工程的作用仅限于防止洪水泛滥,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不利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2.2 护岸工程维护不到位
农田水利河道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受自然环境侵蚀、人为破坏、设施老化等影响,使得农田水利河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道护岸破损严重、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河道淤积导致行洪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和维护,会对河道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往往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维护与管理。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护机制,使得水利河道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而影响农田水利河道工程的功能发挥。
2.3 施工技术应用不科学
在传统农田水利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应用中,传统施工技术通常会采用水泥石料等硬质材料,这会破坏河道生态系统,加速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这些工程把整个河岸表面封闭,阻隔土壤和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原本生长在河岸的生物无法继续生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切断,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基于部分防护施工技术可能会使用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添加剂,这会对河道周边的水质及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大大降低河流的自净能力,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2]。基于传统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存在的弊端,亟需探究更加环保、有效的护岸防护技术。
2.4 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受农田水利河流治理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在农田水利河道护岸工程中相应的监管职责没有明确规定,甚至部分工程未得到及时监管或多头监管等情况,导致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工程监管人员缺乏专业防护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有效的质量检测和评估机制,使得其无法对护岸施工工程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监测,以及全面有效的监管。另外部分地区对农田水利河道护岸工程的质量问题存在责任追究不严格等情况,导致部分工程责任主体未能履行应有的职责,使得现有的责任追究机制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3 护岸防护施工技术
护岸防护施工技术是河道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河岸免受水流冲刷,提高岸坡稳定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农田水利中出现的河道治理问题,这要求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运用防护施工技术治理。以下是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护岸防护常见的几种施工技术:
3.1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技术
凝土护岸技术作为一种利用混凝土材料进行河道护岸防护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防护效果好等优点,但对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3]。就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运用混凝土护岸技术时,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利用钢筋和混凝土材料修建挡土墙,以防止河水的冲刷。这种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保护河道。二是利用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制作板桩,将其打入河道底部,以防止河水侵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防水性,但存在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三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预制块,将其铺设在河道坡面上,以防止河水的冲刷和侵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质量、养护时间等因素,以保证工程效果和使用
寿命。
3.2 土壤护岸技术
土壤护岸技术是一种利用土壤材料进行河道护岸防护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环保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成本相对较高。所谓土壤护岸技术主要是将土壤进行夯实、压实或添加固化剂等处理,形成一道防渗漏、防冲刷的防护屏障,以防止河水的冲刷和侵蚀。在运用这种护岸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的夯实密度、压实程度、固化剂的添加量等因素,以保证工程效果和使用寿命。
3.3 仿木桩护岸技术
仿木桩护岸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它通过模仿天然木材的特性,采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制作成仿木桩,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和景观效果[4]。桩体设计是仿木桩护岸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进行桩体设计时需要根据河道的水流速度、河道的宽度、河床的土壤性质等因素确定仿木桩的长度、直径和间距等尺寸,在此基础上综合河水的冲刷力和河床的压力等因素,采用合理的钢筋和混凝土配比进行桩体结构设计,以充分保证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在仿木桩的生产制造、施工安装与维护管理等方面仍需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如在生产制造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网,浇筑一定比例的混凝土并在仿木桩表面涂装防水材料,以增强其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要提前对河道进行测量放样,确定仿木桩的位置、间距等参数,并按照相应参数使用连接件和螺钉等工具,将仿木桩牢固地固定在河床上,以此提高防护效果。除此之外,仿木桩护岸技术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管理,以保证其防护效果和使用寿命。一般而言,通过定期对仿木桩进行检查、河道清理,及时处理损坏或脱落情况,保持水流畅通,减少水流对仿木桩的冲刷力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对仿木桩涂装防水涂料,进行维护保养和监测,以此增强仿木桩的使用寿命和防护能力。
3.4 草皮护岸技术
草皮护岸技術是一种利用草皮进行河道护岸的方法,主要将草皮铺设在河岸表面,通过草根的固定作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河道岸坡。相较其他护岸技术,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低廉、环保自然等,适用于水流平缓、防洪要求较低的河段。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草皮的选取、铺设方式及后期养护,如在施工前要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确定草皮护岸的范围和规模,并根据施工需要,准备草皮、土壤、种子、肥料等物资,安排好施工顺序和时间。在铺设草皮前,需要对坡面上的杂物、垃圾和不良土壤,以保证坡面的清洁和平整。为草皮生长提供生长条件。在草皮种植初期,采用塑料薄膜或遮阳网等材料进行覆盖保护,防止草皮受外界环境影响。此外,在草皮终止后需要定期浇水保湿、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以保证工程防洪效果和使
用寿命。
3.5 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是一种环保、自然的河道护岸技术,主要利用植物、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措施,达到保护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这种技术具有环保性、自然性、稳定性和景观性等特点,能够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提高河岸生物多样性。常见的生态护岸技术包括植物护岸、木材护岸、石材护岸等。其中在选择护岸植被时要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并考虑植物的耐水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护岸植被群落。在生态护岸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浅水区等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同时,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河道生态系统,应采取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可以通过移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建立人工湿地等方式,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5]。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如通过设置植被过滤带、建设截水沟、加强地表水管理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在选择生态护岸技术时还应注重与河道周边人文景观相融合,不断促进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河道治理护岸防护工程在保障农田水利运行方面的作用发挥,在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下,针对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护岸防护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助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事业实现可持
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美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1(6):123-124.
[2] 宋正彦.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J].新农业,2023(3):101-103.
[3] 马洪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20(3):121-122.
[4] 李建立.满堂河河道治理农田防护工程建设质量评价[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0(9):101-104.
[5] 王昊.加强河道治理的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