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行兵
(盐城市盐都区畜牧兽医站,江苏盐城 224000)
我国消费者素有食用黄羽鸡习惯, 特别是南方地区,消费者常把食用黄羽鸡作为膳食进补的一种手段,发展黄羽肉鸡产业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科研院所、农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在各地方草鸡血统基础上,成功选育推广了多个黄羽肉鸡品种,养殖规模得到快速扩大。 当前,全国商品代黄羽肉鸡年供应量已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供应量的20 倍,产能快速扩张现实下,已隐现多处发展瓶颈。 本文探讨新形势下, 黄羽肉鸡产业变化的新趋势,提出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近四十多年, 在借鉴国外成功培育专用型白羽肉鸡经验基础上,根据国人日常饮食消费习惯及国内黄羽肉鸡消费量能不断扩大的市场环境,通过行业工作者多年努力,我国已成功培育了不同生长速度的多个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黄羽肉鸡品种,基本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羽肉鸡育种体系和推广体系。
1980 年, 全国黄羽肉鸡商品代饲养数量仅有2.4 亿只,2000 年,已增长到20 亿只,2020 年达到近50 亿只。目前,黄羽肉鸡在全国鸡肉市场已占据了30%以上的份额, 深刻改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鸡肉市场以白羽肉鸡为主角、蛋肉兼用型地方草鸡为配角的局面。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自古以来就有自养自食家禽的美好传统。目前,在温氏股份、立华股份等头部企业涌现的同时,中小散户仍是肉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黄羽肉鸡产业,占比更加突出。 头部企业与中小散户并存,共同为黄羽肉鸡推广形成了合力, 为丰富市场肉品供应、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需求做出了贡献。
2.1.1 行业外影响出现反噬
2020 年初前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黄羽肉鸡承担了部分肉品消费替代功能,黄羽肉鸡发展空间得到快速拓展,种鸡数量明显增大。 2020年, 全国在产祖代黄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量153.46 万套,在产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量为4302.2 万套,达到了历史峰值。 生猪产能完全恢复后,市场猪肉供应充足甚至出现了过剩的情况,人们转而重新选择猪肉消费,叠加新冠疫情管控引发的活禽交易市场关闭、旅游餐饮消费需求极大萎缩, 市场对黄羽肉鸡消费需求下降,导致黄羽肉鸡产能过剩表现比较明显。2021 年,全国在产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量迅速下降到4047.15 万套,同比减少5.93%,全国在产祖代黄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量为151.45 万套,同比亦下滑1.31%。
2.1.2 黄羽肉鸡年需求量已接近消费量天花板
我国年人均黄羽鸡肉消费量已达6 千克,占比鸡肉人均消费量36%, 占比猪肉消费量六分之一,已非常接近消费量天花板,这是由市场消费者消费习惯决定的,不会按照从业者持续扩大消费总量的愿望匹配。 现阶段,消费者仍然把黄羽肉鸡主要作为煲汤、炒制食材,白羽肉鸡则是禽肉分割的主要来源,在消费观念无重大改变及新生年轻一代消费习惯倾向方便、快捷思维主导下,期望我国黄羽肉鸡市场消费量短期内大幅提升,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2.1.3 头部公司产能已达较高水平
我国黄羽肉鸡养殖企业发展时间短,资金积累不够充分,生产经营经验尚不丰富,做大做强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更需要小散养殖逐步退出行业的外部环境。根据我国国情,短期内,中小养殖企业仍会大量存在,在市场黄羽肉鸡需求量不会大量增加现实下,能够给予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难以大幅增加,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头部公司市场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不会像生猪产业来得明显。 通过几十年发展,头部公司已形成相对饱和的生产能力, 但增产不增效的情况时而出现,不利于长期发展,适当去产能或是保持企业旺盛生命力的一个途径。
黄羽肉鸡产业上游饲料、 动保及下游屠宰、加工、零售效益相对稳定,而中游养殖环节受市场供给总量、动物疫病、饲料价格、进出口贸易、食品替代、活禽交易管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效益波动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2022 年9 月,头部公司温氏股份肉鸡(含毛鸡、鲜品和熟食,下同)销售价格18.97 元/千克, 立华股份肉鸡销售价格18.66 元/千克,取得显著养殖效益,利润达6 元/千克以上。2023 年1 月,温氏股份肉鸡销售价格12.49 元/千克,同比2022 年高峰价格明显回落,相比2019 年15.06 元/千克均价也下降17.1%,立华股份情况类似, 每千克销售利润近乎为0,行业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本情况。肉鸡销售价格波动幅度达30%以上,生产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资金实力强、融资渠道畅的头部公司尚能表现出面对市场的韧性,非头部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受消费者传统习惯影响,黄羽肉鸡绝大多数以活禽交易形式上市。近年来,出现了冷鲜鸡、冷冻鸡上市的情况, 但所占市场比例仍然很小,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 并且,活禽外貌特征对交易影响大,人们往往嗜好黄色、黑色、黄麻色黄羽肉鸡,根据羽毛颜色、胫部颜色、胫部粗细、鸡冠色泽等来评判品质优劣。 活禽上市交易形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量。 活鸡产品消费占比约85%,而通过冰鲜鸡产品消费占比仅5%左右,其余方式消费占比约为10%。
近年来,部分头部企业集团采用公司+养殖基地+农户形式, 迅速扩大了黄羽肉鸡养殖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广而分散型联合互惠模式, 也出现了养殖主体规模化程度低、先进设备配套化不足情况,在粪污治理、臭气减控、资源化利用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资金相对不足,设施设备更新缓慢,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转化难。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高质量期盼值提升, 养殖用地受到的限制显著增加,养殖环境治理的成本越来越高,养殖企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3.1.1 消费对象主体在国内
黄羽肉鸡消费对象群体主要是华人,海外其他人群消费量较低。 改革开放几十年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对外交流早已常态化,境外人群消费总量上升空间不大,只是市场的有益补充。
3.1.2 国内消费量巨大
公开可查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黄羽肉鸡产值1212.8 亿元,商品代出栏49 亿只。 全国国内黄羽肉鸡年消费量在490 万~580 万吨震荡,国内完成了出栏总量95%以上的黄羽肉鸡消费。
3.1.3 出口占比很小
我国鸡肉年出口量50 万吨, 占比国内鸡肉消费总量3%左右,以白羽肉鸡分割产品出口居多,黄羽肉鸡出口量较少。 2022 年,温氏股份年生产肉鸡总量10.5 亿只,毛鸡、鲜品和熟食销售分别占比约85%、14%和1%,该公司为我国黄羽肉鸡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占据香港和澳门地区30%的市场份额,其出口占比也达不到生产总量的5%。
3.2.1 指导行业稳产保价近年来, 黄羽肉鸡养殖行业已出现盲目扩大规模情况,导致产能增速过快、养殖效益变动幅度较大,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建设和技术进步。 因此,国家行业协会可以参照生猪养殖稳产保供模式, 研究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 探索发布黄羽种鸡特别是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指导性意见, 引导行业稳产保价。 只有在企业效益稳定有保障的前提下,持续发展才具有可行性基础。
3.2.2 建立准入机制
全国现有产能相对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规模企业扩张速度超过了散户退出速度,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可会同规模企业制定分类准入机制。在养殖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粪污的消纳地配套、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准入标准。
3.2.3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 生态化、 规范化养殖, 支持企业制定和发布适用于自身范围内养殖、防疫、管理等企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鼓励企业申请国家技术专利。 给予规模化示范企业适当奖励, 鼓励规模化企业主动开展融合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 支持市场存优汰劣, 逐步形成既有竞争又能体现示范企业技术开拓创新优势的生产格局, 促进行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3.1 散养户数量将逐步减少
随着城镇化及农村集中居住程度的不断提高, 现存的散养户自养自食规模总量将不断缩小, 中小养殖场也会由于比较效益下降逐步退出养殖行业,给规模化养殖带来部分市场增量。
3.3.2 黄羽肉鸡产品将不断迭代升级
年轻一代更易接受冰鲜、冷冻、速食、预制鸡产品, 可能拓展黄羽肉鸡非活禽交易领域的市场增量。 关键是后端企业要根据消费者良好体验,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服务产品。
3.3.3 销售方式将更趋多元化
我国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多媒体时代,传统活禽交易市场虽然仍将长期存在, 但可视化销售、远程信息及实景传输、点对点代养代管等多种方式正在出现。 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品质,利用微信、 抖音等新媒体销售及购买黄羽肉鸡的双向人群正在不断扩大, 为市场交易增加了活跃程度。 部分消费能力较强客户对绿色生态黄羽肉鸡的需求, 带来点对点代养代管等新型生产销售业态,既为企业带来较高附加值,也为产业带来多方向发展导向性思维。
3.4.1 主动提供产品质量管控承诺
未来的黄羽肉鸡市场将更需要品质高安全性好的产品, 养殖企业需注重主动提供黄羽肉鸡等级化分级质量承诺、 良好养殖与管理环境承诺、合格动物卫生防疫条件承诺等,屠宰、加工、 销售企业则需注重主动提供优质卫生检疫承诺、优良储藏保管条件承诺、优异运输物流服务承诺等。
3.4.2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创树品牌已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要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主动向社会推介生产流程与品质管控细节, 才能不断扩展市场空间, 支撑黄羽肉鸡产业企业的做大做强。
3.4.3 建设现代标准牧业企业
企业转型升级不会一蹴而就, 只有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努力,在时间换空间背景下,坚定发展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养殖,建立独立可控模式的现代化养殖企业,才能保持百年不衰。 随着头部企业的进步壮大, 我国的黄羽肉鸡生产及市场供应才将能逐步进入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