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误诊为肺脓肿的CT影像学表现

2024-03-12 12:47赵珂李扬靳莉娟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肺脓肿空洞鳞癌

赵珂,李扬,靳莉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影像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3)

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肺部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首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肺鳞癌占原发性肺癌的40%~51%,其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就诊时多已达到中晚期,早期发现和诊治其5 a生存率较高[2-3]。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临床上诊断肺鳞癌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部分肺鳞癌患者随着肿瘤组织的快速生长会出现中央液化坏死,CT扫描后可见有空洞内液平的形成,与肺脓肿患者CT检查出现含气液平的空洞特征较为相似,由于些许CT征象仅提示空洞内壁光滑,缺乏外壁分叶征、细毛刺等肺癌典型征象,加之影像科医生经验的不足,常容易造成肺鳞癌早期误诊为肺脓肿,导致患者确诊时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影响肺鳞癌的治疗和预后[4-5]。因此,早期减少肺鳞癌误诊并提高临床诊断率对于肺鳞癌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主要对肺鳞癌误诊为肺脓肿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试图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以期提高肺鳞癌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曾经误诊为肺脓肿的肺鳞癌患者和同期确诊为肺脓肿的患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肺鳞癌组,后者为肺脓肿组,均接受过CT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诊断结果。(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鳞癌[6]者;②CT检查发现肿块型病变,内见液化坏死区,影像特点似肺脓肿表现者;③经过抗感染治疗者;④具备完整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后CT平扫、增强扫描资料者。(2)排除标准:①有CT检查禁忌证者;②病灶与术后病理病灶不对应者;③存在其他部位良恶性肿瘤者。肺鳞癌组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43~79岁,平均(60.41±8.57)岁;另选取同一时期确诊为肺脓肿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为肺脓肿组。纳入40岁以上、符合肺脓肿诊断标准[7]、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备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入组,并排除有CT检查禁忌证、病灶与术后病理病灶不对应、存在肺部结节、恶性肿瘤的患者。肺脓肿组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44~78岁,平均(58.97±7.3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批准文号:2022-03-B158)。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CT检查及诊断方法

1.2.1CT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320 CT 对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于最大吸气后开始常规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肋膈角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175 mA,螺距2∶1,层厚0.6 mm,矩阵512×512,激励次数1次。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普罗胺300注射液),注射速率3.5 mL·s-1,对比剂总量80~100 mL。触发后8~9 s进行动脉期扫描,触发后45~60 s进行静脉期扫描。

1.2.2图像处理及诊断方法

将获取的图像传送至图像工作站处理,通过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mbin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production,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进行图像重建,由2位以上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采用盲法阅片对重建前后的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以及CT下病变主体及周围病灶的影像特点,包括病灶形态、有无空洞形成、空洞特点、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等,并比较抗感染治疗前后病灶的主体大小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的临床表现及病程比较

肺鳞癌组患者的咳嗽、咳黄痰、发热、咳脓臭痰、咯血、胸痛的临床表现与肺脓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鳞癌组患者病程长于肺脓肿组(P<0.05),见表1。

表1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的临床表现及病程比较

2.2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的CT内部形态比较

肺鳞癌组CT表现为空洞伴液平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P<0.05),空洞壁厚>15 mm患者占比高于肺脓肿组(P<0.05),CT表现为大片实变影、实变中出现密度减低区、空洞形成和空洞分布与肺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表3。

表2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的CT病灶形态表现比较[n(%)]

表3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的CT空洞分布和壁厚程度比较[n(%)]

2.3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的CT病灶周围形态表现比较

肺鳞癌组CT病灶周围形态表现为边缘模糊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P<0.05),其他周围形态表现与肺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的CT病灶周围形态表现比较[n(%)]

2.4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抗感染后CT下病灶主体大小变化比较

抗感染后,肺鳞癌组病灶缩小的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P<0.05),病灶无变化的患者占比高于肺脓肿组(P<0.05),见表5。

表5 肺鳞癌组和肺脓肿组抗感染后CT病灶大小 变化比较[n(%)]

3 讨论

肺鳞癌是肺癌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具有侵袭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癌细胞堆积生长等特点,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块体积的增大,患者可出现咳浓痰、血痰、咯血等症状,癌肿进一步生长阻塞支气管,可表现为胸痛、气促、发热等[8],本研究中肺鳞癌患者以咳嗽(83.93%)、咳黄痰(51.79%)和发热(62.50%)较为多见,与肺脓肿患者相比,两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可见肺鳞癌和肺脓肿临床症状较为类似。但两者临床表现仍有一些不同之处,肺鳞癌患者往往是先出现咳嗽、咯血等肿瘤症状,再出现咳浓痰、发热等继发感染症状[9]。本研究中还发现,肺鳞癌组患者病程大于肺脓肿组,这可能是由于肺鳞癌患者肿瘤压迫支气管出现刺激性咳嗽,且不易受药物所控制,往往持续时间较长[10]。

尽管肺鳞癌和肺脓肿在临床表现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但二者的病因和病理发展过程不同,在CT影像学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鳞癌组CT表现为空洞伴液平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空洞壁厚>15 mm患者占比高于肺脓肿组,可见肺鳞癌与肺脓肿在空洞伴液平、空洞壁厚>15 mm的CT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性,肺脓肿患者空洞伴液平更为常见,肺鳞癌则多见空洞壁厚>15 mm。肺鳞癌患者随着肿块的逐渐长大,其病灶易出现缺血坏死,形成空洞和气液平面,且常易出现规则或不规则的厚壁。有研究指出,胸部CT表现为空洞壁厚>15 mm的肺部病变95%为恶性,应高度警惕为肺鳞癌的可能[11-12]。本研究误诊为肺脓肿的112例肺鳞癌患者CT内部多表现为致密实变影、实变中出现密度减低区、空洞形成、空洞伴液平特征,与肺脓肿的CT表现类似,其中空洞壁厚>15mm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肺鳞癌因阻塞支气管继发感染出现边缘炎性浸润,可在CT上表现为病灶周边不清[13]。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鳞癌组CT病灶周围形态表现为边缘模糊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表明肺鳞癌CT表现为病灶边缘模糊相比于肺脓肿更为少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是肺癌的典型CT征象,而本研究112例误诊为肺脓肿的肺鳞癌患者表现为以上征象的较少,均在10%以下。肺鳞癌患者CT上还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与肺脓肿患者CT表现类似,但有研究指出淋巴结CT直径1.5 cm以上倾向于恶性可能[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抗感染后,肺鳞癌组病灶缩小的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病灶无变化的患者占比高于肺脓肿组,表明肺鳞癌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多表现为病灶无明显变化,肺脓肿则在抗感染治疗后出现病灶缩小,提示肺鳞癌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差,这主要与其病理形成过程、病因与肺脓肿不同有关,其肿瘤症状不易受药物所控制[15],抗感染治疗对于二者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亦十分必要。

4 结论

相比于肺脓肿,肺鳞癌患者CT下较少出现空洞伴液平、病灶边缘模糊特征,多表现为空洞壁厚>15 mm、抗感染后病灶无变化,临床上医生在鉴别肺鳞癌和肺脓肿时,应对二者临床症状、特点和CT影像表现具有全面的认识,尽早完善相关检查,询问患者病史,经综合考虑后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应定期组织临床医师培训,以加强对肺鳞癌CT影像学特征的学习和鉴别能力。

猜你喜欢
肺脓肿空洞鳞癌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肺脓肿的介入治疗进展
空洞的眼神
肺脓肿患者的X线诊断价值分析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
臭氧层空洞也是帮凶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肺脓肿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