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力
“今天‘o了12t,好苦,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幻觉。胃疼,头疼,能听到自己忽远忽近的心跳……”这些“黑话”是某网络平台上关联“右美沙芬”的相关话题内容,“右美沙芬”是一种中枢性镇咳药。
“t”是指tablet(药片),“12t”即“12片/粒”,“o”即“od”,是英文overdose(药物滥用)的缩写。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药物滥用是指人们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地使用药物,并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强迫和无止境地追求药物的特殊精神效应。
尽管右美沙芬本身极苦,过量服用后紧随而来的是眩晕、呕吐、难以入眠,但“od”后短暂的飘飘然,让药物滥用者感到充满诱惑。依托网络,他们形成了“od圈子”,圈子里不分年龄大小,青少年可以毫无阻拦地进入。
对于药瘾人群,右美沙芬仅是他们常用的其中一种。已经戒掉药物的福福和蒙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带着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揭开了“od圈子”的神秘面纱。
“刚接触时年纪小,什么药都敢吃”
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安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复方地芬诺酯片等药品管理的通知》指出:“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复方地芬诺酯片、复方曲马多片、氨酚曲马多片以及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依托咪酯注射剂的滥用问题,且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
福福年仅15岁,但他已经有长达一年的药物滥用史。2022年9月,福福在b站看到了一个关于“右美沙芬片药物过量”的科普视频,他因为好奇那到底会是什么感觉,便买了两盒进行尝试。从第一次吃了10片感到晕晕的,到片数越吃越多,福福自述会产生断片、眩晕感、欣快感、说胡话等反应,他慢慢沉浸其中,难以自拔。“‘o得最频繁的一段时间是去年7月到正式戒药之前,总共‘o了2000片—3000片愈美片(镇咳祛痰类非处方药药品,成分中含氢溴酸右美沙芬)。”
初二时,因为在学校生活中感觉压抑,福福选择了休学。他加入了一个“od”群,里面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15—20岁,年龄最大的也不超过25岁,群成员会在里面交流日常和自己的“od”经历。“我的社交范围很小,和父母的沟通并不多,姐姐也在外地工作,现实里没有人找我,我更多是和网友聊天。”
蒙天是年少去迪厅玩时被朋友带着开始吃曲马多等药物。一开始他只是在迪厅玩的时候吃,但逐渐发现自己离不开了,每天都必须吃。
“刚接触时年纪小,什么药都敢吃。一开始吃完觉得自己脑袋可好使了,啥都能想明白,使不完的劲。”但吃了几年之后,蒙天发现自己完全失控了,超过六个小时不吃他就浑身难受,“和禁毒片拍的没什么两样,虽然没有毒瘾发作那么夸张,但所有药物影响、负面情绪都上来了。”
蒙天一度想要戒掉,反复几次,都没有成功,从最早的盐酸曲马多到羟考酮再到氨酚曲马多,从2015年开始连续八年的“od”,他的身体、精神各方面都出现问题,失去了工作,自己的存款也被吃空了。“吃到后期根本不在乎劲儿不劲儿的了,不吃就难受。”
一篇揭秘药物成瘾原因的论文中解释:“成瘾性药物是指临床上常用的麻醉、镇痛、抗焦虑、抗抑郁的一些处方药。这些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具有很好的疗效,但若过量使用会使人产生欣快感,连续使用会产生严重的躯体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停药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戒断症状。”
蒙天认为药物本身存在即合理,只是乱吃的人出发点就错了,“幻觉会一直持续到药物消化完,但这都是压榨多巴胺、内啡肽的假象,都是从未来的自己身上借来的‘高利贷,很多药瘾人员可以说以后都不会体会到多少快乐了。”
“身在其中越久越难脱身”
去年10月,福福因过量服用金刚烷胺片中毒,在幻觉中,他觉得自己的毛发风吹变色,腿慢慢变白。幸好福福的母亲发现及时,将他送进了医院。因被金刚烷胺片造成了肾损伤,他还做了人工肾透析。之后医生建议他转入心理医院治疗,但他想自己尝试戒断。自我戒断非常困难,“戒断反应最严重的是普瑞巴林,就是难受,但又说不上来哪里难受,再加上失眠,过了好几天才慢慢恢复。”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福福谎称自己已经戒掉了药物,但他背地里仍在吃,“就是想找一些逃避方式吧。”当父母今年年初发现他并没有戒断时,强制他住进了当地的一家心理医院,开始了为期9天的住院治疗。
“主要还是物理治疗,加上三餐按时服药。物理治疗就是脉冲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治疗之类的。”福福退出了“od”群,感觉自己没有以前那么自闭了,“现在和父母沟通正常,但还是不会和他们聊内心深处的想法。但会和姐姐聊一些。”
福福也并不认为自己完全戒掉了药瘾,“我现在停‘o十多天了,之后慢慢来吧。”
另一边,蒙天真正下定决心戒药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戒药的时候天天看着孩子,心里有了寄托。”为了戒药,他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了一个线上的戒药圈子。“之前吃这些药都是瞒着家里人、瞒着朋友,现在戒药真的很想找人倾诉,我就进入了这个(戒药)圈里。然后发现很多人在戒,也有人成功。我也开始写文章记录自己的戒药过程,并认识了很多人,得到了许多帮助。”从2020年想要戒掉开始,一直拖到2023年年初,他才彻底戒掉了所有药物。
由于药物滥用还会影响神经,蒙天戒断前几天出现了很严重的戒断反应。神经紊乱导致他初期打连环喷嚏、睡不着、心情抑郁悲观、身上忽冷忽热、类似发烧一样的虚弱。记者在戒药人群聚集的社交软件上看到,许多人“硬戒”时出现类似的戒断反应,还有人失眠长达半个月、全身酸痛、骨头仿佛在被万蚁啃噬……“能坚持下来的我觉得都算是死过一回了。身体的瘾可以忍耐,难以戒断的是心瘾。所以说没有大彻大悟,真的很难戒掉,容易反复横跳出大事。我觉得要有类似‘寄托‘信念的东西,不然很容易挺不住。”
感恩于大家的帮助,如今蒙天还活跃在那个社交软件上,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劝阻好奇的人、帮助上瘾的人戒掉药物,“我算是幸运的了,懸崖勒马,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有些人吃出抑郁症、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蒙天在帮助他人戒药时,看见许多想要从药瘾漩涡中挣扎逃离的人。他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大部分人属于误入歧途,但他们不太一样。”
一个是学美术的,刚开始吃药是高中阶段,为了画出不一样的画,她尝试过自残、吃几倍的药量来达到想要的精神状态,“她作出来的画挺阴郁的,之前戒过,但没戒掉。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吃得精神有些问题了。”另一个是退役警察,光荣负伤后,因在治疗中使用曲马多太久导致上瘾,提前退役,生活一团乱麻,“当时他戒掉了,生活应该也走入正轨了。”
蒙天如今很难再联系上他们,无法确知戒断的持续效果。他介绍,对大多数成瘾者来说,没有足够的决心与毅力,很难逃脱“od圈子”。有人还用吃一种药物替代另一种药物的替代性戒药方式,往往也只是“大药替小药”,有时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进入恶性循环。而身处其中越久越难脱身,对精神和身体造成的伤害难以逆转。
“‘傻子片吃完变傻,年轻人竟觉得有趣”
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中还显示,2016年,在药品滥用人群中,35岁及以下年龄青少年占51.7%,其中25岁及以下人群占15.5%,涉及在校学生高达348人。蒙天也发现如今药物上瘾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家里管得松,要么来自离异家庭,要么很早就踏入社会,他们身边交往的人比较复杂,容易接触到这些药,又不懂得保护自己。”一段留言提到:“我第一次被朋友骗吃了三十粒金刚烷胺片,人痴呆了两天。”
现在的青少年触网早,在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却缺乏判断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高中时曾患上抑郁症的琦琦告诉记者:“情绪不好,一开始我自残过,通过网络知道了‘od,就开始嗑右美之类的药。至少表面皮肤没有损害,父母看不出来。”
在网络圈子中的沉浸,又强化了青少年们的药瘾。对于“新手”,圈里的人还“乐于指教”,例如“o多少片”“怎么吃不苦”。对于“老手”,“od”甚至变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在《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23年12月刊发的《我国青少年药物滥用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一文中指出:“青少年涉足毒品的最后推动力主要表现在:群吸氛围助长了人的行为的心理遵从性,毒品亚文化迎合了青少年崇尚个性张扬、叛逆家庭与社会、追求人生享乐的心理。”
截至去年10月,我国已列管459种麻醉品和精神物质(包括123种麻醉药品、162种精神药品、174种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之一。
现在仍在流通、能够买到的药物主要是没有进入管制目录,成瘾性相对较小的药物。如止咳水类、安眠类药物,被一些人当作替代性药物,另外还有部分治疗精神疾病、较为难开处方的药物,其中有的本是用于戒曲马多的,反而被部分药瘾人员滥用。
尽管这类药物成瘾性相对较小,但在滥用的过程中,随着人体的耐受性提高,需要的剂量会越来越大。“比如甘草片,有人一个月吃药量翻了四倍不止。”蒙天补充,为了产生同样的感觉,后期可能要吃上2到3瓶,而一瓶有足足100片,危害也随之倍增。
右美沙芬片因为便宜、易购买,药物上瘾的年轻人用的较多。“右美沙芬俗称‘傻子片,顾名思义就是谁吃谁变傻子,蒙圈、整个人反应慢,脑子里天马行空地想一些事情。什么欣快感?其实就是傻了一样的感觉,有些年轻人竟觉得有趣。”
尽管我国对药物的管控日益严格,但福福告诉记者,部分处方药物仍然很容易买到,在药店、网购平台甚至外卖平台,开方环节中仅需提供身份信息,并随意选择确诊疾病与过往是否服用过该药便可购得。有时候他们也绕过正规店铺,在各类平台上找药贩子购买。
药物滥用成因复杂,它的背后是青少年与日俱增的精神压力。青少年药品成瘾问题的防治,对于家庭、学校与社会,都提出更高的要求。2021年2月,吴世友、朱彬钰等人基于“中国知网”上1996—2020年期间的62篇中文文献,对我国青少年药物滥用危害、原因和对策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综述。
文章中指出,父母应改善家庭环境,给予青少年更多关怀、理解、信任和鼓励,关注其反常行为,并接受毒品预防教育。学校应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判断力和自控力教育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引导措施。社会方面也需要大力宣传药品滥用危害,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建立三级预防机制,改善社会环境,减少药物来源和青少年的药物可及性,完善法规和措施。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是防止青少年陷入药瘾的第一防堤,以家庭为基点,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动,从根源上提升青少年教育的科学化、理性化,预防和疏导青少年心理问题。
福福相对是幸运的,他被父母及时送去治療,但还有更多青少年藏在药瘾漩涡中亟待帮助。(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