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悦,许兴龙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然而,当前养老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养老机构一般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社会医疗机构的经费不够充足;健康养老形式化严重等。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1],镇江市全市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75.63万人,占比23.56%。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2021年11月,镇江市民政局发布《镇江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构建与镇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2]。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镇江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镇江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3 年6—8 月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分布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分别抽取镇江市润州区、京口区、丹徒区三个辖区作为调查地区。每个辖区随机抽取100 名年龄60 周岁以上,居住时间不低于5 年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由课题组成员对其进行问卷发放。最终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56 份,有效回收率为85.3%。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访谈发现,目前主要存在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并概括筛选出可能影响养老意愿的因素。因此,围绕上述内容展开问卷设计,问卷内容由两部分组成: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方式、退休前职业、子女数量、收入来源、月平均收入等;②对养老模式的认知及选择意愿,包括健康养老认知度、健康养老接受度和养老基础认知等。
本研究用SPSS27.0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老年人人口学特征和养老意愿情况,使用卡方检验、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样本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收入来源、子女数量、养老基础认知、健康养老认知度等内容。调查的256 名老年人中,男性136 人(53.13%),女性120 人(46.87%);61~70 岁、71~80 岁、80 岁以上年龄组分别 有158 人(61.72%)、76 人(29.69%)、22 人(8.59%);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历者126 人(49.22%);退休前职业为农民的有148人(57.81%);经济来源为务农或储蓄的156 人(60.93%);平均月收入低于1 000 元的有20 人(7.81%),高于8 000 元的仅有11 人(4.29%);子女数量有2 个者125 人(48.82%),其余无子女、1 个、3 个及以上者分别有28 人(10.94%)、56 人(21.88%)、47 人(18.36%)。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人口学特征 (n=256)
表2为受访者的养老意愿情况。关于养老基础认知,接近一半的老年人选择依靠自己或配偶,其次是依靠子女。从健康养老认知度来看,对其缺乏了解的老年人占比高达56.25%,而熟悉健康养老模式服务理念的老年人仅占8.20%。积极老龄观以及健康老龄化理念逐渐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受访者中大多数老年群体愿意接受该服务。从养老意愿的调查结果来看,家庭养老所占比重最大,为53.12%,机构养老所占的比重为30.47%,社区养老所占比重为16.41%。
表2 样本养老意愿情况表 (n=256)
本文选取养老意愿为因变量,自变量主要从老年人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养老认知特征中筛选。根据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具体要求,本文对与研究有关的各个变量进行赋值,具体赋值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赋值
不同特征老年人养老意愿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来源、子女数量、健康养老认知度、健康养老接受度、养老基础认知对老年人养老意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镇江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n(%)]
为了确保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本文将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合并为社会化养老,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来源、子女数量、养老基础认知等因素对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大多选择社会化养老,女性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倾向于社会化养老;经济来源不足、生活条件困难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养老;认为应依托政府或社区获取养老资源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化养老(表5)。
表5 镇江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镇江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很深,其养老意愿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其次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在镇江市还缺乏相关硬件设施建设,因而选择社区养老的人数最少。当前,镇江市正逐步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适应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政府着力加大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提高健康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性,并将其推广到更多地区[3]。
1.个人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镇江市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具有显著性,其中女性大多选择家庭养老,而男性更倾向于社会化养老。在当代社会,女性自身处于弱势,安全意识较差,承担着社会与家庭的双重任务,因此,她们往往会选择家庭养老。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差异化不明显,高龄群体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关于受教育程度引起的差异,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更偏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而文化程度越低的老年人,由于接触的新概念和新思维较少,受到传统的负面影响也更大,因此更偏向于进行居家养老[4],以减少自身压力,提升生存品质。
2.家庭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更偏向于机构养老,这主要归因于父母想减轻子女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生存压力[5]。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人数不断增加,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和保障自身的生活,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子女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高级需求,既要关注他们的生命长度,又应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有利于弱化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此外,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鼓励养老机构创新养老服务的运作方式,帮助老年人建立起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幸福感[6]。
3.经济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收入来源对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或社会化养老有显著的作用,其中务农或储蓄和政府救济对其影响更大。从回归系数上看,非务农和经济较为独立的老年人偏向社会化养老,经济来源不足、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养老,因为社区养老的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7]。此外,对于那些拥有丰厚养老金的老年人,由于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全面照顾和多种娱乐活动的吸引力,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进行养老。
4.认知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单因素分析显示,养老基础认知和健康养老认知度对老年人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对健康养老服务模式较为熟悉的老年人相比于从未听说的老年人,其选择意愿更强。由此可见,镇江市应当重视智慧健康养老模式的市场宣传,提高其市场认知度[8]。就养老基础认知而言,认为应该依托政府或社区获取养老资源的老年人大多倾向于社会化养老。虽然社区养老有着独到的环境优势,但目前镇江市养老服务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备,社区养老的设备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研究表明,家庭养老依旧是镇江市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从年龄看,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比其他年龄段更加偏好家庭养老;从性别构成来看,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女性对家庭的依赖性相对更高。当前,镇江市部分养老机构的社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地方民办养老机构缺少政府财政支持,没有充分享受到国家养老政策的优惠。镇江市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聚焦基层,提高养老模式的服务质量,构建多元化的城市综合养老体系。综合性养老体系的创建与完善还需要与医疗保健、旅游服务等项目结合,从多维度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只有不断完善养老市场体系,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才能得到稳步提升和发展[9]。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需求日益增加,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镇江财政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养老服务管理机构提质升级。一是增进公办养老机构的功能。鼓励公办养老机构落实基础养老保障举措、收住社会老人,并且可以享受高规格的护理服务以及优惠补贴等政策。二是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扶持力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基础补贴+绩效补贴”的方式,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人才亟待专业化。资料显示,镇江市内大多数失能失智老年人需要长期照护,而现有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护理人员比较欠缺。政府应统筹规划健康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总量,鼓励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有护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入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以此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团队建设。教育部门通过普通高校分类招生、职业院校扩招等途径,培养一批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增加健康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对现有的健康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健康养老服务人员质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重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以促进养老服务区域可持续发展[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养老的传统看护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亟需发生转变。随着政府和市场的介入,政府、市场、社区和家庭等形成了四维作用体,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在镇江市新型服务社区的建设中,政府部门应起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兴办面向不同群体的养老机构和康复护理机构,尤其是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生活不便群体。通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参与健康养老服务,老年人共生社区不仅可以得到有效推进,还能够缓解养老事业建设带来的政府财政困难[11]。
调查显示,256 位老年人中希望依靠子女养老的占比42.18%,可见老年人对子女期许较大,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经济负担较重。目前镇江市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应当高度重视自己的养老财富储备计划,为后续的养老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撑[12]。在养老过程中,老年人需要做好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工作,才能确保未来的生活幸福。与此同时,老年人不仅需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问题,更要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满足子女们的心理期待,帮助子女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