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霞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检测设备是检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及性能的基础,其整体运行情况决定了工程竣工验收环节工作效果。在建筑检测工作当中,设备仪器长期性、重复性使用不可避免,容易出现零件磨损、结构破坏等问题,进而影响其检测结果的精度。因此,相关企业需要重视建筑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加强项目竣工交付之后的各项检测工作,并利用相关设备仪器辅助工作人员完成检测任务,提升工作效率。在良好的管理与保养环境下,如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故障检测、维修养护、更换升级等,可以及时消除检测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其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进而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夯实基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产业规模扩大,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技术工艺新颖高超、操作流程重复繁琐、人员素质差异显著等,会对建筑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开展检测设备仪器的管理与保养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其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进而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建筑检测设备运行中,零件磨损老化现象在所难免,如果不对其加以管理与保养,则会导致其故障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干扰工程项目最终成效。为此,实践中应做好检测设备仪器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行为,或是有效发现运行中的故障并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顺利开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检测设备仪器在某环节工序检验环节中已得到充分应用,也制定了相关管理与保养的制度体系。结合制度内容分析发现,其中一些条款缺乏科学性,难以对实际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如在房建基桩检测环节中,尚未按照制度章程操作回弹仪、强度检测仪,检测结果数据记录不全面等,势必会影响检测设备正常使用以及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1]。
现在的建筑工程施工已经离不开检测设备的支持,有一些施工单位会重视设备仪器的使用管理,但却忽视了对其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确保检测设备正常使用便无需进行保养。同时,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从事大量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时常忘记对检测设备进行管理,长此以往一些检测设备因未及时进行保养,导致其精确性、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建筑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筑工程所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如土建、基坑、支护、外墙、防水、配电等,每一环节所使用的检测设备其型号、规格、使用原理均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管理与保养技术作为支撑,以确保检测设备运行稳定。当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缺乏相关设备仪器管理与保养的专业性人才,并随着检测设备更新换代,原有工作人员难以发挥其作用,逐渐被现代化检测设备的高、精、尖的特性所淘汰,导致管理与保养效果不佳,精密设备仪器故障频发。
3.1.1 设备仪器的全面管理
全面具体、内容详实的建筑检测设备管理机制,是施工单位提升管理效果的前提条件。
(1)采购环节。施工单位要结合自身及工程特点,制定设备仪器采购规划,对采购计划可行性展开分析,如采购目的、用途;设备参数、功能、价格等,避免重复购置问题,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并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优先选择社会信誉好、设备性价比高的交易对象。
(2)入库保管。施工单位要构建检测设备进场验收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对购买留存设备进行质量及性能等检测,并在合格产品上标注标识,如水密性能轴流风机检测设备、建材可燃性试验炉等,以便于现场调配人员管理。同时,保管人员应当依据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文件,对入库设备进行妥善保管。
(3)现场监管。施工单位要进一步优化现场管理制度,采用专人专岗制度对工作人员操作流程加以管理,要求其按照相应设备操作标准开展工作,并要定期抽查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做好详细的档案记录工作,便于后续追踪溯源和设备调度管理。
3.1.2 健全检测设备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检测设备使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应具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提供支撑,确保其制度章程中条款的全面性、可行性,如设备仪器使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以促进检测设备管理工作水平。建筑检测设备品类丰富、构造精密,为其使用管理带来了挑战与困难,单纯依靠管理人员自身工作经验难以满足当前管理要求,这就要求其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更要加强对先进检测设备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检测设备仪器资料档案进行归纳整理,促使其进一步了解一些高精密、大体积检测设备的运行原理。
同时,施工单位要构建建筑检测设备数据库,通过对其使用管理工作中留存的资料文件进行分类归档,并收集整合建筑行业领域内共享的数据信息,逐步完善该数据库。为了确保设备数据库的便捷性、实用性,应当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好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系统平台中的采购、运行、故障、维修等功能模块,进而确保建筑检测设备参与相关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检测设备管理效果[2]。
3.1.3 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随着自动化、精密化建筑检测设备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工作经验、职业素养的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使用管理,因此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人员招聘。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保应聘人员满足其业务经营所需检测设备操作及管理工作要求,并要严格审核其是否持有相关技能的证书证件等,避免后续工作出现问题。
(2)员工培训。施工单位要在人员上岗前和入岗后为其提供参与培训教育的机会,并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模式。例如,施工单位邀请专业人才开展专项讲座或现场指导,根据企业自身所使用的检测设备仪器,向参训人员讲解其操作流程及管理标准规范,确保参训人员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切实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图1)。
图1 员工一对一培训
(3)人力资源管理。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将操作人员、维养人员薪酬待遇与操作规范,维养流程、安全事故责任等相挂钩,有效约束和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及态度。
3.2.1 设立检测设备保养部门
目前,多数检测设备仪器具有高精密特点,并随着其品种类别的增多,进一步提高了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施工单位要积极筹备相关人才,组建一支专门负责检测设备保养的部门,对其维修保养及设备日常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其部门员工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可以发现并分辨检测设备的故障类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施工单位还要额外成立兼职保养队伍,由各部门安排人员充当保养人员,弥补施工单位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使用频繁、保养简单的检测设备进行管理,进而满足现代化施工单位建筑检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3.2.2 做好故障预防维修保养工作
在检测设备的保养管理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会将维修与保养区分开来,选择不同人员负责管理各自模块,这样会导致双方交流沟通较差,并不利于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的共享性。为此,施工单位要做到故障预防维修养护工作的协同化,提高双方数据信息反馈,高度重视预防性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最大限度上降低检测设备运行故障频发这一现象。例如,针对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故障检测,并在每次系统检测和保养工作完成后,自动填写相关档案信息表格,将其传输进施工单位的设备数据库(图2)。一旦其再次发现相关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确定故障发生点位,开展针对性的维修工作[3]。
图2 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
3.2.3 培养技术工艺力量
由于检测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检测设备类型各式各样,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以满足现代化检测设备仪器管理要求。因此,施工单位要定期组织保养人员参与检测设备生产厂商举办的技术研讨会、知识讲座等活动,提升其对不同类别检测设备的认识程度,逐步具备维修保养工作中故障精准定位、识别类型等技术手段。
一些大型检测设备,因其价格昂贵、构造复杂,如果运行过程中突发故障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将会导致检测设备损毁,为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应进一步提升保养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可以发现并处理好故障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等。
3.2.4 强化保养过程质量监管
(1)施工单位要结合检测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保养质量监管制度,将其切实落实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中,借助制度体系强有力的约束性,规范保养人员的行为,确保其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完成相关作业,进一步提升检测设备保养工作质量,避免为了使设备快速重新进场而忽视质量管理。
(2)施工单位要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针对其运行过程进行保养管理,确保其使用过程中保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其维持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进而提升建筑检测工作结果数据的精准性[4]。
建筑检测设备的管理与保养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工作,施工单位应给予其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一系列有效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确保其发挥出最大应用效果,做到检测设备管理和保养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