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平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2024-03-11 06:44刘先超常培丹
食用菌 2024年1期
关键词:母种原种平菇

刘先超 常培丹 彭 熙 伍 乐 杜 萍

(长江师范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侧耳、糙皮侧耳等[1-2],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为国内外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3]。

平菇栽培菌株(品种)繁多,名称较为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这为科研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制约了平菇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平菇菌株的性状表现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同一菌株不同栽培条件或不同菌株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其菌丝、子实体、产量等性状差异较大。因此,生产上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平菇菌株非常重要[4]。笔者对6个平菇菌株母种、原种及在栽培料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考察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等指标,旨在筛选出商品性状优良的平菇菌株,为生产中平菇栽培菌株选用提供参考,为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平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所用平菇菌株均保存于长江师范学院食用菌研究室,其中,菌株p39、yh2、yp2引自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菌株平x、平15和平2011引自延边大学农学院。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6个平菇菌株母种培养试验

PDA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8 g,pH自然,水1 L。配方配好后121 ℃灭菌30 min,倒平板凝固后无菌接种,同时确保接种块大小一致。每一菌株设5个重复。接种好的平板置25 ℃恒温培养箱培养。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以菌落为中心,分别向两侧测量菌落半径,并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如有染菌平板应立即剔除。

1.2.2 供试6个平菇菌株原种培养试验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98%麦粒,1%石膏,1%碳酸钙。麦粒提前浸泡、煮制,捞出沥干水分后与石膏、碳酸钙混拌均匀,装瓶,每瓶干麦粒250 g。每一菌株设5个重复。原种培养基126 ℃下灭菌90 min,后冷却至室温接种,每瓶接母种菌块大小一致,接种后置25 ℃恒温培养箱培养。每天观察菌丝长势,当菌丝长满基质表面后开始每天固定时间从菌丝顶端划线,测量菌丝生长量,记录满瓶用时,并计算菌丝生长速度。

1.2.3 供试6个平菇菌株栽培试验

栽培料配方为78%木屑,20%麸皮,1%石膏,1%石灰,料含水量为60%~65%。采用常规拌料、装袋与灭菌方法,每袋干料500 g。注意装袋时上下松紧一致,避免压料过于紧实,导致菌丝生长后期因缺氧而生长缓慢。待高压灭菌结束后自然降温,冷却至室温后将供试菌株原种接入栽培袋,接种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每个菌株接种15袋,重复3次。接种后置25 ℃左右培养室避光培养。发菌期间注意通风,观察记录菌丝长势及满袋时间,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并及时剔除污染菌袋。当菌丝长满料面后随机抽取5袋,每天固定时间从菌丝先端划线,测量菌丝生长量,记录满袋时间,并计算生长速度。

当菌丝长满料袋后立即移到15 ℃左右的室内,进行温差、光照和通风刺激,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在85%左右,以促进现蕾,1周左右开始形成原基即可开口出菇管理。用壁纸刀直接切掉袋口出菇,出菇期间需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5%左右,加强通风,每天3~5次,每次20~30 min,避免形成畸形菇。详细记录供试平菇菌株原基发生时间、出菇及采收日期、转潮快慢等情况。

1.3 测定指标及数据分析

菌丝生长速度(mm/d)=菌落半径(mm)/菌丝生长天数(d)

生物学效率(%)=[鲜菇质量(g)/培养料干质量(g)]×100

菌丝生长速度、满瓶用时、满袋用时及产量等差异显著性采用IBM SPSS 20.0软件中Duncan式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6个平菇菌株母种培养结果

由表1、图1可知,平菇菌株yh2在同样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089 cm/d,菌丝浓密、菌落边缘生长整齐,与其他菌株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菌株yp2生长速度其次,而菌株平15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为0.602 cm/d。

图1 供试6个平菇菌株母种平板生长状态

表1 供试6个平菇菌株母种菌丝生长情况

2.2 供试6个平菇菌株原种培养结果

由表2可知,菌株平15在原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12 d即可长满原种瓶,与其他5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为菌株p39、yh2,需13 d长满原种瓶;而菌株平2011、yp2在原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需17 d才能长满原种瓶,这与在母种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情况有些差异。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均较浓密、粗壮、洁白(图2)。

图2 供试6个平菇菌株原种生长状态

表2 供试6个平菇菌株原种菌丝生长情况

2.3 供试6个平菇菌株栽培结果

由表3可知,菌株平2011在栽培袋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490 cm/d,但与菌株平x、平15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3个菌株差异显著。菌株yp2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且菌丝前端不整齐(图3),其他菌株菌丝前端生长整齐或较整齐,菌株平15、平2011的菌丝长势稍弱。

图3 供试6个平菇菌株在栽培袋中的生长状态

图4 供试6个平菇菌株的袋栽出菇状态

表3 供试6个平菇菌株菌丝在栽培袋中的生长情况

由表4可知,供试平菇子实体的颜色差异较大,菌盖长度为2.64~7.52 cm,形状多为不规则漏斗状及贝壳形。由表5可知,菌株平x现蕾最早,菌丝长满袋后6 d即现蕾,因而采收最早,其次为菌株p39、平2011,子实体采收时间为4月下旬,其中,菌株p39 6—8月均不出菇,为低温型菌株;菌株yp2现蕾时间最晚。菌株平15出菇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在最炎热的8月仍有少量出菇,为中高温型菌株;其子实体为鼠灰色,朵中等,片薄、脆嫩,转潮快。菌株yh2子实体米黄色,朵中等,出菇期为5—7月,而秋季气温下降后于9月还可出菇,为中低温型菌株。中高温型菌株子实体颜色较浅,而低温型菌株颜色较深。

表5 供试6个平菇菌株栽培农艺性状

所有供试平菇菌株的产量主要集中在头潮和第二潮菇,第三潮后产量下降。菌株yp2的产量最高,总产为6 584 g,与其他菌株产量差异显著,生物学效率为87.8%;其次为菌株yh2,但其与菌株平x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菌株平15的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只有50.3%,与除菌株yp2、yh2外的其他3个菌株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试验平菇菌株yp2相较于其他菌株长势更好,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总产量达6 584 g,生物学效率达87.8%,具有开发应用潜力,适于进一步规模化示范栽培。

供试平菇菌株母种、原种和栽培料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并不一致,其中,母种、原种的培养结果较一致,均表现为菌株yh2>菌株p39>菌株平x>菌株平2011,而菌株平15母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但在麦粒原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却最快;菌株平2011在母种、原种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几乎是最慢的,但在栽培料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却最快,且与菌株平x、平15差异不显著。6个平菇菌株子实体产量高低次序总体与母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趋势较一致,且在栽培料中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还是产量都表明菌株平2011、平x和平15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快的菌株,产量不一定高,两者没有相关性,这与王振河等[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供试6个平菇菌株温型不一致,导致其菌丝生理后熟时间、原基形成时间、出菇时间、采收时间差距较大。探究供试平菇菌株的温型和栽培农艺性状,将为下一步平菇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母种原种平菇
平菇生长记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黑木耳菌种母种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平菇种植记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