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塑造和个性表达

2024-03-11 13:15李雯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受访者主持人

李雯

【摘要】由于广播电视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已发展良久,并且也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几年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谈话节目也顺势而起,涌现出大量具备自身特色的优秀作品。而谈话节目主持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观众与嘉宾之间沟通的桥梁,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成为做好访谈节目的关键。本文以《十三邀》和《立场》的主持人许知远和易立竞为例,从多个方面探讨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智慧、语言风格和技巧,正确引导嘉宾的情感抒发和语言表达。

【关键词】主持人;访谈节目;受访者;语言表达;个性表达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1.036

1. 网络人物访谈类节目

网络人物访谈类节目是主持人以谈话的形式展开,重新构建受访者人生经历当中比较重要的事件,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深入访问,展现出不同嘉宾多元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层次。主持人则以不同于传统主持人的提问风格和提问形式,让观众获得情感体验和共鸣,让观众感同身受。《十三邀》改变了传统访谈节目当中客观中立的态度,而是以主持人许知远“偏见”的视角,观察嘉宾的生活、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引导观众与十三位嘉宾以“社会切片”的视角对话、触碰这个时代的脉搏[1]。节目主持人许知远作家出身,曾担任《经济观察报》的主笔,拥有二十多年的报刊撰稿的经历,他把自己对于文字文学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全部倾注在自己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当中,因此成就了它独特的主持风格,并将这种热爱带到了节目之中。这个节目也是许知远对整个时代所做出的思考。《立场》是由人物访谈记者易立竞担任采访者,对话不同的知名人物,深入到嘉宾所生活的场景中,以对方感觉安全的“场”进行深入交流,以此获取嘉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答案。主持人易立竞曾经是《南方人物周刊》的高级主笔,拥有丰富的访谈经验,并且用自己独树一帜的提问方式和主持风格,她秉持着“不盲从、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的理念,对嘉宾进行深入访问,从而探索嘉宾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十三邀》《立场》的主持人能够深入嘉宾所生活的环境、深入嘉宾的态度、深入人性的角度对受访者人生当中比较刻骨铭心的点进行深层剖析,挖掘深层次的情感,在最轻松的环境和状态下实现对自我的审视、完成自我表达。

2.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塑造

2.1 平等交流

只有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平等地沟通交流,才能赢得嘉宾的信任,建立起与嘉宾沟通的桥梁,从而获取到最重要的信息,引导嘉宾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采访者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明白自己的职能所在,给予受访者充分的尊重。

在《十三邀》当中,许知远虽然是以“偏见”的态度入手,但这种偏见并非狭隘,在与嘉宾的交流仿佛是与老友见面的促膝长谈。例如许知远与罗振宇两人的论战,更像是知己,相互有对彼此的欣赏,但又不完全认同对方的观点,绝不会为了答案而去对话。许知远曾经也明确地表达过:“发表意见应该是一种义务”。因此,他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同样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过低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他反而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甚至是将他自己的性格、脾气、缺点暴露在观众面前,从而与受访者平等地交流。在节目当中,许知远与嘉宾的交谈经常会出现“留白”,这在传统媒体的谈话节目当中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而许知远在《十三邀》中对话李诞的时候,由于他所表达的观点许知远并不认同,因此出现过“冷场”,但这种“留白”反而会让观众觉得很有代入感,给观众也留有思考的余地。他并没有与嘉宾据理力争让嘉宾难堪,这也是一种平等交流。在《立场》当中,易立竞“审问式”的提问背后同样隐藏着对受访者尊重,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戳破,不曲意逢迎、不粉饰太平,这既是对于嘉宾的尊重也是对于观众的一种尊重,让观众获取到最真实的内容。有一次在与馬薇薇进行对话时,得知马薇薇的父亲病重的消息,易立竞考虑到嘉宾的情绪,便立即给出“我们随时可以停下来”的回应,在面对嘉宾不愿提起的往事时,她选择重新切换提问角度,避开能够触痛受访者内心深处的东西,给予受访者人文关怀。

2.2 倾听心声

在电视谈话节目当中,倾听能够迅速地建立起主持人与受访者之间良好的采访关系,良好的倾听能够让受访者感受到被尊重,给予受访者信心,嘉宾也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更集中更活跃并且敞开心扉地与主持人进行交流。有时倾听比提问更加重要,如果主持人不能够认真倾听嘉宾的回答,一味地根据自己所准备好的提纲去提问,那么主持人就会跟嘉宾脱节,并且让节目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在谈话时,主持人的倾听不仅仅停留在耳朵,也要通过眼神和神情的细微变化与嘉宾展开交流,看懂他的内心活动以及所流露出的神情。主持人要能够及时根据受访者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根据嘉宾的话语找出节目的闪光点、价值点。甄选出值得被放大或者理应规避的内容,或进一步深入讨论话题,或及时选好角度切入下一个话题,从而完成一次高质量的访问。央视主持人敬一丹也曾说过无论是什么样的嘉宾,只要他在说,我们就要真诚地去面对。

《十三邀》当中许知远在与罗翔对话时,罗翔比较善于表达,两位坐在庭院中,许知远耐心地听完罗翔讲述自己从在大学期间授课时对于所讲授的东西自己却做不到时内心的虚无以及从大学讲台到网络虚拟世界这种现实的转变,完成整期节目核心内容的采访,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到在我们眼中高高在上获得极大曝光的罗翔老师,他自己是怎么看待这种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许知远虽然不完全认同现代化,不完全认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会懂得倾听,会一起去讨论,不会不顾一切去反对。他在对话尤瓦尔·赫拉利、克里斯托弗·诺兰时也没有过多地解释自己所持有的观点,而是作为倾听者,静静地倾听两位国际知名人士的叙述,并没有反客为主,讲述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许多人给予评判的时代,选择深谈、倾听,也是一种立场”这是《立场》在开篇部分就提出的自我主张。在节目采访中,无论易立竞采访的是谁,她都会认真地倾听嘉宾的话,然后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也正是倾听让她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嘉宾强烈的反驳。

2.3 引导话题

在整个谈话现场,主持人作为整档节目的主心骨,是唯一明白整体流程和节目走向的人,是故事发展的推动者,也是话题的引导者,因此在面对被访者时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以及其他“场”来营造谈话的氛围,引导他们说出真实的故事,调动嘉宾的真实情感。主持人在采访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发现新鲜点,拥有独特的视角,只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够让嘉宾打开心扉,说出最真实的想法。现在主持人所谓的专业技能已然不是吐字归音、识稿能力,而是要成为一个综合发展的个体,从多方面介入,最后到达情感层次的呈现。提问方式作为一种侧面引导,对节目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会通过自己的提问让嘉宾敞开心扉,真情流露,自然也就能正确引导话题的进行,因此呈现出更好的节目效果。主持人的提问方式有很多种:正问、反问、侧问、潜问、追问、隐问、设问等等,大多数的提问都会采用正问和反问的形式,但是在节目中不免会出现一些敏感问题或话题,则会用到侧问和潜问的方式。

《立场》当中易立竞根据被访者不同的性格,在与被访者进行对话时就选择了适合的提问方式,“冒犯式”的提问反而能够让嘉宾产生一种紧迫感,认真深入地思考,并且让嘉宾的个性充分呈现出来,在易立竞面前这些明星仿佛都褪去了身上明星的光环,卸下“伪装”和“包袱”,回归了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直面自己的内心,仿佛向朋友倾诉一般。有人说易立竞是“心理医生”式的主持人,它仿佛是拥有一种能力,通过自己的引导,用最简单的话语挖掘出被采访者内心深处的伤疤,帮助他们面对被访者自己都不愿面对内心深处的阴影,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语言治愈他们[4]。因此在《立场》中,易立竞引导式的提问成为了节目的一大亮点。《十三邀》节目并不是要求主持人对于时代有强烈的好奇,而是主持人许知远自己内心对于时代的好奇和追问,这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特色。

2.4 把控全场

主持人在进行访谈的时候会面临很多突发状况和各种挑战,例如调节现场气氛、进行临场应变等等,能够很好地把控全场。这需要主持人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活跃能够及时根据嘉宾的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语言、控制整个场面。

在《立场》当中,易立竞采访黄晓明,易立竞问道:“你的野心是什么”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能明显看到黄晓明语速变快,两人之间的距离变长。这就是黄晓明的痛点,作为一个演员被说演技差没有好作品的痛点,他是不服输的,有自己的骄傲和期望。易立竞乘胜追击“或者说你的愿景是什么”,气氛一下子有点剑拔弩张。黄晓明则以退为进“我现在没什么愿景,能把这两部戏演好就已经很好了”易立竞紧追不放说:“这是你的谦虚,还是真的这么想的”然后黄晓明继续说道“我以前就是期待太高摔得太狠,所以不敢有什么期待。”感觉到黄晓明的回避。易立竞马上又缓和下来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运用迂回战术问“你怎么看待流量”“怎么看待现在的小生”,然后黄晓明提到“我对他们不羡慕,他们就是以前的我”之后黄晓明说:“我想有好的作品……想要被人记住”。易立竞说:“这就是你的野心吗”。黄晓明说道:“如果你说这是野心,这就是。”易立竞能够直面压力和对抗,但是在面对嘉宾感到回避时也能够及时转换话题,完美地把控现场谈话的节奏。在《十三邀》当中,与《立场》相比较能明显地感觉到现场的气氛并没有那么紧张,许知远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走进嘉宾,构建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场”,去体验他们的生活,深度探究他们的内心深处。此外,尽管这档节目的嘉宾都来自不同的领域,主持人的知识构架也可以支撑他与不同背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阶层的人对话,他将他自己对于时代的质疑贯穿在与马东和罗振宇的谈话当中,跳脱了访谈节目同质化的内容和世俗的泛娱乐化,坚持以自己带有“偏见”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这个躁动的世界,并且没有出现冷场的情况,这同样也是他的一种控场能力。

3.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表达

在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在,主持人作为访谈节目的核心,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不能呈现出千篇一律,否则主持行业很有可能受到威胁。独具个性的主持人不仅能够实现与嘉宾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同样也能够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能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发展和走向。目前我国有很多主持人通过结合自身的独特个性和风格,创造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呈现出较高的舞台表现力,让自己的节目突出重围,同样也正是这种独具个性主持人的出现,让访谈节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十三邀》和《立场》这两档访谈节目突破了传统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一些禁锢,避免了当今访谈节目内容、形式的同质化现象,通过主持人独特、个性化的表达展现强烈的真实感,给予观众全新多维度的思考。

《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并不属于传统型千篇一律的主持人,访谈的全过程是根据嘉宾的回答随机进行提问,不避讳访谈当中存在的分歧和冲突,因此更容易反应嘉宾的真实状态,并让嘉宾的情感自然流露,使人物的反应更加自然真实,人物更加鲜活。许知远一改传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客观中立的态度,以“偏见”的视角呈现出不同观点碰撞,由于其自身非常强烈的“文化人”的个性,因此在节目中也是以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常常对于时代进行发问,注重对深度内容的挖掘。然而他在节目中又以自然的状态聊出观众期望看到听到的话题和“家常”,他在节目中并不会刻意去找话题,与各位嘉宾的交谈反而像老友叙谈一般,更不会去捧高踩低这些受访者,甚至在交谈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留白”,这才显得真实,这也是现在的观众最期待看到的真实性[5]。节目中许知远的穿搭也经常会出现人字拖,这同样也极具许知远的个人特色。也正是因为许知远话语风格的真誠、自然、坦诚,练就了《十三邀》这个节目的真实、自然。

《立场》节目当中易立竞无疑是整档节目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她丰富的职业履历和文化底蕴炼就了她善于提问的能力以及她犀利的风格。一方面,冷静、直接便是易立竞语言特色,也是她作为记者这么多年来所形成的一种个人表达风格,她提问时音量虽小、语句虽短、角度却刁。这种“冒犯式”的提问,往往是通过对受访者施加压迫感的方式,令其放下防备甚至是推心置腹。另一方面,在采访内容上呈现出了真实性。它通过这种最直接的角度去剖析人物,她以锋利的提问直击明星们的阴影面,毫不留情地帮受访者撕掉伪装,她并不回避人物身上的争议点,甚至直击受访者的内心,使其呈现最自然的状态,向真实无限靠近。有人说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提问机器、“明星人设卸妆油”,也有人说她是主持界少有的“灵魂访谈者”“心理医生式”的主持人,她自己也曾说过,她的采访目的不是为了刺痛受访者,而是要打破社会的默认值,让更加多元的声音出现,为大家带来更多维度的思考。她有着独树一帜的个人品牌形象,易立竞的采访就像一把手术刀,挖开受访者的伤痕,把化脓的地方清理出来,即便从某些角度来看是那么的无情,可结果终是治愈了伤口。

4. 结束语

《十三邀》和《立场》这两档节目都展现了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访谈节目的创新,访谈节目主持人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和主持风格。衡量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是否合格的标准早已不再局限于观众的满意程度,同样也要关注被访者是怎样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说出真实信息、表达真实情感的,最重要的是主持人要找准自己的节目定位,塑造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才能够真正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网络访谈节目的创新发展也让观众把视线再次聚焦到主持人身上,需要对主持人的语言塑造和个性表达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时代访谈节目主持人。这两档节目强调主持人的理性、真实,为当前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競怡.当代访谈类节目技巧浅析——以《十三邀》为例[J].中国报业,2018(14):48-49.

[2]文振宇.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新呈现——以《立场》《十三邀》为例[J].新闻传播,2021(13):39-40.

[3]郭佳林.简述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塑造——以《立场》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29):141-142.

[4]高靖宇.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提问策略——以易立竞《立场》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16):72-73.

[5]石悦.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特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受访者主持人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