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4-03-11 11:55冀昱樵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电视节目

【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在电视节目中,这种艺术如何创新转型、让更多人欣赏和喜爱目前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为探寻传统戏曲艺术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拿手好戏》节目为例,基于中国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拿手好戏》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并深入研究了《拿手好戏》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传播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戏曲文化;电视节目;传承与创新;拿手好戏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1.038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艺术殿堂,那么戏曲文化便是这座殿堂中的艺术瑰宝,在艺术殿堂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从世界戲剧所传达的文化角度出发,中国戏曲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这些特征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辉。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戏曲文化,正式推出了沉浸式戏曲研学创演节目《拿手好戏》。这档节目一经开播后便创下收视奇迹,首重播观看率高达1.89亿,位居文化类榜首,并连续登上全网400多个热搜榜,各大网络平台总播放量累计破8亿次。本文以中央电视总台倾情打造的《拿手好戏》节目为例,对传统戏曲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研究。这档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戏曲艺术本身固有的美学基础,以及主流媒体对节目模式独具匠心的打造,使得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生机。

1. 中国戏曲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戏曲类电视节目正处在转型阶段,其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戏曲类电视节目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质量却参差不齐。一些节目制作精良,内容丰富,既能够传承传统戏曲文化,又能够吸引现代观众。然而,也有一些节目制作粗糙,缺乏创意,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其次,从观众群体方面来看,戏曲类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相对较低。这导致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受众面相对较窄,影响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此外,从节目形式与内容上看,戏曲类电视节目主要以传统的戏曲表演为主,形式相对单一。虽然一些节目也尝试进行创新,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但总体上仍缺乏多样性和新鲜感[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戏曲类电视节目也逐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这有助于扩大节目的受众面,提高节目的传播效果。

随着各类选秀节目不断活跃在荧屏之上,对戏曲类电视节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戏曲类电视节目转变了制作观念,着手转型重塑,在原有的综艺娱乐的基础之上,加入了真人秀等元素。此后,央视推出了一系列真人秀戏曲类节目,2011年推出《梨园闯关我挂帅》节目,这档戏曲综艺节目由跨界明星加盟,以轻松爆笑的趣味答题表演,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2013年推出《一鸣惊人》节目,以竞技类真人秀为主,以弘扬和传播我国戏曲艺术。2022年,央视推出《拿手好戏》节目,这是倾力打造的一档沉浸式戏曲研学创演节目,这档节目以真人秀为基础,将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明星为主角,正式开启研学创演模式,实现了传统戏曲类电视节目的转型与创新[2]。总的来说,中国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扩大受众面,提高传播效果。

2. 《拿手好戏》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

《拿手好戏》是一档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电视节目,通过邀请明星嘉宾学习和表演戏曲,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节目采用“古风”元素来打造场景,衬托出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的风格特点,通过节目展现出浑厚的东方韵味,让观众深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之美。

2.1 一步一景,戏与景交融的外在美

中国传统戏曲中包含着许多地方剧种,这些剧种来自不同的地域,体现出地域鲜明的特色。《拿手好戏》节目组为了让学员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戏曲知识和呈现出精彩的表演,特将拍摄基地选在了北京的世园公园。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更加衬托出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色。《拿手好戏》除场景独具匠心之外,节目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用于开展研学课的具有年代感的学堂、考试用的文房四宝、明星学员演出的戏服等,传统文化的风韵就蕴藏在节目的每个细节当中,传统文化之美显而易见,令人醉心其中,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公园中的主题馆各具特色,与地方剧种交相辉映,为学员们提供了良好的研学氛围。比如,安徽省的黄梅戏,知名度极高,在戏曲爱好者中有着非常好的传播基础。黄梅戏中呈现出安徽浓郁的地方特色,戏曲的特点与地域特色进行完美融合。因此,北京世园公园的安徽馆,自然便作为黄梅戏学员的研学场地。安徽馆中上书“徽风皖韵”的匾额,以及徽派建筑风格,使学员身临其境,在安徽馆中进行黄梅戏表演,学员们如同穿越时空,沉浸在戏与景相互融合的美妙情境之中。

2.2 南腔北调,戏与人结合的故事美

多数电视节目中都会融入故事化叙事,这是节目为吸引观众所选择的一种策略。戏剧类电视节目也不例外,为了强化沉浸式体验,《拿手好戏》节目将戏曲研学过程故事化,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学员用心去感受戏曲的魅力,既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又能呈现出特定的情境,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例如,《同光十三绝》均由真人所饰,从画中涌现出不同扮相的经典形象使观众叹为观止。除了故事化叙事外,节目组对明星学员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除了对其所具备的基本戏曲知识进行检验之外,还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班教学,整个学习流程均参照中国传统戏曲教学模式。

各戏社社长分工明确,为所有明星学员提供了专业指导,包括戏曲表演中的眼神、动作和唱腔等一招一式都要规范进行,真正做到戏与人相结合,南腔北调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故事,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韵律之美。对于京剧传统戏服的基本知识,比如戏服组成、穿戴与收纳等等,则邀请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来为学员们一一讲解。在节目播出时,镜头也会聚焦到后台,让观众跟随镜头,深入了解幕后的故事。

2.3 坚守初心,彰显戏曲人精神之美

传统戏曲非常讲究精、气、神。这三者是传统戏曲表演的核心要素,对于演员的表演效果和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3]。“精”代表着演员的精神状态,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保持专注、投入,并充分展现角色的内在情感和力量。“气”则指的是呼吸和气息的运用。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精确的气息控制来调节声音的起伏、情感的表达以及动作的配合,从而实现更加生动、真实的演出效果。“神”体现在演员的表演力和气质上。它要求演员具备鲜明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自信大方的舞台风采,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并吸引观众的关注。

《拿手好戏》节目在坚守初心方面,体现了戏曲人的精神之美。节目中所邀请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如小香玉、王佩瑜等,都反复强调了“精、气、神”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节目中的学员不论年龄、背景,都怀揣着对戏曲的热爱,通过层层选拔,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戏曲技艺。例如,王宝强在拍摄京剧《三家店》時,不顾身体原因,坚持反复练习,最终将精彩的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正是戏曲人精神之美的体现。

3. 《拿手好戏》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传播策略

3.1 探索年轻化模式:融合跨界、研学和创演

在“真人秀”模式创新方面,《拿手好戏》节目组下了很大功夫,与其他电视综艺类的“真人秀”形式不同,《拿手好戏》模式朝年轻化方向探索,推出全新的“跨界+研学+创演”模式。在《拿手好戏》节目录制过程中,节目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包括戏曲名家、跨界演员和青年戏曲演员等,通过跨界合作,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戏曲的魅力,也为戏曲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节目通过实地研学的方式,让嘉宾们深入体验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也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参与感。节目鼓励嘉宾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创作并演出自己的戏曲作品,这种创演展示的方式,不仅展示了嘉宾们的才华和创意,也为戏曲的传承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这种模式非常具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年轻受众。

此外,在节目内容方面,处处展现出古今文化融会贯通的创新理念。在传统戏曲曲目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的时尚元素。例如,尚雯婕、张睿等人的表演,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碰撞出了时尚的火花。除此之外,影视化处理也是《拿手好戏》节目的一大亮点,这种处理使传统戏曲更易于被观众了解。例如,节目中对《红楼梦》进行了再创造,利用影视中“蒙太奇”的呈现方法,将宝玉成婚当晚,黛玉的凄惨和悲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佳宴。

3.2 运用新媒体科技:提升观众体验

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拿手好戏》节目利用AI、3D、XR等智能技术,创建了戏曲数字藏馆。《拿手好戏》节目组运用XR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赏体验。XR技术可以扩展观众的现实感知,将虚拟的戏曲场景和角色与真实的表演相结合,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通过XR技术,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戏曲表演的氛围和情感,增强观赏的沉浸感和参与感。同时,XR技术也可以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科技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文化,使得戏曲舞台上不但展现出传统艺术之美,而且也具有科技感,两者的融合更好地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4]。如《贵妃醉酒》选段,便运用XR技术,使观众见杨贵妃出场时如梦如幻,获得了良好的艺术体验效果。

除此之外,《拿手好戏》节目通过线上互动环节,增加了观众与节目、观众与选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线上观众作为鉴赏团的成员之一,有权对明星学员所表演的戏曲作品进行投票。海外戏迷也可在线上参与活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种线上互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参与节目、表达观点、分享感受的平台,提升了观众的观赏体验和参与感。

3.3 融媒体多元化传播:打造立体传播矩阵

《拿手好戏》通过融媒体传播,大大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融媒体传播策略的运用,使得《拿手好戏》不再局限于电视平台的传播,还延伸到了网络、手机等多种新媒体平台。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这档节目,也为节目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性和参与度[5]。在网络平台上,节目内容可以被观众随时随地点播,而且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还能形成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潜在观众。《拿手好戏》节通过在央视频、微博、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造势宣传,其传播效果显著。

《拿手好戏》节目之所以火速传播于各大网络平台,在于其打造了立体的传播矩阵。在这档节目中,可将学员的戏曲表演部分剪辑成短视频,在抖音等网络平台,明星学员跨界表演戏曲的短视频一经推出之后,被广泛传播,形成电视“大屏”端和手机“小屏”端高密度传播的态势,受到大众广泛关注。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传统戏曲类电视节目,不论从节目内容还是从传播模式上都需要创新,央视重磅推出的《拿手好戏》节目,借助真人秀形式进行传播,注重观众体验,在传统戏曲基础上融入智能科技,有效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效果。作为主流媒体,不仅弘扬和传承了传统戏曲文化,还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刁生虎,李俊丽.融媒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成功范例: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评析[J].北方传媒研究,2022(02):17-21.

[2]田雨欣.戏曲真人秀节目《最美中国戏》的创新探析[J].视听,2022(11):57-61.

[3]邵敏,刘常常.戏曲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以《最美中国戏》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03):98-104.

[4]张志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理路[J].国家治理,2023(01):51-57.

[5]赵博.虚实结合,亦真亦幻:2022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虚拟植入技术应用浅析[J].广播电视信息,2022,29(06):9-12.

作者简介;冀昱樵(1993—),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跨文化传播等。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电视节目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湘西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服饰中运用与创新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