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70岁的导游杨建在工作中常常讲着讲着就演了起来,引起游客围观。
“张旭的老婆说‘夫君,我扶你歇息,张旭说‘不,我今天要写一个《肚痛帖》,赶快给我研墨,赶快给我备纸……”杨建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草圣”张旭的《肚痛帖》时,幽默诙谐的表达、手舞足蹈的动作,让游客忍俊不禁。
杨建的讲解被大家拍成视频发到了网络平台上,網友纷纷跟帖评论—“活力满满”“好有感染力”“历史这样讲,不愁记不住”……
杨建生于1953年,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从小就对历史、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古迹、文物情有独钟。每次同亲友出游时,他总能给大家讲解历史文化知识,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
朋友喜欢听,杨建喜欢讲,但杨建越讲越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在1999年、2006年分别考取了全国初级和中级导游资格证。有了中级导游资格证后,杨建就开始在博物馆义务讲解。
2012年,杨建又考取了高级导游资格证;2013年,杨建退休,成了一名全职导游。
当被问到为什么对讲解如此热情时,杨建说:“我从小就喜欢讲故事。看了喜欢的书,听了喜欢的故事,我就想讲给大家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单位,一直是这样。2013年退休后,我成了一名全职导游。虽然又苦又累,但我乐此不疲,因为我做着自己最喜欢且积极有益的事情。”
杨建说,当导游压力很大,对知识储备的要求很高。游客会不断提出各种问题,逼着他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最起码也要有两三杯水。”因此,杨建每天都坚持学习。
杨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不学习就难受。”
谈及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杨建说,他从不准备“死”稿子,而是会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一次新的创作。此外,杨建反复提到两个词—“趣味性”和“科普性”。他认为,给游客普及知识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听进去,并且觉得有意思。
尝试过多种方法后,杨建发现,用生动的语言辅以夸张的动作把知识讲出来,游客会在轻松快乐中有所收获。
渐渐地,杨建形成了现在的讲解风格。游客的反馈让他确信,这个风格不仅适合自己,也适合游客。讲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游客的鼓励让他更加自信。
尽管年过七旬,杨建仍保持着平均每周讲解8场的频率,行程遍布陕西各大旅游景点。杨建说:“导游是传播文化的职业,我要保证讲解的知识都是有据可查的史实。”
在旅游旺季,杨建一天要工作七八个小时。虽然身体疲惫,但他充满干劲:“目前我睡眠质量很好,身体状态也很好,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再干十年。”
意外走红让杨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于自己在网上的爆火,杨建用了3个“绝不”来概括自己的态度:“绝不骄傲、绝不自满、绝不停滞,要为游客带去更好的讲解和服务。”
杨建解释说,虽然自己得到了网友的认可,但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以更好地回馈广大游客。
未来,杨建还有一个目标—在两三年内考取特级导游证。
“考不上也没关系,至少我要尽最大努力。”杨建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都应该有一颗年轻的心、学习的心、进取的心、奋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