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非遗”转化,让历史符号永流传

2024-03-10 07:41
读报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集面塑崂山

在不久前公布的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名单中,王哥庄街道成为青岛市唯一入选镇街。

近年来,王哥庄街道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挖掘、整理、宣传推广,使“非遗”散发靓丽光彩。截至目前,王哥庄街道拥有各级“非遗”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4项、区级16项。知名度较高的有螳螂拳、王哥庄大集、崂山面塑、港东甜晒鱼、黄山海蜇、崂山剪纸等。

“非遗”的培育,首先在于深入挖掘。王哥庄街道通过村庄摸底、专家论证等方式,收集整理民间、民俗文化中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线索,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进行积极申报,建立非遗传承人资源库,同时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让文化不失色、永流传。

王哥庄街道常态组织“非遗”传承活动,加大传播普及力度。每年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为契机,结合“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进行非遗项目活态展示,举办“非遗”培训班、“非遗”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及“国韵初识”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让“非遗”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崂山剪纸、崂山面塑等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级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及馒头节、邻居节、丰收节等各类节庆,推介“非遗”产品,让大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打造《赶集》《山海小城王哥庄》等多个精品文艺创作,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拍摄螳螂拳、剪纸、面塑等专题片和短视频,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墙,营造了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浓厚氛围,实现群众文化群众传。

螳螂拳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国家实施“非遗文化进校园”工程,宁真小学为试点之一。学校于2009年开启螳螂拳进校园活动,聘请螳螂拳传承人授课,全校普及,投入200多万元打造武术馆、购买武术服和武器、编写课程,将螳螂拳列为特色项目,目前有1000多名学生受益,以武修德、以武健身在宁真蔚然成风。2022年,螳螂拳《花儿,你真棒》视频登上新华网总网《四季的味道》栏目,并选入国家级课题结题,课程《少年螳螂拳》被评为青岛市首批校园精品课程,宁真小学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并成功入选青岛市“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王哥庄大集,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几代人共同的回忆,见证了崂山的蓬勃发展,见证了百姓生活的蒸蒸日上。每逢农历四九为集,王哥莊街道为留住这一“历史文化符号”,打响“王哥庄百年大集”宣传品牌,每年开展“赶年集 寻年味 办年货”宣传活动,为大集引流增粉。年集客流量约10万人次,平均每集日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最多可达5000万元。可以说,大集不仅较好保持了原生态的传统民俗风貌,延续了几百年的民俗文化,成为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更为当地及周边人们创业致富提供了“百姓舞台”。在百年大集的基础上,位于大集商业街区域“王哥庄百年大集”农贸市场2022年正式开业。2023年1月,“黄河大集”王哥庄站正式启动,街道引进抖音官方服务商团队,通过打造直播基地、直播带货、电商团购、品牌直销、线下体验店等多种形式,让王哥庄大集的上万个品类走向全国,让全国人民一起“云上赶集”,让王哥庄大集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王哥庄街道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将美食、大馒头、崂山茶等特色资源和产品融入旅游专线,打造大馒头一条街,非遗体验专线、制茶康养专线、百年大集民俗专线等,同时基于崂山面塑推出了“馒馒一家人”IP,并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和微信表情包,申请了国家版权商标,展示“非遗”保护成果,营造了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

猜你喜欢
大集面塑崂山
跃然指尖的面塑
新时代的农村娃“赶大集”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崂山茶事
登崂山
开集啦!
明星开心笑果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