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部门有时也“头大”

2024-03-10 10:55章梦晗
廉政瞭望 2024年2期
关键词:发力情况部门

章梦晗

前几日,记者在采访有关“年终考核”的报道时听到了许多基层干部们叫苦不迭的声音。在听到他们的反馈后,记者尝试与一些下达考核目标的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对话,对话中发现,面对考核,他们其实也有感到头大的时刻。

一个市一级生态环境部门,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作为一个制定该市环境考核指标的牵头部门,其内部考核上却不太“卷”得起来。“雖然也有针对我们不同办公室之间的排名,靠前的办公室年终绩效会高一点点,但是基本不会怎么卷,我们作为行业部门,被考核内容并不多,也基本不需要通过考核来推动工作,而考核压力在我们这里还可以往下分散。所以相对于一些乡镇、街道,我们的感受要好很多,并没有‘考核过剩的感觉。”

这名干部介绍,下达考核指标,主要是为了推动工作。但生态环境的一些考核指标存在“完不成”的客观困难,并且许多考核指标相比于党政工作,其实非常“实”,有时候也用不着靠考核去推动,“能够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的工作,我们有很多联系机制可以推进。而某些考核指标再怎么努力也还是完成不成。比如某一时间节点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但这可能是由不可控的气象因素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清楚确实不能难为被考核部门。考虑到以上情况,一般来说我们不希望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压实工作,除非工作推进‘阻力较大,进展困难。”

但某名市级主管单位的干部表示,这种“有点余地”的考核情况因部门、因工作而异。“我们也不希望通过考核来推动工作,如果一项工作能够在不考核的情况下顺利推进,谁愿意去考核呢?每到年终,我们收上来的考核表单多到难以应付。有时候考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名干部举了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去年年初,上级要在该市推进一项新工作,如何实施,怎么发力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怕下级部门“摆烂”不重视,只能在开年先放话“要考核”。然而经过大半年的考察,还是难以制定考核细则,“这项工作较新,我们想看看能做到什么程度再定考核标准,以免标准过高。但最后的情况是,下级部门摸不清方向,工作流于形式,我们最后在10月出台了一个考核细则,在听取各单位意见时,还是收到了许多反对声。”

在对话过程中,记者发现,这种处于考核层级“中间位置”的部门,虽然也会被考核,但因为同时也拥有对下级的考核权,往往比基层显得游刃有余许多。

某市市委编办干部彭某告诉记者,考核工作在基层和非基层完全是两个世界。他为记者介绍了一种在省、市级部门中较为广泛的现象。省市级拥有考核权的部门,会把考核的“指挥棒”作为一种“互开绿灯”的手段,因为这些部门之间还会有相互考核指标,有时被用来“相互置换”。

“比如A、B两个部门分别拥有具体某项工作的考核权,他们是被考核的客体,但同时也是负责考核的主体。”彭某描述,为了彼此都能够有个比较好的分数,这些部门之间就会做交易。而能够做交易的分数往往不是影响排名的关键考核项,最后大家都差不多,因此也就不会多花心思在相应的工作上,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应付强势部门的考核上。“而强势部门其实并不多,因此处于‘中间位置的单位就有能力去合理调配自己的人力物力,‘精准发力,而不是像基层一样疲于应对。”

猜你喜欢
发力情况部门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