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工之侨献琴》的“古琴高价” 新说

2024-03-10 23:06胡吉振陶然施骅幸
今古文创 2024年6期
关键词:供求关系刘基历史文化

胡吉振 陶然 施骅幸

【摘要】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刘基在他的寓言故事《工之侨献琴》中以工之侨献琴与卖琴的两次不同遭遇,来揭露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这则寓言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暗讽社会上只注重人的外表或名声而不看重真才实学的扭曲现象。在故事中,工之侨通过伪造而使非古琴的“古琴”由普通之物而价值陡增,“易之以百金”,并成为众人广为称颂的“稀世之珍”。故事讽刺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但本文抛却文学角度,而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一下,古琴是否应该价高,以及古琴高价背后的社会因素。

【关键词】《工之侨献琴》;古琴高价:供求关系;历史文化:刘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6-013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6.041

基金項目:丽水学院2023年党建课题“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以丽水市为例”(编号:DJ202307)。

一、问题提出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工之侨献琴》出自于其寓言集《郁离子·千里马篇》,原文如下: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1]6-7

大致的翻译是: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家叫工之侨,他不但善于弹琴,而且做起琴来那也是无人不赞。有一次,工之侨得到了一棵绝佳的梧桐树,于是就把它削制成一张琴,用这张琴弹奏起音乐来像金钟、玉磬的声音一般和谐动听。工之侨自以为这是天下最好最美的琴了,就拿去献给朝廷的乐官太常,让他欣赏并给做个鉴定。太常请宫中最高明的乐工察看了一番,说:“这不是古琴!”就退给了工之侨。工之侨把琴拿回到家里以后,请漆工在琴上画了一些断断续续的花纹,又让雕工在琴上镂刻了一些难辨的古字。然后用匣子装着,埋进土里。过了一年,挖出了匣子,把琴抱到市集上去卖,一个达官贵人看到这张琴,立即出一百两金子买了去,献到朝廷上。乐官一个一个争相传看,都说:“这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 于是工之侨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这则寓言以工之侨献琴与卖琴的两次不同遭遇,来揭露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故事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暗讽社会上只注重人的外表或名声而不看重真才实学的扭曲现象,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2][3][4]但本文抛却文学角度,而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一下,古琴是否应该价高,以及古琴高价背后的社会因素。

古人抚琴图

二、古琴高价的原因

(一)后人赋予古琴文化内涵

“古”与“今”表面上是一个对等的时间概念,但是从本质上讲“古”与“今”这两个时间概念是不对等的。“古”是以现在的时间为终点的,向前追溯是一个很长时间段的概念,对人类历史来讲至少有几千年;而“今”是一个在时间上很短的时间点的概念,一般而言最多指几十年的时间内。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古代人类社会很长时间内生产的打上人的烙印,具有人文气息的东西虽然很多,但是在地球上人类社会这个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的世界,世事无常,古代遗留的东西能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的是很稀少的,大多数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剩下的古物当然会价值连城,也会高价。古代的东西流传到今天是不容易的,而大多数古代宝贵的东西不是毁于人类内部战火,就是毁于大自然的造化之中,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极为稀少的,这些流传下来的宝物都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精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古琴应该高价。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物被后人赋予了它历史文化内涵。古琴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某个社会时期的文化,但是今琴在更多意义上就不是文化之物,今琴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或商品来使用,它还没有被人们赋予历史文化的内涵。也就是说,古琴是文化载体,但是今琴是工具载体。古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后人看来可能经历了很多波折才被保留下来,可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或故事,这个流传物就更富有情感,更美丽动人,当然更有价值了,而今琴就无法与之相比了。

(二)古琴无法生产,今琴可以生产

“古”与“今”另外一个巨大的区别就是,“古”发生的一切已经过去了,是不可更改的,但是“今”发生的一切却是可以更改的。言外之意,今琴是可以生产的,但是古琴无法生产了——已经历史性地过去了——古琴的数量是一个存量,一般而言是一个只减不增的存量,或者说古琴是一个时间为自变量的减函数,随着时间的增长,古琴的保存数量只能是下降的,而不会是上升的;但是今琴是一个时间为自变量的增函数——时间越长,今琴生产得越多,根据物以稀为贵的供需关系,今琴和古琴的价钱相比而言,当然古琴更值钱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今琴不是稀罕物——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大规模生产;但是古琴已经历史性的完成了,没有办法再生产——否则就不是古琴了,当然是一个稀罕物,所以价钱更高了。

不仅如此,在质量大体上相当的情况下,古琴越古价钱越高,不仅古代琴的交易市场是这样,在今天的古玩交易市场也是这样。一般而言,越古老的东西价钱可能越高。例如:一个画家活着的时候,他的一幅画可能价钱很少,但是一旦画家去世后,他的画一般就会升值的。画家活着的时候,他供给的画虽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是存在的,按照供求关系通过调节之后基本上是保持供求关系平衡的;画家一旦去世,这个画家对画的供给量就是零——因为他不在世上了,这个时候,如果需求量还保持着他生前的需求量的话——因为需求是有惯性的,而他的画在数量上却不会增加,价钱肯定是上升的,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五百年之后他的画还存在的话,肯定也是价值不菲。可以这样讲,时间越长,画家的画只要存在就越值钱,因为画家的画的数量只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减少或保持不变,但是绝不会增多——否则就是伪造的。既然画家的画在数量上变少了,根据供求关系,当然值钱了。更为重要的是,五百多年的时间,人们也赋予了这个画家的画以新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就使画家的画更值钱了。

梵高、毕加索、张大千等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也是这样的,他们的作品随着时间的增长只会升值,而很少贬值的。同样古琴的供给几乎等于零,因为每年考古新发现的古琴数目寥寥无几,但是需求量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古琴肯定是高价;而今琴就没有古琴的价钱高,这也是由今琴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今琴可以生产,这就是说今琴可以为了满足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以此提高供给。今琴的价钱在这个意义上讲,肯定要比古琴低得多。

(三)琴价值高低也取决于市场需求

一般而言,一个商品买卖的成交价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供给,还取决于商品的市场需求或者说取决于消费者。古琴高价,因为有市场需求。在如今的古玩市场,古琴的需求量肯定是大大高于今琴的。这就强调了市场需求意识的重要性,产品质量再好,但是市场经济价格的形成不仅仅是商品或投资品制作成本高低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关注商品的生产,也应该关注市场中的需求,以市场需求或顾客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需要才是根本目的。

但是工之侨认为只要琴做得好,琴的制作技术水平高就能卖个好价钱,琴的价值和价格无关古今,无关其他客观环境因素。这种想法,相对而言有点片面了,他仅仅强调了生产,而没有强调市场需求或者说销售情况。而且不同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是不同的,这个弹性是随着具体的情境变化而变化的。一个东西的价格不仅与它本身的制造成本有关,也取决于具体的情境。金刚石与水哪个价值大?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是没有办法判断其价值大小的。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当然是水价值更大,因为一杯水可以救人一条命;但是当一个人吃喝不愁的时候,可能更喜欢金刚石了。古琴高价也是如此,因为有市场需求,我们不能无视市场规律。

古琴价格的高与低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问题,就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古琴的价格即使很低,对于那个时代处于温饱线的人而言,他们仍然可能认为很高;对于那些有钱的达官贵族来讲,古琴的价钱越高,古琴才可能是真的,他们才可能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琴有点类似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炫耀性商品,这种商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来讲没有吸引力;但是对达官贵族而言就具有吸引力了——炫耀的资本。社会的需求是分层的,不同的人所需求的商品是不同的。就像经济学中的炫耀性商品一样,价钱低得太离谱是卖不出去的,而只有高价才有人买,才可能满足那些人的虚荣心。在某种意义上讲,虚荣心也是一种心理的有效需求,这也说明了古琴高价有它合理性的一方面。

(四)古琴工具价值与文化价值

古琴,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同时还具有文化价值。古代富人买古琴的目的不是把古琴当作一种商品或消费品使用,而是把古琴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或者收藏文物的行為,当然古琴高价,也就是说富人买古琴强调古琴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对古琴的一种欣赏价值,而不是像普通老百姓买个琴就是为了用的——这个就是琴的工具价值。从这两个不同的目的出发,可以看出,古琴制作的精良程度虽然影响古琴的价格,但是古琴的制作技术水平对古琴的价格影响相对比今琴而言是很小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当一个古物的工具价值也就是实用价值退居“二线”的时候,其文化价值就逐渐地增强并成为价值的主要部分。

例如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典范的算盘,今天我们可能不会把它当作计算工具,它的工具价值可能被历史文化的车轮所淘汰,但是其文化价值却是与日俱增的。买今琴是消费使用的,作为使用者当然希望琴在制作上精良一些——精度高一些,但是当买古琴是为了投资或欣赏的时候,古琴的制作精良水平一般而言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至少相对而言没有今琴重要——而且一些古琴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可能部分遭到毁坏。可以这样讲,能埋藏在地下的东西至少在古人看来都不是一般的东西——至少在他们那个时代认为是有意义和价值的。现代考古学家出土的一些古物(包括琴棋书画等)在制作上基本上都是上乘的,至少是在古物产生的那个时代,他们认为是有保存价值的。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琴的制作应该说其工艺流程是比较成熟完善的,而且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技术发展也是很缓慢的,这体现在琴的制作的技术水平总体而言相差不会太大。技术水平高低要强调其时代性,而不能按照当代的技术水平要求古琴,从这个意义上讲,古琴的价格不仅仅是看琴制作的精良程度以及实用价值,更要看到古琴的文化价值。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古琴应该高价”存在的合理性——符合市场经济的供少求多的规律。古琴应该高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古琴被后人赋予历史文化内涵且无法再生产,而今琴是可以再生产的。达官显贵收藏古琴的原因是古琴是一个稀罕物——当然高价,甚至古琴的收藏价值或观赏价值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总之,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古琴应该高价,这种“古琴高价”的现象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十分普遍的。

参考文献:

[1](明)刘基.郁离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2]杨朝美,任志福.我看《工之侨献琴》的寓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2):118.

[3]刘万想,翟霞.《工之侨献琴》主旨之我见[J].中学语文,2004,(13):33.

[4]王冉.品读《工之侨献琴》[J].语文天地,2001,(12):

6.

作者简介:

胡吉振,男,河南夏邑人,经济学硕士、数学教育博士,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陶然,男,湖北仙桃人,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研究等。

施骅幸,女,浙江杭州人,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小学教育专业,杭州市萧山区江寺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供求关系刘基历史文化
刘基隐居考述
电力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研究
基于供求关系视角浅析我国房产税改革的影响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浅析意大利歌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供求关系视阈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
躁人之死皮皮猪卡通
理解经济基本概念,上好高一政治课
刘基的隐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