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
从记叙文的定义看,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表达方式的使用是记叙文区分于其他文体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关键。表达最终会转化成一段段文字,穿越时空,传情达意。
如果看完一篇文章,读者能记住创作者的名字,这无疑是作者的一种成功。独一无二的语言风格就像一张名片,嵌入了文字之中。语言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但是我们可以在日常写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来美化自己的表达,让文字鲜活起来。
记叙文语言要有形象性,能够读其文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强烈感染。
行文如穿衣,如何能让文字为文章增色呢?
一、贴近情境,合理表达
穿衣讲究场合,对应的场合应该穿得体的服装,穿对自己的风格还能凸显气质。得体的衣着之于写作就是要贴合情境。记叙文离不开塑造人和记叙事,贴合情境的表达就是要让塑造的人和记叙的事尽可能地合理。
《背影》中父亲的爱在翻越月台买橘子时体现得淋漓尽致。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是父子关系改善的转折点,这样的处理很耐人寻味。
文中刻画父亲外貌时写道:“父亲头戴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这一身黑衣符合奔丧的身份,也似让读者看到父亲奔丧的疲惫与狼狈。人到中年,晚境颓唐,交卸了差事的父亲也不需要光鲜的着装,失去至亲的苦痛与支撑家庭的担子统统压在了父亲身上,一股失意与落寞瞬间包围了父亲。就是这样的父亲,在人生失意至此、伤心之时还不忘关心儿子,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也由此,对父亲心存芥蒂的儿子联想到父亲的种种遭遇后,不觉心酸落泪。
此处对于父亲的人物描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在写作时要有意识地带入生活,思索在当下情景中什么才是贴近生活的真實反应,杜撰的内容经不起推敲也缺少细腻,但真诚永远珍贵且动人!
二、提升质感,情感一致
我们选择衣服时会较为看重它的质感,那些藏在衣服中的细节都可以称为质感,而质感之于写作就是那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文字。这种情感我们可以宽泛地将它理解为一切的情绪变化,它可能是读过文字之后,文字与记忆的重合点,也可能是文字给内心带来的一丝波澜。总之,一段文字只有本身蕴含情感才能让读者共鸣。那么怎么才能让一段平平无奇的文字读起来饱含情意呢?我们试举一例。
鸟儿在枝头上鸣唱。
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如果我们想用这句话向读者传递喜悦的气氛,我们可以将它改写成:
鸟儿挤在枝头上叽叽鸣唱,欢快地赞美春天。
如果这句话被改写为:
鸟儿在枝头上哀鸣,似是无力的叹息。
这样一来,透过鸟儿在枝头上的哀鸣,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对未来的无助与绝望。鸟儿的悲哀便通过这一声声叹息传递给读者。
语言的魅力在于对读者的引导,在篇章当中,绝大多数的语言都要表达同一种情感基调。再举一个例子,是一篇学生的习作。
你好,旧时光
斜阳透过老树的缝隙,在院子里投下细碎的光影,浮动的光影在眼前掠过,流光碎影之间那些珍藏在时光中的记忆却愈见清晰。
林间·陪伴
林间涌动的风,摩挲着叶子的脉络,阳光穿透缝隙,映出点点斑驳。我与父亲漫步林间,美景让我陶醉。父亲俯身与我交谈,我踮起脚尖努力够着父亲,父亲见状便将我抱起。
林间小路蜿蜒曲折,父亲渐渐放慢脚步,我坐在父亲宽厚的肩膀上,伸出小手欲撷天边云朵,指染苍穹湛蓝。父亲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他用宽厚的肩膀、有力的手臂,努力撑起的高度,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记忆中,林间漫步的时光点亮了我的童年,给予我美好的陪伴与无尽的底气和心安。
巷口·成长
秋日里,叶落蹁跹,点缀着丰收的金黄,闪烁着五彩的光斑。夕阳泛着余晖,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长大了,已经不需要往日父亲的陪伴。我望着火红的天边,轻松、愉快。巷口处,我偶然发现一个影子不时跟着我,回眸,竟是父亲!原来,正因有父亲默默的照顾才有了我内心的轻松。彼时,在余晖的映照下,父亲更显渺小与苍老。父亲像载我们出海的船,以把我们推向远方的方式,拥我们入怀。我们赢得了成长,而他输给了时光。
记忆中,父亲用苍老滋润了我的成长。
台阶·坚强
雨不停地下,屋檐上淅淅沥沥地流淌着丝线般的雨水,荡漾在我悲伤的心间。期中考试的失利,使我内心挫败,独坐台阶。父亲缓缓走来,坐在我身旁。我依偎在父亲的臂弯,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风雨怎能出现那绚丽的彩虹。
记忆中,雨里台阶上的时光教会了我坚强勇敢地前进。
阳光在老树缝隙中穿梭,那林间的漫步,给予了我美好的陪伴;那巷口默默的关心,给予了我爱的温暖;那台阶上的安慰,让我学会了坚强。
彼时的少年站在成长的路口,回首过去,虽一路崎岖,却早已繁花盛开。此时,回首来时路,不禁嘴角上扬,很想说,你好,旧时光!
文章中不论是叙事还是抒情,字字句句都在着力营造一种父子相伴的温情,将时光中的点滴娓娓道来,读后令人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
三、打破惯性,句式变化
经常穿着一种款式的服装难免会让人觉得单调,如果愿意选择尝试新款式,就会打破人的惯性思维,带来新鲜感。新鲜的尝试之于文章写作就是打破固有的句式,为读者提供预期之外的阅读体验。
句式的改变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来讨论:
1.长句与短句
长句太多读起来复杂,也容易让人不知所云;短句太多,读起来就比较零碎,文章显得没有章法。因此,文章要注意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交替使用长短句,达到错落有致的效果。
2.整句与散句
整句与散句要搭配使用,所谓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子,散句指长短不一、结构不同的句子。整散结合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避免读者的审美疲劳。
3.语序的错置
语序的错置,指为了声律或者表达内容的需要,改变了固有的使用习惯的一种表达。突破常规的表达会为读者带来新鲜感,吸引读者深度阅读。
四、使用技巧,增色添彩
相同款式的衣服,如果有了好看的花色必会夺人眼球,为整件衣服增色添彩,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也会吸引读者,让人流连其间。那什么样的语言技巧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呢?从记叙文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出发,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是我们所熟悉的描写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用起来会得心应手。细节描写,覆盖的范围比较广,它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景物,只要是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者人物情感的都可以称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添加细节,让细节替你说话吧!
2.修辞手法
提到修辞手法,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比喻。修辞手法确实可以使得句子生动形象,但是,如何在芸芸众生之中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呢?
(1)明喻变暗喻
我们通常所说的比喻句是本体、喻体、比喻词完备的句子。我们也可以尝试把比喻词替换掉,句子会更耐人寻味。
快乐是药,治愈悲伤。
(2)适度夸大喻体,拓宽读者想象空间
比喻句就是找到与本体相似的喻体,将二者建立联系。喻体的选择既要像本体,又不能过于像本体,想象空间留够才能耐人寻味。
五、情理升格,另辟蹊徑
记叙文主要使用记叙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而其他表达方式的使用往往能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此时,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射到议论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议论性的句子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可以说理,但是如果强行说理未免会使文章显得过于枯燥,因此可以在生活中多去感受和积累,将自己的生活融于文章,将自己的感受融于说理,增添文章的哲理之美。
抒情,顾名思义赋予情感。《白杨礼赞》的作者赞美白杨树就是讴歌奋起与日寇战斗的农民、哨兵,顽强的精神与意志。这两者之间的情感是共通的。两者之间之所以建立联系,是因为白杨树具有象征意义。明确了这点,在创作时可以在对事物的外在形象细致描绘的基础上,侧重挖掘它的内在精神和象征意义,使得文章不但写人记事,还能说理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