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莲,陈晓钱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引领带动的价值。为促进旅游产业更好服务于经济转型发展,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全域旅游战略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系统优化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政策法规等,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机制。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整体消费结构提升的必然要求。学术界有关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内涵分析。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旨在通过高质量的旅游治理,提升旅游质量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让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1]。从质量效益的发展趋势来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化、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2]。从综合提升的发展目标来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以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为基础,通过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模式,实现市场供需匹配、产业绿色高效发展[3]。2)影响因素。学者通过定性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公共服务、产业结构、制度质量、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平等[4-6]。3)发展水平测度及评价。包括两类典型的测度方法:一是将高质量发展视为高效率发展,利用旅游发展效率或旅游经济效益等单一维度来衡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体指标包括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人均旅游消费等[7];二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不同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8]。
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态和形态更加丰富,旅游需求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传统景区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全域旅游是发展所需、大势所趋[9]。关于全域旅游,原国家旅游局给出的定义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10],因此于2016 年先后两批次公布500 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标志着全域旅游示范区步入了全面创建阶段。多数学者认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可有效提升目的地综合竞争力、促进目的地旅游发展[11]。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效应评价的研究中,石培华等[12]和徐鲲等[13]运用双重差分法,验证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产业结构等对地方旅游经济和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促进效应,戴学锋等[14]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能否推动及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在实证层面进一步验证。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国家明确要求其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鉴于此,本文选取长三角27 个中心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涉及旅游产品、要素配套、公共服务体系、环境保护、宣传推广、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等。其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则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要素组合之间存在的等效关系,探索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要素协同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有效路径,为具有不同发展条件的城市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殊途同归”的理论参考,以期丰富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
1987 年Ragin 提出的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方法适用于探索导致特定结果发生的共同起作用的各种条件组合[15],相对于传统定量分析方法,能有效分析多重并发的因果关系、因果非对称性和多条路径等效的复杂性问题[16]。根据变量类型,QCA 可划分为csQCA(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及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基于本文条件变量数据类型的多样化(既有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类型又有连续类型),而fsQCA 既可处理类别问题,也可处理程度问题,故本文选择fsQCA 方法探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全域旅游模式是中国多年旅游发展经验的总结,有较强的政府推动和政策导向特点[17],本文依据相关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家文旅局颁发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以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手册》等文件,选取了供给体系、公共服务、环境质量、品牌营销以及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共5 个要素,在组态视角下,探讨多个要素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效应,以期揭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理论模型示意图
考虑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又2020—2022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业各项指标统计数据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不能真实体现旅游业发展水平,故本文仅选取2019 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9)》、长三角27 个中心城市及其所属省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与《统计年鉴(2020)》。
2.3.1 结果变量 本研究结果变量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参考已有研究,基于指标的科学性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产业经济活力[6]、创新发展水平[18]、协调发展水平[19]、绿色发展水平[20]、开放发展水平[8]和共享发展水平[6]6 个二级指标,进而细分为18 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 所列。其中,产业经济活力强调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创新发展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突出旅游业发展的平衡能力,绿色发展侧重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放发展表现出旅游活动对内、对外的交流程度,共享发展关注旅游业对当地普通居民的福利保障。
表1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指标
在确定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后,使用熵值法[21]对指标数据进行如下处理。
1)指标标准化:
2)因部分指标标准化后出现数值为0 的情况,为方便后期计算,将其赋值为0.0001:
3)求取第i 个城市第j 项指标的比重:
4)求取第j 项指标的熵值:
5)求取第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6)求取第j 项指标的权重:
7)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具体长三角27 个中心城市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见表2 所列。
表2 长三角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2.3.2 条件变量 1)供给体系。供给体系涵盖旅游资源禀赋以及旅游住宿两方面,其中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所需要的最基本内容,它反映了地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20],本文用“4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和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来衡量。旅游住宿反映了地方旅游业的接待水平,采用星级饭店数量来衡量。2)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包括旅游内外部交通、旅游卫生以及智慧旅游三个方面,其中内外部交通便利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本文采用铁路、公路、民用航空客运总量和每万人拥有公共运营汽(电)车数量来测度。旅游卫生服务质量是游客满意度和重游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量来测度。智慧旅游建设是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以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并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样需求[22],本文采用互联网普及率来测度。3)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涵盖自然生态保护、城乡建设水平和全域环境整治三个方面,其中自然生态保护是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采用森林覆盖率来衡量。城乡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旅游需求相对更多,旅游供给也会相对完善[20],本文采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衡量。全域环境整治是提升地方旅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采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衡量。4)品牌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日益成为城市塑造形象、扩大影响以及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载体[23]。地方旅游管理部门通过新媒体平台,借助相关图像和视频介绍旅游路线、提供旅游指南、推荐当地美食等,实施旅游品牌营销,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地方文旅局政务微博推送条数和政务微信推送条数两个指标之和来衡量。5)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利于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13]。自2016 年底确定了500 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后,2019 年9 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认定并公布了首批71 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本文在此基础上,将截止至2019 年底拥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且验收合格的创建状态赋值为1,拥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但未通过首次验收的创建状态赋值为0.5,没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创建状态赋值为0。
需要说明的是,供给体系、公共服务、环境质量这三个条件变量下属的二级指标均采用归一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而后利用熵值法客观赋予相应权重得到综合分数。
所谓校准就是将样本数据按照选取的锚点赋予集合隶属分数,使之处于[0,1]区间的过程。结合既有研究[24]及本研究的实际情景,本文将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这一变量进行直接赋值,其余变量皆采用直接校准法,选取27 个城市数据的上四分位数、均值与下四分位数分别设置为变量的3 个锚点。各变量校准锚点具体见表3。考虑到隶属度为0.5 的案例会在之后的充分性及必要性分析中被丢弃,参照Crilly 等[25]做法,在初次校准以后,将所有隶属度为0.5 的更替为0.501,以保留所有案例城市。
表3 数据校准锚点设定
在进行模糊集真值表分析之前,需要检验单个前因条件是否能让特定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致性是衡量必要条件的重要标准,一般一致性大于0.9 就可以认为该条件属于必要条件[26]。由表4 可知,本文中所有前因条件的一致性分析均未超过0.9,意味着所有单个前因条件均不构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或非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不同条件的组合才能对旅游业高质量或非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开展组态分析。
表4 单个因素必要性分析
3.2.1 旅游高质量发展组态分析 参考已有研究,在fsQCA3.0 程序中将原始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案例频数设定为1,PRI(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Inconsistency,不一致性比例减少)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7,运行程序即得到三个解:复杂解、简约解及中间解[24]。三种解的区别在于如何处理“逻辑余项”,中间解只纳入容易反事实假设的“逻辑余项”,在展示组态分析结果时,将同时出现在中间解和简单解中的前因条件作为核心条件,将仅出现在中间解而未出现在简单解中的前因条件作为边缘条件[27]。考虑到fsQCA方法的因果非对称性,为全面深入理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长三角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产生旅游业非高质量发展的组态,具体如表5 所示。
表5 7 种组态及其分析结果
组态A1(供给体系*公共服务*环境质量*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表明城市拥有优良的“供给体系”、“公共服务”及“环境质量”基础,且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此时可促进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该组态一致率为0.893 174,原始覆盖率为0.469 629,能够解释47%的样本。该组态下,高供给体系、高公共服务和高环境质量发挥核心作用,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起辅助作用,故命名为“资源-服务双优型”。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旅游来说是一种经济价值资源,旅游资源越丰富、知名度越高,旅游吸引力就越强。配套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也被视为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性条件。这种组态的典型案例有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等。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市拥有西湖、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等高品质旅游资源,环境宜人。此外,为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样本,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打造的“杭州旅游数据在线”,是全国首个旅游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进入平台后,游客可以实时查询杭州主要景点的客流量、拥挤度以及周边各类型酒店的好评率等,极大地提高了旅游体验感,促进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组态A2(供给体系*公共服务*品牌营销*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表明城市供给体系丰富、公共服务完善,且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品牌营销,此时可促进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该组态一致率为0.912 243,原始覆盖率为0.367 731,能够解释37%的样本。该组态下,高供给体系和高品牌营销发挥核心作用,高公共服务和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起辅助作用,故命名为“供给-营销协同型”。酒好也怕巷子深。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旅游组织开始打造旅游品牌并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品牌营销,以发挥旅游供给的最大效益。这种组态的典型案例有南京市、无锡市等。以南京市为例,依托古都历史文化底蕴,设计当代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教育、科教文博等特色旅游线路;不断开发低空飞行、中医药健康旅游、房车度假、温泉度假等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实施新媒体营销(微信、微博等)、活动营销(南京文化旅游节、秦淮灯会等)、国际化营销(建立南京旅游境外推广中心、开通境外社交媒体账户分享“南京故事”)等策略,持续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组态A3(~供给体系*~公共服务*环境质量*~品牌营销*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表明在供给体系、公共服务和品牌营销等因素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城市可结合自身环境质量优势,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此时也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该组态一致率为0.870 317,原始覆盖率为0.156 342,能够解释16%的样本。在该组态下,非高供给体系、高环境质量和非高品牌营销发挥核心作用,非高公共服务和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起辅助作用,故命名为“环境-战略引领型”。旅游产业是环境依赖型产业,优良的环境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吸引力,而且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进而促进旅游业绿色发展。这种组态的典型案例有池州市和台州市。以池州市为例,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多年来一直主打“生态牌”,2019 年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 倍,优良的环境质量成为该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品牌。
3.2.2 旅游业非高质量发展组态分析 由表5 可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引致旅游业非高质量发展的组态有4 个,其中组态B1a 和B1b 都是以非高供给体系、非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条件。组态B1a 表明,城市在缺乏高品质旅游供给体系、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若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再加上品牌营销力度不足,那么无论是否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都难以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该组态的一致率为0.959 128,原始覆盖率为0.499 676,是4 个旅游业非高质量发展组态中原始覆盖率最高的组态,说明该组态是未能有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组态的典型案例有铜陵市、滁州市等。组态B1b 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且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但如果缺乏高品质旅游产品与接待体系以及宜人的旅游环境,也不利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处于该组态下的典型案例有镇江市。
组态B2 中,高供给体系和非高品牌营销发挥核心作用,非高公共服务和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作为边缘条件起辅助作用。该组态表明,城市拥有高品质旅游供给体系且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但由于品牌营销力度不足,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不健全,也会不利于其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处于这种组态下的典型案例有绍兴市。
组态B3 中,非高供给体系和高品牌营销发挥核心作用,高环境质量和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作为边缘条件起辅助作用。该组态表明,缺乏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高级别的旅游接待体系是导致旅游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旅游城市对游客最根本的吸引力在于其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没有资源意味着没有市场。处于这种组态下的典型案例有舟山市。
本文采用调整原始一致性阈值的方法对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非高质量发展的前因组态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他条件不变,将一致性阈值从0.80 调整到0.85,运行fsQCA3.0 软件得到的新组态是原组态的子集,且新组态的一致率和覆盖率相对原组态仅发生细微变化,符合fsQCA 稳健性检验要求,因此可认为研究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长三角27 个中心城市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组态视角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一步探索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结论如下:1)供给体系、公共服务、环境质量、品牌营销、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等5 个因素均无法单独构成产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非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2)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可归结为三种类型:资源-服务双优型、供给-营销协同型和环境-战略引领型。其中,“资源-服务双优型”以高供给体系、高公共服务和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条件,以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为边缘条件,即城市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强调旅游供给体系、公务服务以及环境质量的全面发展。“供给-营销协同型”以高供给体系和高品牌营销为核心条件,以高公共服务和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为边缘条件,即城市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环境-战略引领型”以非高供给体系、高环境质量和非高品牌营销为核心条件,以非高公共服务和高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状态为边缘条件,即城市以优良的环境质量为核心优势,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等业态,实现旅游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3)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未能有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4 种。其中,有3 条路径的核心条件皆包含非高供给体系,表明缺乏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接待体系是导致旅游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坚持全域旅游导向,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旅游供给体系、开发旅游新业态、创新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第二,积极培育旅游营销人才队伍,加大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策划和整体包装力度,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境内外重要口岸等开展常态化旅游营销。第三,各城市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要结合创建验收标准,借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3条组态路径,扬长避短,因地施策,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