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畅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手擀面。记忆里,葱花的清香在轻纱般的蒸气里弥漫,洁白的面条上铺着翠绿的蔬菜,简单的颜色却交融出了一碗缤纷。(多感官描写,葱花的清香,面条的洁白,蔬菜的翠绿,视觉嗅觉巧妙结合,青白两色相映成趣。)透过氤氲的水雾,母亲带着笑意的目光与我相遇,交汇出无限的温暖。
后来,我上学了,在学校吃一日三餐,便与母亲做的手擀面越来越远,与母亲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考试将至,学习压力日益增大,我常常复习到深夜。母亲总是进房间关心地问这问那,而我却充耳不闻,有时还会冲她发一通脾气。母亲这时便默默地躲出去,只听得一声轻轻的叹息。(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交代了“我”与母亲交流的现状,反映出“我”的叛逆和母亲的善解人意,丰富母亲关爱子女的形象,并为下文母女的和解作铺垫。)
我起身向窗外看去,几小时前灯火通明的大楼已经一片漆黑,只剩下几盏微弱的灯光在暗夜里若隐若现。这时,我耳边传来一阵轻得不能再轻的敲门声,是母亲。
她轻轻推开门,试探着问:“要吃点东西吗?”近来,她总是小心翼翼,特别怕自己不经意间又会触碰到我情绪的开关。“好吧,就吃手擀面。”母亲听了,立刻转过身,向厨房疾步走去,连背影都是兴奋的。过了一会儿,我悄悄走向厨房,母亲正在擀面条。面很筋道,母亲擀得很吃力,她的身体微微前倾,两只手压着擀面杖,十分用力地向前推着,微微的细汗从她的额头渗出来……
我倚在门口,忽然想起了小時候看妈妈擀面的场景。那时母亲还很年轻,她的双手洁白而灵活,擀面时,身体前倾,优美的颈部曲线清晰可见。小小的我用手肘支在一旁,安静地陪她擀面,任凭幸福如空气一般在我四周流动,最后环抱住我……(运用插叙,过去与现在相映衬,丰富文章内容。小作者竭尽描绘之能,表现年轻时母亲擀面的情境美,突出母爱的主题。)
面团在擀面杖下由粗糙慢慢变得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我从小到大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母亲走进房间,把一碗手擀面放在桌子上,坐下来看我吃面。那手擀面和小时候一样,依然是葱香弥漫,洁白青翠。我大口吃着面条,不经意间看到母亲的黑发中已生出了几缕银丝,细密的皱纹爬上了眼角,但她看向我的织满爱意的目光却还是那么温暖。顿时,我从鲜香美味的手擀面中品出了一丝咸涩来。我的眼前朦胧了。
母亲在对我的爱和付出中渐渐老去,我怎能再辜负她呢?(适当插入抒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使文章情感更加丰富。)
手擀面已经吃完了,但香气仍充盈着整个房间。一如刚才,一如幼时,一如从前。我端着空碗,走到厨房,拧开水龙头,母亲上来便要抢碗,我却忙用身体挡住:“妈,这碗,我来刷……我以后还想常吃您做的手擀面!”妈妈的手在我的后背重重地抚了几下,说:“哎,妈知道,妈还给你做!”灯光下,好像有钻石在她明澈的眼睛里熠熠闪动……(结尾写母女心照不宣,母亲眼中有泪,尺水兴波,余韵无穷。)
总评 本文以小见大,用一碗手擀面表现母爱的主题,选材看似寻常,实则直击内心,情味悠远。小作者充分发挥记叙的功力,段落层次划分得恰到好处,适时运用插叙,将过去与当下相交织,表达母亲如流水般一如既往的深情。同时,人物描写精彩生动,环境描写恰当点染,字字句句洋溢着温馨的氛围,勾勒出普通日子里的母女情深。母亲的爱与包容,“我”的愧疚与悔过,都表现得真实细腻。
(讲评教师 刘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