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厅长”和“马车县长”

2024-03-08 07:51杨肇林
党员文摘 2024年4期
关键词:息烽县明堂厅长

杨肇林

1949年,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委苏振华率部参与了解放贵阳的战役。之后,苏振华被中央任命为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贵州省委书记,担负起解放、接管全贵州的重任。

“修馆不修衙”的思考

贵州全境多山,土地贫瘠,山高谷深。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势,造成了“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贫困。初到贵阳时,苏振华看着街上群众破旧的衣衫、苍白泛黄的脸庞以及佝偻的身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在讨论解放和接管贵州的工作方针和任务时,苏振华等人根据党中央“接过来,包下去,逐步改造”的接管政策,针对贵州地域偏僻、经济落后、人民困苦、土匪横行等复杂情况,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治理贫困,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基本需求。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苏振华对毛泽东这句经典的论述感触很深。接管城市之后,如何让干部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革命干劲,是苏振华思考的主要问题。

贵阳周围群山环绕,是当时中国最小的省城之一。两条十字交叉的街道,是当时贵阳仅有的大街,人们叫它“大十字”。国民党贵州省政府办公区曾设在这条街上,共前后两个院子,破败不堪,又脏又乱。

苏振华看到这里破败的景象,觉得有些奇怪,心想:谷正伦、何绍周这些国民党的“封疆大吏”,难道就廉洁到不肯修一座像样的办公楼?

这时,一个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苏振华说:“这就叫作‘修馆不修衙!”

“怎么讲?”苏振华疑惑地问。

“苏政委,你要是看过南明堂,就不难明白了。”

南明堂地处贵阳东南南明河河湾,是贵阳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环境清幽,景色宜人。这里在明代时就是私家园林密集之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商人及国民党高官纷纷在此建公馆、别墅。一时间,一座座楼堂馆所,掩映在南明河畔的绿树繁花之间,倒映在琉璃般的河水之上,与不远处嘈杂、泥泞的市区判若两个世界。

谷正伦、何绍周等国民党大员,也都在这里建有豪宅,依靠搜刮的民脂民膏,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

苏振华伫立在南明河畔,想象南明堂曾经“起朱楼”“宴宾客”的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

“从小汽车里走下来!”

一天,贵州省委召开干部大会,各个街道的干部早早地步行来到省委机关。苏振华也是步行前來的。他刚走到省委机关门口,只见一辆黑色小轿车开了过来,停在大门口。某厅长从车里出来,夹着公文包,准备慢悠悠地走进去。

苏振华见了,叫住该厅长,不高兴地说:“别的同志都是走路来,为什么你偏要坐小汽车来呢?这才几步路?”

该厅长一见是省委书记苏振华,顿时愣住,低着头回答不上来。

走向会场的路上,苏振华想了很多。他想起毛泽东从西柏坡动身进北京时曾说:“我们进京去‘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在大会上,苏振华诚恳地向大家谈了自己的体会,从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谈到毛泽东的告诫。说到情绪激动处,他大声疾呼:“同志们!从小汽车里走下来!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有这样,进城以后,才不会腐化;只有这样,才能扎根群众,这是建设好贵州的百年大计。”

坐着马车来讨盐的县长

正当苏振华在大会上讲话时,突然,两辆马车直接跑到了会场门口。一个瘦弱的身影从马车上翻身而下,急匆匆地跑进会场。

苏振华定睛一看,原来是息烽县县长。只听息烽县县长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苏政委,还有省里的领导同志都在,我们息烽县老百姓没有盐吃了,我来请省里支援。”

吃盐,是当时困扰贵州人民经济生活的一大难题。贵阳刚解放的时候,接管了3.4万余担盐,而同时盐商手中的存盐则高达3.1万余担。老百姓三四十斤米才能换一斤盐,有些地方甚至要七八十斤米才能换一斤盐。

现在,息烽用盐告急,县长只好亲自驾着马车,长驱百余里,克服交通不畅的困难,来向省委和苏振华求救。

苏振华十分感动,他一面请工商厅的同志迅速筹备食盐,一面将息烽县县长请到台上,向大家介绍说:“今天,他为了老百姓有盐吃,不怕路上遇到土匪,冒险来运盐回去救急。这是什么?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最高的宗旨的体现!”

苏振华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不一会儿,工商厅的工作人员便将马车装满了盐。息烽县县长见了,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随后便在苏振华安排的警卫的护送下,马不停蹄地返回息烽县了。

当天晚上,苏振华夜不能寐。他想起白天坐轿车来开会的厅长和驾马车来取盐的县长,不断思索着教育干部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办法。

(摘自《百战将星苏振华》)

猜你喜欢
息烽县明堂厅长
“杀手”老妈
海绵“成仙”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探访明堂天堂
人物志
人物志
达夏甫:新疆畜牧厅老厅长(1950—1960年)
一垄地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息烽县委离退局召开民主生活情况通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