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昕
1947年3月29日,根据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决定组织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在刘少奇主持下进行各项工作,成员包括刘少奇、朱德、董必武。按照规定,中央工作委员会主要开展党中央委托的工作,定期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则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坚持保卫和发展西北解放区。
1947年5月底,刘少奇等率中央工委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根据中央指示,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筹备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上。为适应战争环境,中央工委对外称“工校”,刘少奇对外称胡校长,朱德对外称朱校董。
在中央工委发出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的通知后,刘少奇等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为了掌握第一手的基层情况,刘少奇白天深入农村搞调查,听取群众心声,征求意见,了解农民诉求;晚上则伏案批阅文件、撰写材料,办公室的灯经常彻夜不熄。
由于工作繁忙,刘少奇胃病复发,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他身体虚弱、行走困难,随时要用暖水袋捂着肚子,但他仍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于组织上提供的各类营养补助,他总是严格遵守制度,不搞特殊,一切从节约开支角度出发,以支援解放战争。
在此期间,刘少奇完全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始终把自己置于党中央的领导之下,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和请示汇报制度,对毛泽东更是十分尊重。他定期将所有了解到的情况,认真归纳总结后向党中央汇报,不仅积极向党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坚决贯彻落实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出的指示。
刘少奇在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会议有序开展,又时刻收集、整理大会意见汇报给党中央,重大问题一律请党中央给予指导性意见。
1947年7月,全国土地会议召开之初,刘少奇便就大会进行的方法向党中央进行请示。
党中央复电指出:“同意全国土地会议进行的方法。在实行土地改革运动过程中如何改造党政及群众组织与工作甚为重要,望会议加以讨论。”
遵照党中央这一指示,刘少奇把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土地改革中怎样解决党内不纯的问题上。
到了8月上旬,刘少奇经过初步了解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和各地农民的迫切要求,认为当前最实际的问题是解决党组织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严重问题。8月4日,他向党中央报告,请求“全党确定经过贫农组及农会发扬民主,以完成土改并改造党政民各组织及干部的方针”。
8月13日,中共中央对刘少奇的报告作出批示:“我们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将4日报告所述方针提到全国土地会议上讨论。我们认为你所提的原则是正确的。”
就这样,刘少奇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帮助下,确定了会议的进行方法和主要议题,为大会的顺利进行开了一个好头。
全国土地会议在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开了近两个月。
1947年9月初,全国土地会议快要结束时,刘少奇仍利用小组讨论和晚饭后散步时间,广泛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当一些代表向他提出建议和要求,希望他能够给予答复或作出决定时,他从不自作主张,而是每天都通过电台向党中央及毛泽东请示汇报。
一天,刘少奇正在和代表们一起吃饭,警卫员跑来向他报告说:“少奇同志,延安来电,毛主席等你讲话。”
“毛主席要同我讲话?”刘少奇立即放下饭碗,起身快步离开了食堂。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面带笑容,高兴地回来。
“毛主席跟你谈话了?”几个代表不约而同地问刘少奇。
“是我向毛主席汇报咱们的会议情况。咱们这里的事情,毛主席每天都会知道的。”刘少奇坐了下来,拿起碗筷,边吃饭边说。
一位农民出身的代表感到好奇,便问刘少奇:“西柏坡离延安那么远,还要向毛主席汇报吗?”
“西柏坡虽然离陕北很远,但电波会经常把我们的思想连在一起。”刘少奇诚恳而又郑重地说,“西柏坡这边会议的情况,我要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西柏坡这边的工作,我要请示党中央、毛主席。”
听了刘少奇发自肺腑的话语,在场的代表们都深受感动。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每一名党员都必须遵守。即使身居中央工委书记这样的党内要职,刘少奇也每天都会通过电波向陕北的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和请示工作。他用行动告诉大家,任何一项权力的行使,都要遵循程序、遵守规矩、遵从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越界、越轨。这样做,既是为了加强和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統一领导,也是对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敬畏和尊重。
(摘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