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处,古道旁,微风轻拂,送来缕缕清香。凝神屏气,原来道旁争相绽放着一树一树的梨花,那洁白无瑕的花骨朵儿晶莹剔透,一朵挨着一朵。“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原文这么写道。
初读彭荆风先生的《驿路梨花》,我便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再读此文,我又一次被深深打动。
一、最美梨花村
群山起伏,梨花绽放,小村蚕卧,农人在田间挥锄,房屋炊烟袅袅。不一会儿,农人归来,面对可口饭菜,他早已忘掉劳作时的疲惫,哈尼姑娘红润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随后,几声狗吠传来,原来是邻人经过,丈夫和妻子热情招呼着,谈论着今年的农事,真诚邀邻人前来做客。墙根下坐着几位老人,暖暖的阳光下,他们眯眼聊天;几个小屁孩儿,你追我赶的。
这是我想象中梨花村的模样,娴静惬意的乡村生活让人留恋。这对于那些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里人来说,无疑就是心灵的栖息地。
二、最真梨花情
小屋的主人是谁?瑶族老人、哈尼姑娘,还是解放军战士?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只要真情在不断传递即可。
回不了家的人可以借宿小屋,饥寒交迫的赶路人可以生火做饭,门板上的“请进”,墙壁上的大字提醒……这些都是你我最困难时最在意、最需要的真情。其实在我们平日学习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如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一声真切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真情的拥抱,或者是一句真诚的赞许。这些梨花般的真情将瞬间变成我们重拾信心的勇气,变成你我继续前行的动力。真情可融坚冰,可斩荆棘。
三、最善梨花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哈尼小姑娘的爱,温暖了路人;解放军的无私奉献,感动了梨花;瑶族猎人、你和我的微薄之力也会同样照亮其他夜行人。心怀善良,我们每个人都是梨花;乐于奉献,人间处处梨花开。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飘落的花瓣里有瑶族老人,有哈尼姑娘,有战士,有老余,有你、有我,有景,有情,有奉献。
其实我想说,驿路梨花处处美!
(指导教师:沈记)
教师点评
彭荆风先生的代表作《驿路梨花》主题多元,有民族的、国家的,也有道德的、人性的。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为政者理解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者读的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家亲”的至美情愫,为师者讲的是“立德树人”,为学者学的是“爱和奉献”。辛灵同学年纪虽小,但这篇读后感却能很好地把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原作中所崇仰的至真、至善、至美巧妙对接,足见各学科老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渗透。
《驿路梨花》中群体人心的“向善”,也是“雷锋精神”的精神内核。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学雷锋”不要只搞活动,要重日常践行;“学雷锋”也不是“一月”,而是日日、年年、代代。所以,只有在每个幼小的心灵里深着“真善美”的人生底色,才能开出一路冰清玉洁的“梨花”!
——陕西省延安市新區培文学校 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