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游泳馆(池)管理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4-03-07 08:30朱晓凤
内江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救生员游泳池场所

朱晓凤 徐 瑶 张 诚

①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②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重庆市游泳场馆(池)的管理运营现状,得出主要存在水质处理困难、水电费运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场馆功能利用率低、安全隐患等问题。研究认为:应从卫生、安全、人才储备等方面综合进行科学管理;并从不同季节执行不同价格进行对外开放、分时段分泳道进行教学培训、承接或举办游泳赛事、开展第二课堂游泳进校园挖掘社会功能、结合政策节约游泳池运营成本等方面进行合理高效运营。

由于游泳项目的危险性,因此对其所需场地设施要求较为严格。游泳场馆(池)的设施、水质、救生、教学等方面都是该项运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必备要素。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开展好游泳活动已成为各地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游泳场所进行走访调查,对卫生条件、安全管理、专业人员配置等现状深入了解,分析重庆市游泳场馆(池)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制定相关策略。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EBSCO等学术资源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和体育资讯网、各体育局官网等,以“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所涉及的游泳场馆(池)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等提供理论支撑。

1.2 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收集各对外开放游泳场馆(池)的规格、分布、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经营形式、内容、救生员配置等数据。

1.3 问卷调查法

在实地调查和访谈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对游泳场馆的经营者、管理者、工作人员、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关注点、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

1.4 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利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效信息,根据统计方法和体育统计学原理,使用数理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分析出目前重庆市游泳场馆(池)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形势,给出合理的对策和可行性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者学历情况

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占31.39%,专科学历占56.97%,高中学历占10.46%,初中学历占1.16%。游泳场所从业人员的学历与游泳项目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高学历人员占绝大部分,这对重庆市游泳项目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业者学历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人者学历一览表

2.2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者工作年限情况

从业时长、理念影响着游泳场所的运营和管理水平。调查显示:重庆市游泳场所的从业者换岗密度较高,新入行者多,工作经验不足。从业1-3年的占23.25%,从业3-5年的占12.79%,从业5年以上的占17.44%,从业不足1年的占46.51。如表2所示。

表2 重庆市游泳场所行业者从事年限一览表

2.3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人员从事工种情况

表3显示: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者大都身兼数职,游泳场所纯管理人员仅占9.2%。从业者身兼多重身份,是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思考游泳池的管理和运营。

表3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者工种一览表

2.4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者取得职业资质情况

游泳救生员和教练只有获得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才能依法从事教学和救生工作。表4显示: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者取得双证的占24.4%,取得教练员证的占1.16%,取得救生员证的占5.81%,未取得任何资质的人员占5.81%。游泳场所存在少部分工作人员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和大多数救生员在兼职教学工作的现象。

表4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者取得教练员和救生员资质一览表

2.5 重庆市游泳场所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和救生员技能培训情况

游泳属于高危行业,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才能更好的保证泳客安全和教学。表5显示: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的占86%,未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的占13.9%。重庆市游泳场所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和救生员培训工作,整体较好。

表5 重庆市游泳场所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和救生员培训一览表

2.6 重庆市游泳场所支持员工考取游泳职业资格证情况

员工的业务能力拓展和提升,对游泳场所的服务工作能够起到一个质的飞跃。但是,经营者考虑到考取职业资格证的费用,耽误工作等问题,便不愿意支持员工去考试。表6显示:单位支持经费并请假的占29%,仅支持但不提供经费的占3.48%,绝大部分单位不愿意让员工出去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表6 游泳场所支持员工考取游泳职业资格证一览表

2.7 重庆市游泳场所教学区配备安全员情况

在进行学员较多的小班游泳教学期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调查发现大部分游泳场所在进行游泳教学培训的期间没有配备专职安全员。如表7所示:重庆市游泳场所大多教学区都没有配备专职安全员。其中,教学区配备专职安全员的有34.8%,没有配备的占65.1%。如果能够在教学区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员,能够更好的保证学员安全。

表7 游泳场所教学区是否有安全员

2.8 重庆市游泳场所救生设施情况

急救设备和救生器材是游泳池必须配备的,且必须是用于急救溺水者和伤病者的专业器材和药品。如表8所示:重庆市游泳场所的急救设备和救生器材情况较好,只有少部分没有配备齐全。其中,配备齐全的占38.3%,基本齐全的占41%,不齐全的占13.9%。

表8 重庆市游泳场所救生设备配备一览表

2.9 重庆市游泳场所教学班人数情况

游泳授课班级人数和教学质量、教学安全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表9显示:1-5人的占55.8%,6-10人的占27.9%,11-15人的占3.48%,15人以上的占12.7%。可以得出重庆市游泳培训班人数比较合理,能够兼顾质量和安全。

表9 重庆市游泳场所教学班负责人数一览表

2.10 重庆市游泳场所开放情况

如表10所示:重庆市的游泳池较多,分布也较广,室外游泳池数量高于室内游泳池的数量。其中,全年开放的游泳场所占41.8%,夏季开放的占58.1%。通常情况下,室外和高校是夏季营业,室内游泳池是全年营业。

表10 重庆市游泳场所对外开放情况一览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重庆市游泳场所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较高,绝大部分教练员和救生员都持双证上岗,对游泳项目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由于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重庆市游泳场所室外游泳池较多,因此游泳场所夏季开放营业的场所占比58.1%。游泳场所夏季存在用工慌情况。游泳场所待遇不稳定,导致游泳场所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重庆市游泳场所比较注重安全问题,大部分游泳场所会定期组织内部员工进行教学技能和安全技能的培训。重庆市游泳场所教学区域配备专职安全员的情况还需要改善。

3.2 建议

a、游泳场馆(池)运营。

(1)组织教练员和救生员资质培训。游泳场所可以通过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游泳协会联合周边高校,特别是有体育专业的高校,组织相关专业大学生和其它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参加教练员和救生员进行培训和考试。救生员考试通过便可以获得对应等级的救生员证,教练员考试通过者可以获得对应等级的教练员资格证。这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游泳救生员、教练员规模,缓解暑期专业救生员和教练员的缺失问题,还可以增加游泳场所的收益。

(2)分时段开设游泳教学培训班。游泳场所通常情况下每天上午的游泳健身人数相对较少。为了充分利用游泳场馆,避免闲置,可以将上午时段用于开设游泳培训班。如果是室内游泳馆为了办卡会员能够进行正常游泳,可以用部分泳道进行游泳教学,其余的泳道供游客使用,即分时,分道的方法来满足泳客和学员,实现利益最大化。

(3)举办游泳比赛。游泳场所可以定期举办会员、学员或者当地游泳比赛。游泳赛事的举办既可以为会员、学员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交流平台。也可以通过报名费的方式为游泳场所带来一定的效益,还可以培训裁判队伍达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4)游泳进入校园,开展公益培训。游泳场馆可以组织教练员、救生员进入附近的中小学进行公益安全宣讲和普及基本的游泳知识,这样的公益培训能够让中小学生养成从小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也能够在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游泳、安全知识的同时,开发更多受众。

(5)不同季节,执行不同价格。游泳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因此,夏季是大众选择游泳场所健身锻炼的高峰期。游泳场所绝大部分盈利均来自于夏季。但到了冬季,游泳场所参与的人员相对较少,为了保证游泳场所的正常运转,管理者可以选择不同季节不同价格、不同季节不同项目,以保证游泳场所得正常运转。

(6)结合政策,节约运营成本。按照《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等相关规定,游泳池必须每天更新换水。游泳池用水、电按商业使用计算,因此水电成本较高。游泳场所管理者可以结合政府相关支持政策进行公益性活动,减少经营成本。

b、安全管理。

(1)持证上岗。游泳池的救生员必须持证上岗。此外,游泳池救生员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其中,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2名固定水上救生员;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m2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天然游泳场所(海水游泳场所除外)按360m2配备一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不能少配备,更不能采用借证、租证应付检查。

(2)救生设施。救生设施是帮助救生员更好开展救生工作,减少救生员风险的必要工具,游泳池的救生设施设备必须齐全,完好。人工游泳池应有救生圈、救生杆、救生板和护颈套。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下的,应至少设置2个救生观察台;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m2及以内增设一个救生观察台的比例,配置救生观察台。救生观察台高度不低于1.5m。

(3)安全提醒。在游泳场所内必须要醒目的“游泳人员须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警示牌、告知牌等。譬如,“大手牵小手,安全去游泳”、“水深危险,请勿游泳”、“禁止跳水”等标语。游泳救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防为主,施救要准”。救生员在工作期间,发现游客有危险行为,要马上进行语言提醒。这样可以才有机会把一切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急救器材。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是游泳池必须配备的,并且是用于急救和受伤者所需要的专业器材和药品。切不可因开放时间短或者部分器材昂贵而减少数量或种类,也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厂商,为经营者降低成本。游泳池常备器材和药品有,纱布、碘伏、创可贴、脊柱固定板、氧气、护颈器等。

c、人才储备。

(1)救生员、教练员业务能力拓展。救生员、教练员除了会游泳竞赛项目和救生以外,还需要用工单位支持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业务能力,接受一些新的项目,比如帆船、水下曲棍球、水下橄榄球、自由潜水等以抢占新的项目。

(2)救生员、教练员后期人才储备。用工单位可以结合周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组织游泳救生员证和教练员证考试,既可以培养增加行业人才,又可以为自己的场馆储备后备人才。特别是暑假期间,是游泳场馆大量需要救生员和教练员的时间。利用相关专业学生,就可以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也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解决用工荒问题。

猜你喜欢
救生员游泳池场所
听的场所
游泳池
远离不良场所
救生员
游泳池
恋爱场所的变化
Reading Skills Practice: At the Swimming Pool
游泳池
等有了钱
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