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壁画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方法研究

2024-03-07 07:37曹舟凡丁晓宏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4年1期
关键词:源域外延台灯

■景 楠,曹舟凡,丁晓宏

(1.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2.喀什大学设计学院,新疆喀什 844006;3.敦煌研究院,甘肃酒泉 736299)

在国家与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针对莫高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既面临着新时代的需求,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李翔宇[1]从文化传播理论出发,探索并总结当下流行风格融入敦煌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金佩瑶[2]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围绕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方面针对文创产品进行情感化设计输出;卜俊[3]结合现代女性消费者的审美认知对敦煌藻井纹样进行创新设计。总之,相关研究的关注点已逐步转向对用户情感需求的满足,但缺乏对文化深度体验的研究,所形成的设计方案也较为单一。本文以转喻的六种认知相邻逻辑关系,即同一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特征属性关系、还原关系、功能关系和类推关系为基础,结合内涵外延传承说建立类层级结构,发掘“用户”“文化”与“文创产品”三者间的多路径认知关联,构建产品源域与文化目的域之间的相邻认知映射三层级,最终形成文创产品转喻设计创新方法,并应用于莫高窟忍冬纹文创设计实践中。本文成果将在加深用户文化体验的基础上,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多样化的方案,并从相邻认知的角度促进莫高窟文化的体验与创新。

1 转喻及转喻设计

1.1 转喻及内涵外延传承说

转喻由映射形成,通常发生在同一认知域内具有认知相邻逻辑关系的源域和目的域之间,且由源域单向映射至目的域[4],如“红领巾是青少年”。认知相邻逻辑关系则是转喻发生的基础,通常包含六种类型:同一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特征属性关系、还原关系、功能关系和类推关系,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种和第三种关系展开研究。

发展至今,起步于亚里士多德时期的转喻理论研究,在历经了代替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合成论等学说后,由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徐盛桓提出了解释其内在机理的新视角——内涵外延传承说。这一学说的提出,为语用学、修辞学、认知语义学、翻译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视角,解决了各类概念在深层次逻辑性上的传递问题。

徐盛桓总结指出,转喻的认知域是认知主体经理解、评估、分析、内化等的认知加工后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具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内涵是认知域各种特有属性的总和,包括认知域的结构和位置、特征和属性、生成和来源、功能和作用;外延则是认知域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亦即组成这一认知域的各大小类[5-6]。转喻映射过程,即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实际上是两者间内涵和外延的传承过程,需要通过类层级结构的建立得到支持。

1.2 转喻的类层级结构

转喻认知域的类层级结构由分类类层级结构和构成类层级结构构成[7],前者表述认知域的外延,后者反映其内涵(图1)。以R表示认知域,任何概念都是R中类层级TyH(e)下的外延项或内涵项。首先,类层级TyH(e)根据其组成可分为EA、EB、EC等,例如,树[TyH(e)]由树叶(EA)、树干(EB)、树根(EC)等外延项组成,形成分类类层级结构,体现了外延传承中的认知相邻逻辑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其次,树叶(EA)根据其内涵的特征和属性,可分为针形树叶(EA1)、扇形树叶(EA2)等内涵项,形成构成类层级结构,体现了内涵传承中的认知相邻逻辑关系(特征属性关系)。

1.3 转喻的设计应用

目前转喻的设计应用已较为广泛,在各学者的研究下也已取得丰硕成果:特纳(Turner)在其论著“The Way We Think”[8]中指出,我们所有的学习和思考都基于最基础的转喻认知,且经由转喻认知生成日益丰富复杂的个人知识结构。杰克斯·都兰德(Jacques Durand)[9]针对广告图像这一研究方向提出设计修辞不等同于视觉修辞的看法,指出要在设计领域内探索修辞的作用。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克瑞斯(Kress G)和凡里文(van Leeuwen T)[10]在视觉符号学的模式下探究了转喻认知与视觉设计的结合方式,并在视觉设计方面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价值。另外,胡飞[11]等人总结归纳了转喻设计中相邻关系的多样性;张剑[12]及其团队从用户、产品和使用环境出发提出了转喻设计的三种方式;李慧东[13]等人则探讨了基于转喻的文创产品的符号转化模型,并以生活创意产品为载体展开设计实践。然而,从现有成果来看,转喻设计研究与转喻理论的结合仍需深入,转喻设计的独特优势也应继续发掘。

■图1 转喻的类层级结构

通过结合内涵外延传承说,转喻设计以“产品源域是文化目的域”的映射模式将抽象的意义借助设计载体进行表达,并因认知相邻逻辑关系的多样而具备多样性的表达特征。例如,同样将产品源域定位为煮蛋器,但由于文化目的域和认知相邻逻辑关系的不同,煮蛋器的设计会在感官、功能和情感体验层面上呈现出各异的表达(表1)。可见,转喻对文化目的域的多元表达极具促进作用,对帮助用户在观察、使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感知、认知、内化文化也具积极意义,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方法亟待被构建。

表1 转喻设计

2 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方法构建

基于内涵外延传承说建立类层级结构,并进一步构建文创产品的转喻设计方法,具体可分为四步:一、界定并选择文创产品转喻设计认知域的类型;二、建立文创产品转喻设计中文化目的域和产品源域的类层级结构,以分别表述文化和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三、构建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映射三层级;四、映射项匹配与整合设计。

2.1 文创产品转喻设计认知域的界定与选择

界定和选择特定文化的认知域类型是开展转喻设计的首要步骤。转喻设计认知域共分为三种类型,即想象世界认知域、特设世界认知域和现实世界认知域[5]。现实世界认知域指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已实现的、可证明的、已知的事物或概念;想象世界认知域指文学作品和神话故事中出现的一些事物或概念,是想象性而非现实性的;特设世界认知域指特定的语境或场景中专门设定的一些事物或概念,具有临时性、情境性和边缘性特点。例如,在故宫文创设计中,故宫猫、《月中桂兔图》、飞檐脊兽等共同组成了故宫文化这一认知域,它们分别对应现实世界认知域、想象世界认知域和特设世界认知域。其中,围绕《月中桂兔图》展开设计的文创产品多借助香插、小夜灯等产品类型去表达想象世界中的朦胧和美好。

2.2 文创产品转喻设计类层级结构的建立

建立文创产品转喻设计类层级结构,即分别建立文化目的域类层级结构和产品源域类层级结构,以表述文化和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图2):文化目的域的外延项根据其组成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形成的分类类层级结构表述文化目的域外延传承中的认知相邻逻辑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物质文化根据其内涵的特征和属性一般可分为壁画、考古文物、民间工艺品等内涵项,精神文化一般可分为象征意义、美学思想等内涵项,所形成的构成类层级结构表述文化目的域内涵传承中的认知相邻逻辑关系(特征属性关系)。

同理,产品源域的外延项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外观、操作方式、情感体验。而外观又由造型、色彩、肌理和材质四个方面组成,所形成的分类类层级结构表述产品源域外延传承中的认知相邻逻辑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产品源域的内涵项则经由向文化目的域的内涵项映射得出,例如色彩可得到红色、橙色等,操作方式可得到转动、拨动等。

2.3 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映射三层级的构建

基于类层级结构的建立,文创产品转喻设计的映射三层级发生在文化目的域的内涵项与产品源域的内涵项之间(图3):感官转喻映射层级发生在产品源域外观(造型、色彩、肌理、材质)的内涵项与文化目的域的内涵项之间,使用户通过观察产品感知文化;功能转喻映射层级发生在产品源域操作方式的内涵项与文化目的域的内涵项之间,使用户通过使用产品认知文化;语意转喻映射层级建立在感官、功能转喻映射层级的基础上,发生在产品源域情感体验的内涵项与文化目的域的内涵项之间,使用户通过体验产品内化文化。

2.4 转喻映射项匹配与整合设计

映射项匹配与整合设计是文创产品转喻设计中的最后一步。产品源域与文化目的域间的映射结果如“造型形式”“操作方式形式”“情感体验含义”等,均为映射项,即文创产品转喻设计的设计元素。按设计需求对生成的映射项进行匹配,可由有限的设计元素整合出类型丰富且形式多样的设计方案。本文将以用户对文化的认知与体验需求为匹配依据。

3 莫高窟壁画忍冬纹文创产品转喻设计

3.1 莫高窟壁画艺术概述

莫高窟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内容题材丰富,形象夸张多变,是中国悠久灿烂文明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壁画可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即装饰图案画、佛像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和故事画[14]。装饰图案画作为莫高窟壁画的重要组成类型之一,是连接莫高窟建筑、彩塑、壁画三大艺术的纽带[15],涵盖题材如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器物纹、几何纹等。其中,植物纹样在各个部位的应用最为广泛。

3.2 南北朝忍冬纹分析

忍冬纹是中国传统植物纹样中的经典,也是莫高窟装饰图案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大量出现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16]。在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忍冬纹随着佛教东传和石窟寺大量开凿不断地吸收西方艺术思想和审美特征,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具备了含义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特点。

北凉时期现存有忍冬纹的石窟共2个(268、272),北魏时期共7个(248、251、254、257、260、431、435),西魏时期共3个(249、285、288),北周时期共4个(290、296、297、428)[17]。不同时期的忍冬纹风格各有不同。北凉时期造型简练质朴,用色大胆强烈,构图对仗工整,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北魏时期造型潇洒飘逸,用色以冷色调为多,构图更为多元化;西魏时期的造型注重动态表达,色彩以红蓝两色为主,构图追求满布的效果;北周时期造型温婉典雅,用色丰富,具有华丽多样的特点,布局上疏密有秩[18](表2)。

表2 南北朝时期代表性忍冬纹分析表

3.3 南北朝忍冬纹文创产品转喻设计

依据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方法围绕莫高窟南北朝忍冬纹展开设计实践,具体共五步:一、确定产品定位及所要遵循的转喻设计原则。二、界定、选择忍冬纹文创产品认知域类型;三、建立忍冬纹文创产品类层级结构;四、构建忍冬纹文创产品转喻映射三层级;五、匹配忍冬纹转喻映射项并整合得出最终设计。

3.3.1 产品定位与转喻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家居用品是现代用户熟知的产品品类之一,以其作为文创产品设计载体,可有效拉近现代用户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19]。台灯作为家居用品中的一种,既能与现代用户进行充分的视觉和行为接触,又具备部件较少的优点,故选择台灯作为产品源域。

同时,产品在转喻设计中应遵循符合产品功能目的、用户生理心理特征、用户认知习惯和经验常识、传递正能量信息等四条基本设计原则[20-21],以达到既满足用户基本功能需要,又满足用户深度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需求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目标。

3.3.2 忍冬纹文创产品认知域的界定与选择

在知网、万方等平台结合“忍冬纹”和“莫高窟”两个关键词对忍冬纹的含义进行查阅。经整理和界定(表3),“越冬不凋”“健康长寿”“生命力”“坚忍、顽强”“生机勃勃”是对于忍冬作为植物的形容和表述,属于现实世界认知域;“轮回永生”“天界、净土”“祥瑞”“神圣”是忍冬纹结合佛教文化后的象征含义,属于想象世界认知域;“厌火”是忍冬纹结合莲荷纹装饰于藻井时所特有的含义,属于特设世界认知域。由于现实世界认知域中忍冬纹的含义更为普遍、丰富,故本文选择忍冬纹的现实世界认知域[22-23]。

表3“忍冬纹”认知域界定

3.3.3 忍冬纹文创产品类层级结构建立

■图5 台灯中忍冬纹映射的三个层级

以表2序号9图像中的忍冬纹为研究对象,建立忍冬纹文创产品类层级结构(图4):“忍冬纹”的外延项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形式”和“含义”。“形式”可分为“造型”“颜色”“组织构图”三个方面,而“造型”又可分为“叶片”和“枝条”。以“叶片”为例,根据其特征属性,可罗列相邻造型图像作为其内涵项。同理,“台灯”的外延项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外观”“操作方式”“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外观”可分为“造型”“色彩”“肌理”和“材质”四个方面,而“造型”又可分为“灯架”和“灯罩”。“台灯”的内涵项经由向“忍冬纹”的内涵项映射得出[24]。

3.3.4 忍冬纹文创产品转喻映射三层级的构建

感官转喻映射层级发生在“台灯”外观(造型、色彩、肌理、材质)的内涵项与“忍冬纹”的内涵项之间(表4):以“灯架”为例向“忍冬纹”的内涵项展开映射,可得到“灯架枝条特征1”“灯架枝条特征2”等映射项。

功能转喻映射层级发生在“台灯”操作方式的内涵项与“忍冬纹”的内涵项之间(表4):“台灯”的“操作方式”向“忍冬纹”的内涵项展开映射,可得到“操作方式—枝条特征1”(扯动、拉动等)“操作方式—枝条特征2”(拉动、按压)等映射项。

语意转喻映射层级建立在感官和功能转喻映射层级的基础上,发生在“台灯”情感体验的内涵项与“忍冬纹”的内涵项之间(表4):“台灯”的“情感体验”向“忍冬纹”的内涵项展开映射,可得到“情感体验枝条特征1”(舒展)、“情感体验叶片特征1”(刚健有力)等,且所得映射项均应统一于“忍冬纹”的“含义”。

■图6 设计方案一

3.3.5 转喻映射项匹配与整合设计

匹配表4中所得映射项,以其中两种方案为代表展现设计结果的多样化。

方案一(图5),台灯的外观感官转喻映射层级:选取“灯架枝条特征2”(3)、“灯罩枝条特征2”(3)、“造型组织构图1”(左右非对称)和“造型含义1”(造型线条曲中带直),整合四者得出台灯灯体,并体现“忍冬纹”百折不挠的姿态;结合“色彩-颜色”和“色彩含义1”,通过黑色与深蓝色的搭配,营造出“越冬不凋”“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视觉感受;选取“材质枝条特征2”(塑料、金属),将该台灯材质定为以合金材质为主,塑料材质辅之。

台灯的操作方式,功能转喻映射层级:选取“操作方式—枝条特征2”(按压),在灯体底部设置金属弹簧状结构作为开关。

台灯的情感体验,语意转喻映射层级:随着用户按压灯体顶部,灯体产生晃动并发出光亮。在这个过程中,灯体晃动的幅度大小与用户按压的力度强弱成正比关系,但无论按压强度如何变化,灯体始终屹立不倒,仿佛百折不挠的忍冬无惧风吹雨打。用户可以在享受照明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认知忍冬纹的枝条、组织构图特征,并深入体验忍冬纹的文化含义,即“百折不挠”[25]。

方案二(图6),台灯的外观-感官转喻映射层级:选取“灯架叶片特征1”(1)、“灯罩叶片特征1”(1)、“造型组织构图1”(左右非对称)和“造型含义1”(造型线条硬朗),整合四者得出台灯灯体,并体现“忍冬纹”刚健有力的姿态;结合“色彩—颜色”和“色彩—含义1”,通过黑色、深蓝色、与绿色的色彩搭配,营造出“越冬不凋”“坚韧顽强”“刚健有力”的视觉感受;选取“肌理—叶片特征1”“材质—叶片特征1”(竹材、金属),将该台灯材质定为以竹材为主,金属材质辅之,且以金属拉丝肌理为主要材质肌理。

台灯的操作方式,功能转喻映射层级:选取“操作方式—叶片特征1”(展开),在灯体底部设置固定金属轴作为开关,金属轴转动至灯体展开即可完成开灯动作。

台灯的情感体验—语意转喻映射层级:随着用户转动台灯底部金属轴,层层相叠的灯体展开并发光。金属拉丝肌理所具有的流畅感与竹材本身柔韧、坚硬的质感在灯光的映照下将更为突出,仿佛绽放开的忍冬刚健而有力。用户在享受照明同时,将充分感知、认知忍冬纹的叶片、组织构图特征,并深入体验忍冬纹的文化含义,即“刚健有力”。

进一步整合方案一的设计效果,并最终建立“用户”“文化”“文创产品”之间的多路径认知关联:台灯外观中造型线条为曲中带直,色彩以黑色、深蓝色为主,材质为合金包边,灯管全塑。台灯灯体顶部设置金属按键作为开关,经按压,灯体颤动并发出光亮(图7)。整个过程中,用户可在认知相邻逻辑的视角下,通过观察产品源域(台灯)的造型、色彩、肌理和材质,感知文化目的域(忍冬纹)的枝条造型、色彩、组织构图的特征。同时,灯体经用户不同强度的按压,产生不同程度的颤动并完成开合。这一使用方式,使用户认知到忍冬纹台灯始终屹立不倒的“百折不挠”含义,并经过观察、使用等的综合体验,将上述感受内化为自有的认识经验(图8)。

4 结语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作为用户与文化链接的纽带,文创产品的发展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面对传统文化,用户往往认识不足或缺乏情感共鸣。本文依据转喻的六种认知相邻逻辑关系,搭建“用户”“文化”“文创产品”三者间的多路径认知关联,进而推进文创产品多样化设计方案的产生。针对莫高窟忍冬纹纹样,研究以现实世界认知域为基础,结合内涵外延传承说建立“忍冬纹”类层级结构,挖掘“忍冬纹”的内涵与外延,并建立二者间的传承关系,进一步通过感官、功能、语意映射三层级的建立,得出“台灯”多样化的转喻映射结果。文章最后,通过匹配和整合不同映射项,得出多种忍冬纹台灯设计方案,帮助用户在观察、使用、体验台灯的过程中,感知、认知忍冬纹、并最终内化为自有的认识经验,满足现代用户对莫高窟文化的深度文化体验需求,并为莫高窟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可探索多样化设计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同时,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究六种认知相邻逻辑关系对转喻设计的不同作用及意义,促使转喻设计成为更加具有应用潜力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图9 “用户”“文化”“文创产品”间的多路径认知关联

猜你喜欢
源域外延台灯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台灯的自述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西瓜虫台灯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两盏台灯辉映下的难忘岁月
悬浮台灯等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