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的防治

2024-03-07 07:07王思宇山东省昌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红河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患牛牛群病毒

文│王思宇(山东省昌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红河畜牧兽医站)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主要侵害牛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牛流行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导致大量牛感染发病,该病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广泛流行,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和流行的情况,且流行地区分布较广。该病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而病死率低于10%,多数病例可在三天内恢复。然而,牛流行热会降低奶牛产奶量和牛群质量,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诊断、预防和治疗牛流行热是保障养牛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笔者分析了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旨在为牛流行热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病原

牛流行热,又被称为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弹状病毒科中的暂时热病毒属引发的疾病。该病毒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具有囊膜,其形态可以呈子弹形或圆锥形,编码五种结构蛋白。其中,N蛋白和G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免疫原,能够激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中和抗体。牛流行热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血凝性抗原,能够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该病毒能够在牛的肾和睾丸细胞、仓鼠肾传代细胞上复制,并引起细胞病变。牛流行热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被乙醚、氯仿、胰蛋白酶、紫外线等因素灭活,对酸碱和常用消毒剂也较敏感。

牛流行热主要影响黄牛、乳牛、水牛等各个年龄阶段的牛类,但3~5岁的青壮年牛最容易受感染发病。妊娠母牛感染后可能导致流产或死胎,而乳牛则可能出现产奶量下降或停产。该病的传染源通常是发热期的患病牛,它们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中都含有大量病毒。该病的自然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感染。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带有血毒的血液来人工感染牛流行热。

二、 流行特点

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感染奶牛和黄牛,水牛较少被感染。发病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牛的年龄、生理状态和产奶量等。一般来说,3~5岁的妊娠母牛和高产奶牛更容易患病。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吸血昆虫如蚊蝇等将病毒从感染牛传播给健康牛。因此,牛流行热的流行呈现出周期性、季节性和跳跃性的特点。为了降低发病率,应关注并改善牛舍环境、牛群密度、运输条件、饲养和营养状况等因素,以提高牛的抗病能力。

三、临床症状

牛流行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不过也有个别牛在感染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牛流行热可分为呼吸型、胃肠型和瘫痪型三种类型,而且这三种类型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

呼吸型牛流行热又可以细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的特点包括眼结膜充血、呼吸困难、口角泡沫等症状,而且最急性型可能会出现高烧,体温可高达40~42℃,一些患牛可能在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的症状也包括高热,但病程相对较长,通常为3~4天。

胃肠型牛流行热的主要表现包括食欲减退、粪便干燥或腹泻、胃肠蠕动减弱等症状,同时也伴随高热,体温可高达40~41℃,一些患牛可能因脱水而死亡。

瘫痪型牛流行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卧倒不起、肌肉颤抖等,一些患牛可能因跛行或瘫痪而被淘汰。

四、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病例的牛尸检发现,咽部和喉部黏膜明显出血,肺部出现间质性气肿和肺隆起,伴有肺压迫捻发音,以及气管内积聚泡沫状黏液,这些病变表明牛的呼吸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此外,肺部和心脏出现充血、水肿和出血的现象,肝肿大且易碎,反映出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关节部位异常,如肩、肘和附属关节肿大,并在关节液中发现块状纤维素。这些病变可能与炎症和凝血机制紊乱有关。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和出血,说明免疫系统受到了刺激和抑制。消化系统也受到了影响,真胃、小肠和盲肠都有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显示了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五、 诊断方法

牛流行热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蚊虫数量较多时发生,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病死率较低。牛流行热的典型症状包括一过性高热,持续1~3天,体温可超过40℃,随后恢复正常。此外,牛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流涕以及眼结膜充血等呼吸道炎症症状。此外,牛流行热还会导致关节肿胀、红肿、疼痛,甚至引发跛行。由于牛流行热的临床表现与其他一些牛传染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注意鉴别。为了确诊牛流行热,除了观察临床症状外,还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有两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种是直接检测牛流行热病毒,另一种是检测牛血清中的抗体。直接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的方法包括将发热期牛的血液样本接种到实验动物或细胞中,然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来鉴定是否存在牛流行热病毒。检测牛血清中的抗体的方法包括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方法。通过比较发病前后两次血清样本中抗体水平的变化,如果发现显著升高,则可诊断为牛流行热。

六、防治措施

牛流行热是一种常见的牛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并发症和死亡。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旦发现牛群中有牛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隔离,并进行诊断,判断是否为牛流行热。对确诊的患牛,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强心、利尿、健胃、镇静等药物,以减轻其不适和痛苦。同时,应注意防止继发感染,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以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此外,应加强对患牛的护理,保持其舒适和清洁,提供充足的水和饲料,增加其营养和免疫力。当患牛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输氧,以改善其缺氧状态。

治疗牛流行热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使用西药。西药治疗的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

(1)对于高热期的病牛,可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安乃近注射液,每日2次,以降低体温和控制感染。

(2)对于重症病牛,应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补液、强心、解毒等。可静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以抑制细菌感染;可静脉注射林格氏液、安钠咖等补液剂,以维持水电解平衡;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等强心剂,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肌内注射复合维生素B等解毒剂,以促进肝功能。

(3)对于产乳母牛,还应注射氯化钙,以防止低钙血症。

(4)对于四肢关节疼痛的病牛,可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或水杨酸钠等消炎镇痛剂,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

(5)对于卧地不起的病牛,应及时淘汰或改变卧地姿势,避免褥疮的发生。褥疮是由于长时间卧地压迫皮肤和软组织所致的坏死性溃疡,会导致感染和败血症。

西药治疗通常是牛流行热的常规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以及解热镇痛药等。但是,西药治疗也存在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因此,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使用中药组方作为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对于牛流行热,可以采用以下中药组方:银花10克、连翘10克、芦根10克、荆芥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材放入水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每天分两次给牛灌服1剂。其中,银花和连翘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可以抑制牛流行热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减少炎症反应;芦根和荆芥对于缓解咽喉部的红肿和刺激很有效,改善吞咽困难;薄荷和甘草有清肺化饮的作用,可以清除肺部的湿邪和毒邪,缓解牛的咳嗽和呼吸困难。此外,甘草还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可以增强方剂的协同效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牛流行热,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首先,定期监测牛群的疫情,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并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应急措施。其次,对引进的牛或其他生物制品进行检疫,对引进的牛进行牛流行热病毒的检测和免疫,对其他生物制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对引进的牛进行隔离饲养,以防止引入和传播病原体。此外,根据当地牛群的感染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免疫策略,如使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或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最后,加强牛群的管理和营养,提高牛的抵抗力和体质,减少其他因素对牛的刺激和损伤。

七、 结语

牛流行热不仅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显著下降,还会引发牛的跛行、乳房炎、子宫炎、流产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增加牛群的淘汰率和养殖成本。因此,为了降低牛流行热的发生风险,牛养殖场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定期给牛接种牛流行热疫苗、加强牛舍的通风和消毒、避免将新购买的牛直接与原有牛群混养等。一旦发现有牛出现发热、咳嗽、鼻涕、食欲减退等典型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对同群的健康牛进行监测和防护,以防止病毒的扩散,有效减少牛流行热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患牛牛群病毒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冬春季节牛肠秘结的中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