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校园心理健康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研究表明,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时,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表现为外在的身体危机事件,例如,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理论教育已经引起各高校的重视,但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实践还有待加强,各类心理危机事件也提示学校亟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体系,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4) 01-0025-04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变故或精神打击,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焦虑、不安和绝望的心理状态。就大学生而言,相比于高中,大学的学习更加自主化,学习环境和氛围发生了变化,许多大学生一时间无法适应,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如果不对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状况会逐渐恶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疾病,进而导致突发性意外事故。因此,学校需要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勇于承担责任,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在遇到重大变故时,心理都会有所波动,在遭受重大心理冲击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痛苦的漩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心理危机。研究表明,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平均持续时间为4~6周。另外,在遭受心理危机时,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差异,心理状态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对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人来说,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然而,对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人,他们往往无法正视困难,进而陷入焦虑、无助的恶性循环,即使眼前的困难得以解决,还是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后期正常的生活。更严重的情况是部分人无法渡过危机,采取极端方式,如自杀、自残等逃避现实,留下身体创伤。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面对危机的心态和应对方式有所差异,除了这些内在原因,另外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就是,个人在走出困境的过程中获得的外在帮助和支持存在差異。危机干预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它是指人为外在干预受创者的心理健康,支持引导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相较于更加成熟的成年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一套适用性广、干预措施得当且及时有序的心理干预系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保障学生心态平和与身心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不足
(一)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不足
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多为被动辅助,主动干预意识薄弱,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多数是在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前往咨询室寻求帮助时才能发挥引导作用。然而,许多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并没有提前向老师寻求帮助,对于这类事件老师没有主动干预引导,学校反应迟缓,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二)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科学的心理健康干预对于减少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非常关键,然而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自残、校园暴力等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学校相关部门未能引起重视,仅仅依靠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对多的沟通引导,发现问题不够及时,解决问题不够专业,心理干预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无法得到全面保障。
(三)心理危机干预实践经验不足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诱发心理危机的原因多样,这项工作的处理方式复杂多样,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也给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国外完善的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言,国内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还有待加强。由于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存在差异,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经验无法完全共享复制,因此需要各高校在普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但是总体供不应求。高校的普遍情况是由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心理健康引导效果不佳,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急需提上日程,要搭建专业咨询师与任课老师实时关注的合作体系,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
(一)搭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层为班级学生,如心理委员,主要负责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深入学生群体,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出现异样时及时向老师反馈情况;第二层为院系老师,如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老师,他们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第三层是学校,如心理咨询中心和应急处理单位,定期监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收集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主动干预引导,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咨询与引导服务,在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降低伤害程度。系统中的各个层级相互关联,通力合作,确保心理健康信息交流畅通,努力实现心理危机情况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搭建一个完备的预警与干预体系。
(二)构建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水平,高校应整合资源,打造一支专业、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由教务处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牵头,各部门相互配合,老师积极行动,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引导,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控制与阻断大学生心理危机源
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危机源引发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困难等待克服,这些困难都有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的危机源,因此,需要有效控制这些危机源,在萌芽阶段将其消灭。一方面,在客观上减少危机源的出现频次和强度,因为心理危机有累积的特点,短期内出现多个危机会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危机的强度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在遭遇重大心理冲击时,学生的心理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在主观上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压力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解决问题,并在解决困难中汲取经验。
2.提升大学生危机应对方式
心理危机干预关键的一环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危机应对方式,在面对危机时,消极的应对方式往往不会有任何改观,反而会加剧内心的焦虑与恐慌,只有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危机并寻求解决方案才能改变现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校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为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培训、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心理危机等。
3.建立多元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往往容易惊慌失措,能够获得的帮助和资源也较为有限,除了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以外,学校还可以发动其他力量,如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团结各方力量,增进师生感情,在交友中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另外,也可团结社会力量,构建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例如,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申请社会资金支持,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缓解心理压力。
(三)构建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有效防范心理危机
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构建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大多数高校都会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对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预警对象重点关注,实时更新健康档案,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及时介入治疗以防范极端情况发生。另外,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实时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压力。危机预警是对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提前预测,评估寻找大学生學习生活中的潜在危机源,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存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2.创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除了心理危机预警,提前预防潜在危机以外,在危机发生以后,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也十分必要。由于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性格差异,针对不同的心理危机源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解决措施,并在干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干预策略,增加干预的成功概率,提升干预效果。对于相对典型的心理危机建立典型干预模式,将其系统化、规范化。
(四)建立应对危机快速响应机制,降低极端事件的危险性
保障大学生健康除了提前预防心理危机,防患于未然,在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干预介入,还需要做好干预失败的其他准备,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安全。首先,建立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在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其他危险事件时,学校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学生安全,防止悲剧的发生。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是多样的,相应的解决措施也是多样的,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合作,在学校统一指挥下,快速做出联动反应。其次,加强干预效果监测和追踪反馈,在实际干预过程中无法预估干预效果,需要后期开通反馈通道,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学校各部门反思干预过程,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干预工作中不断调整干预手段,不断改进措施。另外,干预追踪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危机通常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无法通过学校的一次干预得以解决,因此,开展干预效果检测和追踪是十分必要的,实时关注干预后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否得到有效缓解,防止危机复发反弹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对于一些单亲或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也无法通过一次干预得以解决,还需要长期的干预和帮助,对于这类学生的心理状况要长期追踪,做好实时干预的准备。
(五)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
1.明确危机干预对象
新入学的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风险人群,他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数据档案库,采用科学的评估测量标准,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重点关注。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将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预警系统,并长期观察其心理动态。
在专业心理咨询过程中总结学生的心理问题,重点关注此类学生,为其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资源库,定时回访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应对突发情况时,依据前期积累的数据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心理危机的诱因多种多样且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心理干预主要分为个别咨询服务和群体引导两大类,对于内心敏感且心理危机较严重的同学,可以采取心理咨询师单独约谈的形式,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一对一辅导有利于提升干预效果;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可以采取群体引导的方法,将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聚集起来,开展团体训练,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解决办法,共同走出困境。另外,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外,还可以发展壮大辅助队伍,动员存在心理危机学生周围的人一起行动,例如,班级其他同学、班主任、辅导员、家长等,大家团结一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让这部分学生在与朋友、老师、家人的交流中受到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己克服心理危机。
3.健全相關危机干预制度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为保障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例如,班级心理委员宣传监测制度;高危人群上报控制制度;学生咨询反馈制度等。保障班级、院系、学校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畅通,真正做到班级早发现、学院学校早干预,将心理危机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四、结语
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高但心理较脆弱,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应尽快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及时监测学生的心理状态,必要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全方面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迪,王善虎,钟文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5):75-78.
[2]艾波,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36.
[3]任云.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模式分析[J].大学,2021(10):76-77.
[4]王敬.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及解决措施[J].心理月刊,2019,14(24):4-6.
[5]王双双,张文熙,韩浩.“双院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J].心理月刊,2020,15(22):60-61,83.
[6] 丁艺雪,王晓梅.常态化疫情防控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创新[J].中国高新科技,2021(1):147-148.
[7] 于瑛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9):71-72.
[8]焦波.从细微处着手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基于一例心理危机学生的案例[J].家庭生活指南,2018(8):167.
[9]徐乐薇,贺鹭.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变化——评《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9):1276.
[10]颜青.略谈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健康教育干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146.
(责任编辑:刘洁)
基金项目:第二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疫情防控常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机制分析”(2022WSYJ100603)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小军(1979—),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西方文学。
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risis
Jiang Xiaojun
( Xi'an Translation Institute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ampus mental health crisis ev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are on the rise.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faced with stressful events in lif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ndurance is weak, and they are prone to mental diseases. Serious mental diseases even manifest as external physical crisis events, such as self-harm, suicide and other dangerous behavi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the practical level of intervention i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warn the school'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vening in the mental health crisi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aiming at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mental health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grasping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me, and tak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risis intervention; Analysis of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