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中“语”:《中华制面》第二季河南篇解说词特点探析

2024-03-07 08:32范锦宜
科学导报 2024年12期

范锦宜

关键词:《中华制面》;河南篇;解说词

《中华制面》一集为一个省份,走遍全国28个省份的二三线城市的面馆,逐步探寻中华最本土的面食记忆。该纪录片第二季第一期介绍的是河南烩面,其解说词生动有趣,具有极强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魅力,同时配合画面与音乐,创设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将河南的人情味同时注入其语音美与节奏美中,解说员深沉的声音与情感的沉淀相互和谐统一,让解说词更具魅力。

  一、解说韵律之美创设意境

“韵”作为汉语口语中最典型的审美维度,代表了构成“听觉点”的关键——静态、微观的语音之美。纪录片解说词中的“韵”,概括来说就是一组口语中相同的乐音能互相呼应产生和谐的音响,即解说词的口语在诉诸听觉而引发的美感。在本集解说词中,讲究押韵跌宕起伏,产生和谐乐音;词汇错落有致,把握语音的节律美;多用日常表达,解说自然亲切,朗朗上口。

讲究押韵跌宕起伏,产生和谐乐音。押韵,同“压韵”,在句子中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平仄统一,使其读起来产生铿锵和谐感。在本解说词中,押韵的使用众多,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及态势。如在描述羊肉烩面的煮面步骤中,解说词为“芝麻酱裹挟着羊肉粒,黏稠的酱汁先行打底,传统按份入锅太过矫情,大锅烹煮看似方便,实则是对制面人的极大考验。”在此句中,“粒”“底”押“i”韵,“便”与“验”押“ian”韵,押韵在解说词中的巧妙运用,使得原本平缓的解说词有了节奏感,使得解说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再如洛阳浆面条的收尾句:“阁楼之上,会智一家的浆面也端上了饭桌。任慧智把老街浆坊面馆的根扎在了城里,在此静静守候。让曾经在这里扎过根的人,有个盼头。”其中“走”“候”“头”都押“ou”韵,配合解说员深沉舒缓的声音,温情和谐,突显洛阳老街的烟火气以及老街街坊的情怀与坚守。

词汇错落有致,把握语音的节律美。本篇解说词的句型呈现长短句排列的特点,并且注重句与句之间平仄的整齐划一,朗读者在朗读时可天然形成一种音律的美感,长短句之间字数的不同造成了每处停顿时间的不同,因此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再配以简洁明快、舒缓的背景音乐,给观者以美的享受,并使得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纪录片情景中。词汇错落有致,也造就了解说词中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美感,也就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效果。如“将辣椒倒入羊油中翻炒,用羊油反复浇灌辣子,在大勺的充分搅拌下,让辣子充分吸收羊油的味道,出锅后的辣椒,每一寸肌膚都被羊油包裹。最终,辣椒在机器的碾压下完成了形态的变化。”此句长短句交错使用,三个短句描述的是制作羊油辣子时三个连贯的动作——“翻炒”“浇灌”“搅拌”,语言简练却富有节奏,连用读起来更具表现力。

多用日常表达,解说自然亲切。解说词在传递过程中声音的表达占据很大一部分。《中华制面》以中华各地面食作为纪录片的选题,面向的是普通社会公众,解说词应真实可信且贴近大众生活。《中华制面》使用了大量的口语表达,让观众亲切地融入内容,更加接地气,便于理解与接受表达意图和呈现的画面。同时,解说词中所谓的口语表达也不完全近同于生活中的口语,而是表达者深思熟虑去营造出来的口语化的修饰表达,更是有声表达的一种自然的表达层次,通俗表达的同时也不会感到低俗,自然的同时也会感到表述的真实精确。如在介绍方城羊肉烩面时,其中提到了方城的羊,其表述生动风趣,自然亲切。如“羊们相信跟着这位直立行走的头羊,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但人与羊的悲欢有时候并不相通。当羊还在乐呵吃草时,人已经开始思考哪一部分的羊骨最适合熬汤。”其中“光明的未来”“悲欢并不相通”“乐呵”等表达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运用的,同时也带有一点幽默感,增添纪录片的趣味性。

  二、解说同期声配合增添活力

在纪录片中,解说词与同期声同为听觉语言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期声可以为解说词的深入说理进行铺垫,为其增添了活力和感情色彩,而解说词也为同期声提供了说理的落脚点,强化了同期声在纪录片中的表意作用。解说词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势必需要考虑解说与同期声之间的配合,使纪录片中的听觉语言更加完善。《中华制面》解说词与同期声配合良好,使纪录片更加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增添活力。如描述洛阳浆面条的浆水制作过程时解说词说到“洗净后的绿豆手指一捻,豆皮即可掉落。绿豆和水打碎引入浆池,然后将前一天已经发酵好的老浆引入浆池,老浆中的乳酸发酵更浓,能加快新浆变酸。”此句加入了画面中筛绿豆时的真实声音,豆子与豆子、豆子与簸箕间相互碰撞发出的“沙沙”的声音,还加入了浆液发酵时的气泡爆破的声音,使得解说词的描述更加真实可感,身临其境,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添活力。

此外,由于纪录片解说词并不能独立成章,其所具备的间隔性特征要求同期声来填补其在叙事过程之中的断点,使解说词的表达更加顺畅且符合逻辑,而能够满足同期声填补断点需求的往往是采访。在本集中就存在大量的采访同期声对解说词进行补充并顺连解说前后画面,填补了解说词中的叙事断点,使介绍更加完善详细,也对河南此地的刻画更为形象具体。如在开头对饭馆的介绍中插入了与连霞的对话:“方城好烩面,连霞来传承。为了这一信念,我一直在努力。”此句点明了纪录片介绍主体画面以及为后续讲述连霞所做的各种事情做了铺垫。在介绍羊油辣子制作过程前也插入了连霞的采访背景音:“我们的辣椒油居然不上火,不相信吧!”为后续讲述在羊肉辣子中加入多种药材的片段设置悬念,后续再进行补充。

  三、解说与音乐搭配丰富情感

在纪录片短时多集的制作背景下,音乐在纪录片解说词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果能够恰当地考虑和融入音乐元素,可以在叙事时达到情感渲染的效果,丰富情感表达。《中华制面》画面制作精美,富有氛围感;解说词也较为生动有趣,其配乐选择了以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爵士乐为主。在开头选取的爵士乐中有一句歌词为“我见到了我的挚爱,她是如此白皙、如此可人。”配以司机靠着面包车的车头,手捧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烩面,大快朵颐的画面。歌词中的“挚爱”在此章节中可被看作为是司机们至爱的“羊肉烩面”,后续的解说词就开始介绍高速公路出口旁的烩面馆,提到“连霞饭店是一家高速公路出口旁的烩面馆。打两个商务电话,谈几单出口生意,来一碗烫舌的烩面,是司机们一天最放松的时刻。”与音乐和画面交相呼应,同时也体现了方城人对于烩面的热爱。结尾的配乐是《听见你的微笑》,而解说词最后也提到了“老城味道的驿站”,舒缓的音乐节奏下解说员缓缓道出“与爱人共进的烛光晚餐,和老友分食的快乐时光,多吃一点让自己快快长大,最后把啤酒饮尽,老城的夜也就了然而去了。”此句配以顾客吃碗面微笑离开的画面,三者协调统一,也展现了老城的温情与街坊们对老城浆面条的情怀,在丰富解说词情感表达的同时也增强了纪录片的感染力。

  结语: 

一部优秀纪录片不局限于富有逻辑的镜头语言、深刻新颖的立意、完整的框架结构及流畅的起程转折,更要有与纪录片画面紧密衔接的解说词。《中华制面》作为一部富有代表意义的美食纪录片,注重解说词的撰写与表达,追求韵律美以创设解说意境,配以和谐的同期声与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增添表现力与感染力,这也是本纪录片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张蓉.纪录片解说词的口语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李善静.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的修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

[3]李昭霖.从《人生第一次》看网生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艺术[D].长春理工大学,2023.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