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琨 江中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强化高校政治监督,既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找准政治监督的发力点,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在“关键少数”上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不断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2021年3月,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强调把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监督检查。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部分明确提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深入了解“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依规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督促“一把手”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增强监督实效。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等要求,综合运用谈心谈话、参加会议、分析研判、廉政意见回复把关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政治监督。聚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等,增强主动监督、相互监督的政治自觉。
在贯通协同上发力
做好政治监督,必须形成上下联动、责任贯通的机制,打好“组合拳”。要构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健全高校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高校党委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强化政治监督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主动担起政治监督的主体责任。高校纪委要督促“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各相关职能处室要发挥协同作用,对组织人事、审计财务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形成由党内监督、校内巡察监督、师生员工监督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工作体系。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协调小组要充分发挥功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工作协同,健全主动发现问题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
在精准持续上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把监督贯穿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项工作,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要积极优化监督效能,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等多个环节,关注人、事等多个维度,提升监督精准度。要紧盯“关键少数”,阶段性更新、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加强数据信息化建设,对领导干部基本信息或关联性数据进行全面、精准的判断、分析,提前预警风险点,达到靠前监督的目的。要关注重点问题,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对发现的工作疏漏、制度缺位等情况,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书,对廉政风险问题做到早提醒、早纠正。要精准施策,做好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近几年,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部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高校要充分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警示教育工作,杜绝类似行为再次发生。要加强指导,发挥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作用,进一步调动高校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积极性,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监督体系,将日常监督贯穿整个教育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干部培养上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强化高校政治监督,要不断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干部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信访处置、党纪法规知识和实践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围绕理想信念、履职尽责、规范用权、防范风险等重点,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完善选人用人标准,根据纪检监察工作专业性强的特点,选拔政治素质高、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要关心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完善纪检监察干部成长和流动机制,为纪检监察干部创造多岗位锻炼的机会,着重输送纪检监察干部到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工作,鼓励纪检监察干部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作出更多贡献。
总之,高校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坚决破除空泛式表态、应景式过场、运动式造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摘自《中國教育报》2023年10月26日5版)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