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丽 季 盈 周 寰
自开展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试点以来,成都高新区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企业创新积分制首批试点推广工作会”部署要求,系统构建“一套评价体系、一批参评企业、一个平台系统、一批应用场景”“四个一”工作推进体系,并结合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建设并发布了“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2022 年共引导组织6767 家科技企业参与企业创新积分评价,参评企业数量全国试点高新区第一;通过金熊猫“积分贷”已为643 家(次)创新积分企业(仅含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逾102 亿元纯信用贷款额度;通过“积分投”助力参评企业获得股权融资超过60 亿元。
成都高新区创新积分试点工作科学准确评价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对科技企业“看不懂、看不准、看不透”的问题,推动建立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试点工作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充分肯定,取得“参评企业数量全国试点高新区第一、积分贷放款额度全国试点高新区第一”的成绩。
围绕“定量评价、精准支持”导向,科学确定“金熊猫”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实现科技企业量化评价和精准画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四个突出”:突出服务本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参照科技部火炬中心设置的20 个核心指标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增加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未上市公司估值/上市公司市值等21项地方特色指标,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特色性。突出人才第一资源,评价模型增大人才、知识产权等评价指标的得分权重,引导高层次“四派”人才等科技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突出指标精细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二级指标权重,根据评价企业所在行业不同,实行不同比例赋权,切实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突出减轻企业负担,现行评价指标所有数据来源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无须企业填报,减轻企业“隐形”负担。
2022 年,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聚焦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广泛接入多类别参评企业,从5.6 万余家科技企业中选取6767 家,按照企业类型、行业、成立年份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如表2 所示)。从企业类型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3120 家)和高新技术企业(3312 家)是参评最多的企业类型。从产业领域来看,新经济企业(3666 家)和电子信息企业(1833 家)排在参评企业前两名。从成立年限来看,成立5~10 年的参评企业数量达到2904 家,远超其他成立年限企业。参评企业的选取及分类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高度吻合,有助于尽快识别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初创企业。
表2“积分贷”参评企业分类情况
建设发布“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汇通共享分散于各部门的权威信息数据,更精准、更早期地识别发现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两个打通”:打通各个公共平台,系统由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按照市场化机制开发建设,与成都高新区企业服务平台“高新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实现“一号管理、一网统揽”。打通各类市场主体,参评企业可直接登录“高新通”服务平台和“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进行政策查询、服务对接、政策申报等;合作签约金融机构可查询企业基本信息和创新积分得分情况,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撑;政府部门可查询科技企业所有数据信息、匹配各类支持政策,推动政策及服务供给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
通过不断强化对创新积分应用场景升级拓展,实现特色化应用场景供给,切实引导创新资源向优秀参评科技企业集聚。应用场景实现“五大创新”:创新发布“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榜,公开发布包括创新积分总榜、生物医药企业榜、电子信息企业榜、新经济企业榜、雏鹰企业榜、瞪羚企业榜、积分跃升榜7 大榜单,实现按产业领域、按成长阶段、按动态表现精准呈现企业画像,550 家企业进入创新榜单[1],有效发现潜力科技型企业,携手创投机构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创新推出科技企业“积分贷”金融产品,为企业制定个性化信贷服务方案,围绕“积分赋能风控”,将“金熊猫创新积分”纳入银行授信额度衡量指标体系,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参评企业提供50 万元普惠性基础授信,累计金额33.8 亿元;围绕“积分换额度”,通过执行以存量客户数据建模分析,执行1 分=2 万的预授信额度,实现“金熊猫创新积分”与“积分贷”信贷额度的量化转化;围绕“积分降成本”,通过执行创新积分授信企业积分增加贷款利息降低策略(如成都银行对积分在350 分及以上企业,降低年化利率至4.2%,比200~350 分的企业年化利率优惠0.3%),实现积分省利息,已为643 家优秀积分企业提供超过102 亿元的无抵押、低利率的纯信用贷款额度,户均放款金额超1500 万元,平均审批在5 个工作日内,年利率不超过4.5%。创新打造股权融资“积分投”场景,通过与策源资本、川创投等投资机构合作,构建企业与投资机构直接对接平台,策划开展“金熊猫”融资课堂、“金熊猫”路演汇等系列品牌活动,2022 年助力参评企业获得股权融资超过60 亿元,单轮亿元以上股权融资企业12 家,创新积分榜单企业成功上市6 家。创新开展政策差异化精准化推送,根据创新积分分值和标签,对参评企业实行政策差异化、精准化推送,持续落实各项政策在线申报和“免申即享”,兑现资金超1 亿元。创新构建“科技企业办公载体空间对接”直通车,上线科技金融大厦等13 家科技载体信息,搭建参评企业在线提交载体需求信息渠道,匹配专业运营团队为参评企业匹配合适的载体空间。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成都高新区创新积分试点工作在数据汇总、应用场景、覆盖范围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一是部门协同有待加强,对参评企业各维度数据掌握还不够详实,税务、行政审批、统计等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共通不够深入,数据来源还需丰富,难以全面掌握企业各维度数据,亟需联合打通企业数据资源共享渠道。二是实际使用仍有瓶颈,现行评价体系尚不能充分反映企业对产业链的支撑能力以及对成果转化的承载能力,对政策支持的导向作用有待增强;创新积分信息的更新频率为每年一次,在及时性方面尚不能满足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等的使用需求。三是应用场景有待拓展,苏州高新区对创新积分排名靠前企业给予职工子女就学保障、一定额度免费招聘服务等其他增值服务,南京高新区按照创新积分分支排序给予企业最高3 万元奖励,大连高新区将创新积分作为区内科技项目申报评选的加分项,相比之下,成都高新区目前仅“积分贷”、科技企业创新榜等场景较为成熟,仍需加快探索创新积分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应用。四是覆盖范围仍需扩大,在调研中,成都高新区部分企业表示尚不了解科技企业创新积分的基本概念、指标构成、主要用途,部分企业表示不清楚“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的使用方法,因此存在一定数量的企业未曾参与创新积分评价,导致企业创新积分体系未能全面反映区内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
建议在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指标基础上,构建紧密契合全市战略、精准反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绩效、充分体现产业和区域特色的市级企业创新积分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推动市区联动开发数据融汇、通查通办的成都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建立完善企业信息管理、创新积分计算、政策匹配推送等重点功能模块,加强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实现评价指标所有数据来源于职能部门、无须企业填报。
建议在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省级高新区以及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推动试点区域加快推进创新积分评价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探索构建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药等重点产业链的创新积分评价“子系统”。加强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解读培训,引导企业和园区重视创新积分、参与创新积分、用好创新积分。
建议定期发布成都科技企业创新积分总榜、高新技术企业榜、重点产业链企业榜、吸纳成果转化活跃榜等特色榜单,健全优质项目发现和资源对接撮合功能,鼓励银行、创投等机构“按榜单找标的”,加强金融“活水”对科技企业的定向支持。探索将创新积分作为科技金融授信、投资的重要参考,推动“政金企”协同开发更多基于创新积分的精准信贷产品和投资服务,实现“积分赋能风控”“积分对等额度”“积分降低成本”。
建议依托企业创新积分,设立遴选标准,建立创新积分优质企业库,按照区(市)县、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等维度,遴选一批入库企业,联合业务、财务及法律专家分领域对重点入库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匹配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支撑政策,提升为企业按需定制政策包、服务包的科学性。要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自我造血”能力,对于财政资金应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占比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研发能力强的科技企业[2]。探索将创新积分作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或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的加分项,对高积分企业在用地、用房、用电、用能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或优惠支持,统筹放大对高积分企业的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