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并科学应对统编语文教材舆情

2024-03-06 01:53荣维东唐玖江姜美茹
中学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舆情教材评价

荣维东 唐玖江 姜美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强调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1]自2016 年统编语文教材被投入使用以来,各类报刊文章总体上的评价是正面的,但是互联网特别是自媒体方面往往充斥着较多的负面舆情。语文教材建设需要倾听包括网络自媒体在内的各方面的声音,但近年来网络媒体强势介入、裹挟民意、混淆视听的现象格外突出,已经对正常的语文教育教学和教材编写修订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负面影响。统编语文教材的这些舆情具有什么特征?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并科学应对这些舆情?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统编语文教材舆情问题概述

笔者组建了包括高校教师、中小学教研员和研究生在内的调研团队,基于学习强国、中国知网、哔哩哔哩、微信、微博、百度、抖音、小红书、知乎这9 个媒体平台,选取2016 年以来广大网友、一线教师、学者、家长、自媒体对统编语文教材的评论内容和官方媒体的有效回应443 条。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统编语文教材舆情统计结果简表

通过总结分析,这些舆情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负面评论数量多、分布广

负面评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多,调研发现,公众对统编语文教材的评价以负面评价为主,负面评价占评价总数的72.69%,共计332 条。二是分布广,散布于除学习强国以外的中国知网、哔哩哔哩、微信、微博、百度、抖音、小红书、知乎这8 个媒体平台。

2.主体广泛,水平差异大

关于评价主体,一是人群广泛。9 个媒体平台的发声人群涵盖教师、家长、学者和自媒体(广大网友)这四类评价主体。二是水平差异大。评价质量最高的当属专家学者发表的收录于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它们论据充分、建议中肯;其次是教师和家长,这两类评价主体分别就自己感兴趣和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面提出意见,如教师关注备课负担、家长在意课外推荐书目的购买等;而部分自媒体的评价主题零散、语言随意,往往缺乏理据,是本次调研中无效评价最多却又影响最大的群体。

3.主题集中,观点撕裂

关于评价内容,一是主题集中。评价主体主要将目光聚焦在插图设计、选文的增删与修改、价值观偏差、梯度失调、推荐书目、夹带私货这六大主题上,涉及其他主题的评价仅70 条,占评价总数的15.80%。二是观点撕裂。评价内容方面的舆论分歧较大。正面评价方面,六大主题中呼声最高的是教材的插图设计,占评价总数的14.45%。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这些插图富有审美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负面评价方面,广大教师认为教材在选文方面存在中外古今内容比例失调、大面积删除经典篇目、过度政治化和去语文化的问题。部分以教师群体为主的网友认为相比于旧版语文教材,统编语文教材选文删改幅度较大,加重了广大教师的备课负担,该评论占评价总数的6.77%。同时,部分学者对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跨度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这占评价总数的6.32%。最饱受争议的负面评价则主要集中在选文不当和价值观偏差方面,分别占评价总数的29.12%和15.12%。自媒体作者认为教材在价值观上存在欧美意识形态入侵的问题。家长群体最不满的是教材“夹带私货”,认为教材推荐的课外书目质量不高,其引导学生购买不适合阅读的课外图书的背后存在利益灰色地带,该评论占评价总数的4.29%。

二、正确看待统编语文教材舆情问题

1.多数舆论无中生有地赚取流量

语文教材涉及国家事权,需要正确的政治站位和意识形态,但同时更需要以专业人士为主导落实学科教育目标。研究表明,语文意识形态教育涉及政府管理部门、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他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2]因此语文教材建设要积极倾听各方合理的诉求——大众要捍卫“典范”,教师要关注教学,自媒体要谋取利益,专家要科学分析,官方媒体要为正义发声。多元主体积极关注语文教材,客观上是一件好事,有利于语文教材的不断修订与完善。然而,很多网络舆论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甚至造谣生事,充满偏激、片面之词,如“愚公破坏生态环境”“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牛郎织女》写牛郎偷衣服、窥仙女戏水不合适”“《水浒传》是名著中彻头彻尾的水货”等。很大一部分自媒体人缺乏起码的调研,道听途说,胡编乱造,其背后往往是高流量带来的经济利益驱动。有些网络推手恶意操纵舆情,助推普通公众盲目跟风,尤其是对一些意识形态的敏感话题捕风捉影、上纲上线,引发公众过度反应。如宣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严重西化”甚至“极端亲美、媚日,仇恨中华民族”“我们的语文教材大概是美国人编写的”等属于言过其实;“中学语文教材删除《满江红》”“鲁迅10多篇文章陆续从语文课本里被下架”等属于无中生有;“清华教授:教材越改越烂,爱国英雄被遗忘”等属于断章取义。针对这些以“爱国”“民粹”为幌子,其实充满错误、偏激、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予以驳斥。据统计,该类舆论占评论总数的71.30%,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干扰了正常的语文教育秩序。

2.多数舆论不懂语文教材选文的多元功能价值

研究发现,选文修改是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也是语文教材编写的关键环节,不得不慎。但语文教材文章的选入或删改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工作流程,并非哪些人的个人意志,而是教材编写组的专家学者反复审议协商的结果。多数舆论制造者缺乏专业常识,自以为是,信口开河,据分析,63.80%的负面舆论并没有理解语文教材选文的教学功能或删改意图。殊不知,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引子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选文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有的是定篇,需要学生全面学习,吸收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我们自然需要慎重选择;有的是供学生学习借鉴的范文,并非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我们只需关注其教学价值即可,无需上纲上线;有的只是例子和学习材料,我们要关注的应该是它所包含的语文知识和思想内容,其他并非学习的重心和主旨。这些不同的功能决定了选入教材的文章不可能一成不变。

语文教材选文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与生活中真实多样的语篇接轨,因而,并不是名家名作就一定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而且,教材除了选文系统外,还有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和活动系统,它们对某篇选文的价值取向、内涵和功能往往都有相应的提示、说明和引导,抛开这些内容系统而单纯地对选文评头论足是极不专业的表现。有研究表明,教科书选文变化涉及时代发展的影响与需要、学生成长的适切性要求、语文教科书本身性质决定等因素。[4]很多自媒体作者不具备起码的专业知识便在政治性和意识形态上煽风点火、大做文章,因而我们须得明辨是非,理性对待多样性的舆论。

3.多数舆论主体不具备语文教育的专业性

据统计,85.40%的舆论存在政治化、简单化、片面化甚至误读的现象,未认识到语文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多数自媒体作者的知识水平有限,不具备判断选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经常闹出专业上的笑话。如要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删除“租界”二字;指责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船长漠视生命;不理解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是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的反讽手法;甚至还出现《背影》《愚公移山》《竞选州长》等一些经典篇目被无端质疑、名著中的人物不能叫“礼拜五”等荒唐说法。

或许是因为人们从小接触语文知识,导致评论语文教材的门槛相当低,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这是相当反常的。而我们很少见到普通公众对数学、物理等教材的批评,因为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是该方面的专业人士,一旦评价便会漏洞百出。因此,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修订还是应该以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专家的意见为主,其他意见仅应作为参考。

三、关于科学应对统编语文教材舆情问题的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专业立场,防止某些自媒体的民意绑架

很多批评教材的舆论影响了教材编写工作的正常进行,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主管部门要冷静、客观地应对。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语文教育专家和官方媒体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避免专业和公正淹没在互联网中。如近期针对网民提出的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的建议的舆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从文学价值、批判性阅读、教育价值等三方面作出科学回应[5],这就充分彰显了专业性。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建立舆情风险监管机制,优化舆情引控策略,使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平等交流;建立长效协商机制,确保能够客观、专业地应对广大网友的偏激意见,做好与社会公众沟通解释的工作,从而推动教育舆情的良性互动,谋求各方在舆情事件中的最大共识[6];特别是要多与各级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合作,坚决从严打击发布涉及统编语文教材的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自媒体,依法、依约处置自媒体造谣、传谣的突出问题。

2.教材编者要完善编写机制,提高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水平

教材编者应当加快语文教材专业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编写机制。首先,教材编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严格对待语文教材的编写修订、审核把关、出版发行、选用使用、检查监督等工作,特别是审核时要严把政治关、科学关、适宜关。其次,教材编者要抓住2023 年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修订的契机,全方位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这一最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排查现行统编教材的选文,完善选文标准,提升选文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将部分确实存在问题的选文替换为更加优质的选文;编写和修订部分助读系统,对选文的目的、功能、内容、教法作出具体指导;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建立语文教材选文资源数据库,甄选古今中外高质量的各类选文,并邀请多方面专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形成科学、合理的意见征询机制。最后,教材编者要广泛运用教材编写的科学理论,创新语文教材编写的方式方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教材编写建议,尤其要更多地以学生学习的视角来编写和修订语文教材,呈现必不可少的语文知识。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明确了、具体了、足够了,才能有效减轻语文教师的备课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7]还要确保教材内容不存在各类歧视,也不存在各种商业广告。总之,教材编写要广泛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使出版的教材经得起科学推敲和质疑。

3.专家学者要强化科学研究,有力支撑语文教材编写和舆情应对

有论者指出,“多年以来,由于教育科研工作的严重滞后,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更为薄弱,造成语文教材改革工作进展缓慢,成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之一。”[8]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薄弱情况,专家学者要强化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关于语文教材的研究,用科学的研究结论为语文教材编写提供技术和学理上的支撑。

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使用调查反映了教师群体的如下5 点期待:教科书对地区的教学适应性有待提升,选文的均衡度可以适当调整;教科书知识系统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有待完善,教学资源需要增强使用的便捷性;教科书要促进教师完成教学转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单元学习任务;教科书要注重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教科书使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侧重引导教师更新观念和提升能力。[9]这种源自一线语文教师的反馈意见特别宝贵,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为语文教材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有研究者主张建构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三维体系——语言文字取向、价值取向、教学取向[10],为选文标准的完善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还有专家学者运用德尔菲法,基于“四维度—四视角”教科书评价框架,形成4 个维度、10 个子维度和39 条评价指标的中学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有4 个要点:内容选择维度着重对所选知识和选文的评价;学习设计维度强调围绕学习任务设置情境和支架;组织呈现维度强调做好单元内和单元间的组织和协调;表征编排维度强调关注多模态文本的作用。[11]这一科学性和专业性极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无疑能够为语文教材编写和修订指引正确的方向。另外,一旦舆情再出现,专家学者也要发挥专业优势,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相关舆情应对工作。

4.语文教师要提升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类备课、研修和培训活动,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要发挥创造力,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适度的“二次开发”,要对标语文课程标准,用好语文教材。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改造性甚至创造性地使用现行语文统编教材则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要立足核心素养教育,制定素养本位的教学目标;二要创新学科实践,推进教学方式变革;三要重视学习资源开发,开展跨学科学习。[12]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立足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做好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某些言行作出理性的审视,避免将文学艺术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混为一谈。例如,针对《水浒传》中某些人滥杀无辜的行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其放在作者构建的情境中看待,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情节,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价值取向,由此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5.普通公众要增强批判性思维,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包括自媒体、网友、家长等在内的普通公众,要增强批判性思维,做到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以正确的途径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家长若认为教材推荐的课外书目质量不高,会引导学生购买不适合阅读的课外图书,可以向任课教师、相应出版社、相关专家学者反映或咨询,如果提出的这个意见确实很有价值,或许还能推进语文教材的改进。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上发言也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批判性思维”亦称“审辩式思维”,通常指一种有目的、反思性的思维过程或判断力。它通过对证据、概念、方法、情境和标准等的仔细而公正的考察来决定该相信什么或该采取何种行动,包括认知技能和精神气质两个维度,前者的核心技能主要有解释、分析、评价、推理、说明和自我调整等,后者主要指求真、思想开放、善于分析、富有条理、信任推理、好奇、明智等。[13]《礼记·中庸》也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是相通的。互联网上的信息真伪难辨,普通公众要增强鉴别力,提高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数字素养,强化推理、论证和调查研究,正确区分事实与观点,用事实和证据说话。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专业问题,普通公众要多听专家学者的专业意见,逐渐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

猜你喜欢
舆情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材精读
舆情
舆情
舆情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