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红,肖光清,刘红梅,丛振娜,吴涛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663)
200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提出了高校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1]。“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的提出,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奠定了理论基础。2004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广东考察时,对“三全育人”给予了具体的强化[2]。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了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育人理念的重要性[3]。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精神,指出要坚持“三全育人”,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出台,大力推动了“三全育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学校的积极推动下,“三全育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4]。
“三全育人”是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教学、全过程反馈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我国最新推出的一种教学理念[5]。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技能,也可以得到品德的熏陶。这种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推动我国人才素质的提升[6]。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指出:“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7]。201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继续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构建数字化校园,实现优秀的信息化教学新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教育模式革新,提升教师和管理者信息素养,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教育方法的改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更广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8]。
目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各种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将信息化教学和常规教学的优点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的掌握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线上”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能够协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线下”不仅仅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而是基于前期“线上”的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借助“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拓宽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了在线教学资源的核心价值[9]。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教育资源的多元化,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认真学习、激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10]。
大多数中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为欠缺,没有高远的志向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然而,他们的思维活泼,自主动手能力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我们探索了药用化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充分开展“课前自学、课中互动、课后拓展”的教学活动,实现思政教育有机浸润的育人效果,实现“三全育人”,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三全育人”的政策方针,制定了《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本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深化“三全育人”提供了政策支持,提高了教师潜心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基于“三全育人”以药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药用化学基础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校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药用化学基础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课程内容的选取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紧紧围绕医药卫生类专业的需求,又考虑了中职对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资格证书的要求,突出能力培养。药用化学基础作为药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由多个素材构成,课程内容符合药剂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资源“颗粒化”,支持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的开放与共享,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变化规律,养成发现、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药用化学基础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密切联系医药卫生类行业的实际需求,也考虑到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需求,将相关资格证书的要求融入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药用化学基础在线课程是一门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基础,由多种素材组成的在线课程,旨在满足药剂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颗粒化”资源支持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利用IT和数字资源,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的开放与共享,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深入理解物质变化规律,培养发现、分析、解决物理化学难题的技能,并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严格实事求是的科研心态。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中,强调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根据教学知识点深挖课程思政点,寻找制作相关的视频、动画资料,制作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其次在课程结构中搭建医药世界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校依托微知库平台建设的药用化学基础在线课程于2017年4月立项教育部项目药剂、药品经营与管理资源库建设的子课题;于2021年5月立项广东省质量工程在线课程。本课程在线资源丰富,该课程教学资源总数为1 592个,授课音频类22个;动画类100个;文本类132个;虚拟仿真类16个;图形/图像类353个;微课类77个;PPT演示文稿171个;视频类717个。本课程资源是面向社会开放,截止到2023年3月1日,药用化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注册人数达到10 554人,囊括了全国14个省市的55所学校的14个专业,该课程教学资源访问总数为797 433次,辐射面广,在我校乃至全国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过程中,我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的教育理念,设置课程教育和德育教育双重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本案例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依托“微知库”平台,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石雕像被酸雨毁坏的原因)、上传学习资料(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知识点的视频或动画)。学生可以通过微知库和微信群接收学习任务,并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大大扩大了教学的时限和空间。教师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发布课前小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有助于个性化辅导。
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完成预习,实现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可以锻炼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润物细无声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课前测验,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数据分析,为教师备课提供充分的依据,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教师从生活的实例着手导入新课,比如鸡蛋变质、钢铁生锈、剩饭腐败、燃放鞭炮、天然气用来做饭等,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观看视频并思考日常的现象,师生分析哪些反应需要加速,哪些反应需要减慢,并通过实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实践探索,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将实践现象和结论拍照上传到微知库平台,完成自评、互评和师评,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实验的乐趣和团队合作意识。实践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团结合作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通过抢答、选人及课堂考核等多种课堂活动参与评价,由学习平台自动即时打分汇总,教师实时获得考核得分,注重过程考核,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师通过微知库平台发布课后小测,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学平台观看视频、课件等,巩固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将课后拓展资料上传到微知库平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人为控制化学反应速度在生活、化工实践或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根据微知库平台的统计功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探索增值评价。通过增值评价,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了解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巩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卷面分数为依据,不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在药用化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顺应“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采用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涵盖课前课中课后,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效促进学习积极性。
探索增值评价。增值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积极关注分数较低、动手操作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有效实施个性化辅导,督促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教师及时地改进教学内容,促进课程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达成了教学目标。借助“微知库”平台丰富的课程素材与面对面的小组讨论,突破与强化知识的掌握,达成知识目标。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的练习,使技能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和游戏化,针对有问题的学生一对一地指导,实现差异化指导,达成技能目标。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强化精益求精、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职业需求,引导学生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正确认识与学科相关的社会问题,达成素养目标。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和药用化学基础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思政教育和课程教育的同向同行,产生1+1>2的协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了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领了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必有所用,要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发展上,不为金钱弯腰,不能将所学知识用在不法行为上,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精益求精及团结合作的职业素养。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师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覆盖课堂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通过增值评价,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进步,有助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升了学生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为了鼓励“三全育人”的全员参与,应该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参与者对“三全育人”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目前,“三全育人”的评价系统还不完善,缺少贯彻情况的跟踪,缺乏成果的评估,导致“三全育人”的形式化比较突出。因此,“三全育人”的评价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
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润物无声,便于学生接受,课程思政资料的收集也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与思想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身挖掘和渗透思政元素的能力,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针对中职生,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更容易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作用。课程建设中,教师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将思政点转化为声情并茂、丰富有趣的线上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还可以通过课程建设与相关企业合作,提升药用化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建设质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包含传统教育的优点,还可以满足学生独立、自主、个性化的网络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组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在线课程建设的视频、动画、仿真等信息化技术有效达成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思政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推动了课堂革命,有很大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