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化控药剂在沿海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2024-03-05 02:31崔军军陈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粒数株型施用量

崔军军 陈明

(上海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盐城 224153)

近年来,沿海地区机直播水稻倒伏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经研究发现,机直播水稻入土较浅、根系分布较浅,且水稻在生长中后期生长过旺,往往会出现群体偏大、基部节间明显增长、株高增加的现象,从而导致植株抗倒伏能力减弱[1];同时,沿海地区水稻在生长中后期常常遭遇季节性不利天气,造成水稻倒伏,加大机械化收割难度,给水稻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是沿海地区机直播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

水稻化学调控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2-4],化控药剂可以调节水稻生理机能、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植株抗逆性。在此背景下,笔者围绕不同化控药剂以及不同施用剂量开展相关研究,以期明确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株型、产量等性状的影响,并筛选出适用于水稻化学调控的安全高效药剂及其最佳施用量,从而为沿海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2年在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上海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试验田进行。供试田块耕作制度为稻麦轮作,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于2022年6月15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机械条播,行距为24 cm,每667 m2水稻基本苗数为14万苗。供试化控药剂为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烯效唑可湿性粉剂(两种药剂均由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施用化控药剂的种类和剂量不同,共设7 个处理,其中,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设3 个处理,即A1 处理(每667 m2施用量为20 g)、A2处理(每667 m2施用量为25 g)、A3 处理(每667 m2施用量为30 g);10% 烯效唑可湿性粉剂设3 个处理,即B1 处理(每667 m2施用量为15 g)、B2 处理(每667 m2施用量为20 g)、B3 处理(每667 m2施用量为25 g);另设CK 处理(喷施清水对照)。每个药剂处理设2 次重复,CK 处理不设重复,共13 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667 m2。

试验于2022年7月27日喷施化控药剂,此时水稻叶龄为10.0 叶、处于拔节期前,每667 m2水稻在田苗数为38.6 万苗。试验采用无人机喷施药剂,每667 m2药剂兑水量均为2 L,要求均匀喷施于水稻叶面。各处理水稻除了化控药剂施用不同之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且统一按照当地水稻常规生产管理执行。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1.4.1 安全性

于施药后7 d、14 d、21 d、28 d、35 d 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水稻是否有药害现象发生,如有,及时记录药害症状和等级。

1.4.2 株高与株型

于施药当天起,每隔7 d调查水稻株高1次,共调查8 次。在水稻成熟期,每小区取10 株长势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水稻植株,测定茎秆基部各节间长度、穗长、株高,取平均值。

1.4.3 产量及产量构成

于水稻成熟期进行取样,每小区取5点,每点面积为0.5 m2,测定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计算理论产量;同时,进行割方计产,测定实际产量。

1.5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软件处理数据,采用DPS 软件统计分析产量数据,利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化控药剂的安全性

经目测观察,施药后各小区的水稻生长状况良好,均无任何药害症状出现,说明供试化控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较好。

2.2 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株高是影响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株高范围内,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正相关关系[6]。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水稻株高在试验期间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在施用化控药剂后7 d(8月3日)调查,各药剂处理的水稻株高均低于CK;在施用化控药剂后14 d(8月10日)调查,在同一化控药剂处理中,中高浓度药剂处理对水稻植株的矮化效果明显高于低浓度药剂处理;在施用化控药剂后30 d左右调查,B1 处理、B2 处理、B3 处理的水稻株高明显低于A1 处理、A2 处理、A3 处理。

表1 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株型的影响

水稻茎秆形态结构特征与其抗倒伏性能密切相关。由表2 可知,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基部节间长度、穗长、株高均产生一定影响。与CK 处理相比,各药剂处理的水稻基部第一节间长度、第二节间长度、株高均有所缩短,以施用10%烯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在同一化控药剂处理中,高浓度药剂的抑制效果较低浓度药剂更为明显,A3处理、B3 处理的水稻株高较CK 处理分别缩短9.0%、13.7%。通过比较穗长可以发现,药剂处理的水稻穗长均有所增加,以施用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水稻穗长增加更为明显。

表2 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株型的影响

2.4 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在同一化控药剂处理中,随着化控药剂施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均呈降低的趋势(B2 处理除外)。其中,A1 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89.5 kg,较CK 处理每667 m2增产6.7%;B2 处理的水稻产量次之,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65.2 kg,较CK 处理每667 m2增产2.3%。高浓度药剂处理(A3 处理、B3 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分析产量构成可知,各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不显著,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变动。各药剂处理的水稻结实率均高于CK 处理;在同一化控药剂处理中,随着药剂施用量的增加,每穗粒数呈降低的趋势,A3 处理、B3 处理的水稻每穗粒数均低于CK处理,较CK 处理分别减少1.1、2.9 粒。

表3 不同化控药剂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化控技术已在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培育壮苗、促进分蘖、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抗倒伏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7-8]。前人研究表明,在适宜浓度下合理使用化控药剂,可协调水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优化水稻群体质量,增强水稻抗逆性,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最终提高水稻产量[9-11]。

本试验结果表明,化控药剂种类和施用量对水稻株型和产量均有一定影响。药剂处理的水稻基部第一节间、第二节间长度均较CK 处理缩短,株高也较CK 处理缩短,且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在两种化控药剂中,10%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株型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随着药剂施用量的增加,各药剂处理的水稻产量均呈降低的趋势(B2 处理除外)。其中,A1 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最高,B2 处理次之,高浓度药剂处理(A3 处理、B3 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显著低于CK 处理;在同一化控药剂处理中,水稻每穗粒数随着药剂施用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高浓度药剂处理(A3 处理、B3 处理)的水稻每穗粒数均低于CK 处理;各药剂处理的水稻结实率均高于CK 处理。各处理间水稻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部分药剂处理水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

综上所述,在水稻拔节前每667 m2施用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 g,可在降低水稻株高、防止水稻生长后期倒伏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增产效果;每667 m2施用10%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 g 对水稻有较好的增产效果,鉴于烯效唑的持久性强、化控效果显著,喷施浓度不宜过高,建议每667 m2喷施剂量不超过25 g。

猜你喜欢
粒数株型施用量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槟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