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创文物保护新格局

2024-03-05 09:56李倩倩
文化产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创文物

李倩倩

现如今,“互联网+”正在改变各行各业,其中就包括文物保护领域。依靠“互联网+”,文物得以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文物保护、文物教育等也逐渐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是大势所趋,是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现介绍“互联网+”的概念,从文物保护利用与互联网融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的作用,并从“互联网+文物保护”“互联网+文物利用”两大角度阐述“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发展路径,以助力文物保护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前,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利用文物,是我国文物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需要文物工作者对“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进行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方法,高效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概述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其主要特征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融合,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创新发展。我国当前的“互联网+”建设已较为深入,工业、金融、民生、旅游等行业已完成初步转型,同时,基于“互联网+”,诸多新兴行业得以诞生,然而仍有较多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够深入,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

对文物进行保护与利用是开展文物工作的重心,从工作内容的角度看,其具备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的可能,因此,要从“互联网+文物保护”“互联网+文物利用”两大方面实现对文物工作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既有助于利用数字技术解决以往文物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又能提高对文物的关注度,引导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文物的价值,使文物真正“活”起来。

“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的作用模式

“互联网+文物保护”

“互联网+文物保护”可以从整体上改变文物保护模式,首先是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于馆藏文物,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数字化建档,记录和保存文物的相关数据,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文物宣传工作的开展,提高受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受众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宣传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构建文物保护利用良性发展体系。

其次是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如建筑、石窟、壁画等,可以有效利用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检测文物本体及其周围环境的情况,以确保文物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中,并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起到预防作用。对于需要进行保护性修复的文物,则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文物的情况进行全方面检测,结合翔实的数据制订合理的修复方案,同时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在3D环境中尝试各类文物修复方案,以便为后续开展实际修复工作做准备,提高文物修复的成功率,提升文物修复的实际效果。

“互联网+文物教育”

以往的文物教育受地域的影响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文物教育均需依托文物本体开展,使得文物教育被限制在文物所在区域,其他区域的受众只能对文物背后的文化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加之许多文物并不对外开放,无法满足文物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文物教育手段较为单一,如果受众本身对文物没有兴趣,就很难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互联网+”则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博物馆等的兴起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受众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接受较高水平的文物教育。受众在接受文物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与文物进行充分互动,甚至以在线下难以实现的视角观看文物,这为文物教育的广泛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持。从传播层面看,“互联网+”时代文物教育的宣传效果普遍更好。借助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和普及性优势,通过媒体推广的方式可以使更多受众了解文物,促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比如,在有关某文物的报道出现后,相关部门可以推出文物教育相关纪录片。

“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动漫和游戏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受年轻人的喜爱。文物利用的主要目标是让更多人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因此,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实现文物利用的必要手段。

在游戏方面,央视新闻新媒体曾推出《我在三星堆修文物》小游戏。该游戏可以让受众通过进行简单操作体验文物修复过程,以此产生对文物的兴趣,加强对后续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关注。

在动漫方面,动漫《一人之下》中包含诸多中国元素,其中的许多宝物都是以现实中的文物为原型设计出来的。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文物与热门IP的融合,引导更多对IP感兴趣的观众将兴趣转移到文物上。北京东城文旅曾与动漫《一人之下》开展了“传承经典寻找北京”合作,通过让动漫中的主要角色在各个地标景点做出相应动作,扩大了文旅产业的影响范围,同步强化了年轻群体对文物的认知,在“互联网+”背景下展现了文物的利用价值。

“互联网+文物旅游”

“互联网+文物旅游”是指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在文物旅游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为游客提供相关服务。“互联网+文物旅游”模式能够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有效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近年来,数字博物馆快速发展,其可以帮助用户足不出户了解文物信息,并将难以在实际展览中展示出来的实物细节呈现在用户面前。因此,博物馆线上展览也颇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种形式既能缓解博物館的人流压力,又能降低文物的使用频率,对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营、促进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云展览”也能避免因人员聚集造成的安全风险,因此其成为广受人们欢迎的参观方式。

“互联网+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发展路径

打造文物保护利用人才队伍,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文物保护”模式从某种层面促进了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然而,文物保护工作专业性强、人才缺口较大这一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吸纳跨界人才的方式,打造文物保护利用人才队伍,缓解目前文物保护利用在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方面的压力。

以文物修复为例,“互联网+”背景下,文物工作者可以通过利用数字测绘技术、3D打印技术等高效修复文物。为了更好地修复文物,除了在社会层面吸纳人才外,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相关单位也可以与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合作,由其协助开展文物修复工作。对于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来说,承接文物修复工作同样是其打响品牌的重要契机。综合来看,“互联网+”背景下,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应当在国家出资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吸引更多企业或个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从而构建长期平穩发展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创新发展。

积极推动多元跨界融合,发挥文物多方面的价值

跨界融合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文物工作者应当积极推动多元跨界融合,使文物在科技、旅游、经济等方面发挥价值,形成稳定的跨界合作模式,将文物的内涵价值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或成果,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实现自给自足甚至盈利。在科技层面,文物可以成为应用与展示高精尖科技的载体,例如,可以在纪念馆、博物馆中借助AR等数字技术提升文物展示效果。相关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为纪念馆、博物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实现盈利,纪念馆、博物馆则能在应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文物的进一步利用,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构建起可以长期运行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模式。

文物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旅游则是文物发挥价值的重要途径。“互联网+”背景下,应通过构建数字文旅模式使文物价值实现最大化。纪念馆、博物馆中有部分受某些因素影响无法对外展出的文物;而数字旅游支持游客在虚拟环境中全方位地观赏文物,甚至可以进行模拟触碰等,这是传统博物馆旅游不具备的优势。另外,许多热门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旅游旺季的游客过多,而游客在汹涌的人潮中很难对文物进行深层次欣赏;“云旅游”则可以支持游客随时随地欣赏文物。除此之外,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关部门或人员可以与文创产品开发的相关企业合作,将热门文物作为IP进行二次创作,并通过开发出来的各类产品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创新文创产品,满足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受众对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兴趣普遍较高,且具备购买相应产品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文创产品的形式不够丰富、新颖,且缺乏创新性,在设计文创产品时,通常是对文物本体进行仿制。这种文创产品开发手段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为进一步发挥文物的经济价值,在“互联网+文物利用”的背景下,要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思路,着力丰富文创产品的种类与内容。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文创产品的开发无须局限于文物的实体特征。比如,工作人员可以依托博物馆的文物,打造数字版博物馆典藏集,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线上“云旅游”结束时附上售卖链接。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关单位或工作人员也可以与动漫、游戏、纪录片等的制作企业相联合,积极打造推广文物IP,以满足当前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完成文物IP的打造后,还可以围绕文物IP开发相应产品,如实体的周边纪念品等。总之,在进行文物产品种类与内容的创新时,可以参考现有其他领域的营收体系,充分展现文物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关联性,从而确保流行文化的受众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同时,对文物产生兴趣,从而为相关文创产品付费,进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文物保护和利用体系。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应当从“互联网+文物保护”“互联网+文物利用”两大角度着手,探索“互联网+”在文物修复、文物教育等具体环节的应用;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社会中吸纳相关人才,积极进行跨领域融合,创新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在新时代实现长远的发展。

(作者单位:梨园口战役纪念馆)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创文物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陶溪川文创街区
文物的栖息之地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不落灰”的文创
文物的逝去
铧芯文创
文物超有料
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