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缇
现探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这些困境可以采取的对策。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文化失落感、现代化冲击、价值观多元化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文化教育、加强对话和沟通、设置多元化课程以及公平分配资源等,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得以在现代社会继续繁荣,为保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我国宝贵的遗产和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其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的思想体系,以及在诗词、绘画、音乐等多领域创造出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多元文明互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出来,其不仅有助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有益的智慧支持。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概述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价值传承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其进行传承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社会共识,培养出德艺双馨的人才。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要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以便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通过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让年轻一代在学习中、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广国粹,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内涵,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发扬光大,得到系统性的整理,提高地位和影响力。此外,还应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和各类文化活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民间艺术和技艺。总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以便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如忠诚、仁爱、诚信等。这些价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民众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这对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等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这对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道德规范等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人们互敬互爱、互助互信,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素质。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面临的困境
现代化冲击
我们要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面临的困境,特别是现代化冲击。据统计,2019年已发现的中国古籍图书及相关手稿有逾百万种,约5200万册,但尚未整理出版的古籍却仍有90%,这表明古籍整理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一项在青年群体中展开的调查显示,约75%的青年人表示较少关注传统文化,约63%的青年人认为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冲击。首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商业利益驱动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忽视,长此以往,传统文化资源便遭到忽视甚至破坏,比如传统村落的大量拆迁。其次,受西方文化冲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一部分人尤其是部分青少年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目前约有85%的青少年把时间花在了网络社交上,这也使其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兴趣有所减弱。此外,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得传统文化难以通过教育实现良好的传承。据统计,只有约21.5%的中学及以下教育阶段纳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这导致青少年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十分有限。因此,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所面临的困境,力求通过立法保护、加大教育投入、倡导适度消费等举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助力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
多元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革、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现有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不同家庭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程度可能有所差异。这也意味着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水平较低。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媒体的多样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速。这虽然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同时也使得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易受到国际文化的影响,这可能引发其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从而造成传承方面的问题。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也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受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经济繁荣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發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可能会因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影响力。
文化失落感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一代往往更加关注流行文化和新兴技术,这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关注。许多年轻人可能认为传统文化对他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影响,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文化失落感。现代社会,流行文化、新兴技术等迅速崭露头角,传统文化则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比如,社交媒体等文化载体往往更多强调流行文化,而忽视了传统文化。这导致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生活中逐渐边缘化。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消失。例如,传统手工艺品、传统节庆、方言等面临着日益衰落的尴尬局面。
资源分配不均
在中国,教育资源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理工科等领域,传统文化教育所得到的资源支持往往十分有限。学校通常更注重科学、技术等课程的发展,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这导致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传统文化教育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另外,许多文化遗产相关单位和博物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面临着资源不够充足的问题。这使得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难以得到妥善保护,难以充分展示在公众面前。资源分配不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可能会因此失去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此外,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需要媒体的支持,但相较之下,流行文化更受媒体的欢迎。许多传媒单位更愿意投资流行文化以及较为娱乐化、商业化的文化产品,而不愿意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付出太多。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传媒资源存在不足,难以与流行文化等竞争,传承任重道远。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对策
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为了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应当将传统文化引入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这包括教授古代哲学、诗歌、音乐和艺术,以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能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来实现。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文学、电影、设计和表演艺术中,创作出新的文化作品,创新表达方式,从而吸引更广泛的受众。这有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演绎,使其与现代审美趋势保持一致。
社会参与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政府、社会组织和文化界应当鼓励举办各种传承活动,如传统文化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和庙会等。此外,社交媒体等也可以用于传播和分享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体验。
加强对话沟通
建立跨代对话平台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促进老一辈传统文化传承者与年轻一代之间的对话。为此,可以设立文化讲习班、座谈会、工作坊等,邀请传统文化专家与年轻人共同参与,分享知识和经验。这样的平台能够帮助年轻一代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使老一辈传统文化传承者了解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需求,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传播推广传统文化,将其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具体而言,可以创建文化网站、社交媒体账号以及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发布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包括文章、视频、音频等。通过这些内容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另外,还应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国际研讨会和文化艺术展览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认可,推进跨文化交流。
强化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便学生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除了书本知识外,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比如为其提供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和传统手工技艺等的机会。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了更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应鼓励教师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专业培训。此外,政府和学校可以设置奖学金和研究资金,鼓励文化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引入多元文化课程
学校应该积极引入多元文化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等方面的课程。引入多元化的文化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促进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和跨文明对话。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度研究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的需求。这些课程可以涵盖更广泛、更深入的主题,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音乐等。参与这类选修课程可以从更深层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們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公平分配资源
政府应当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支持,比如,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便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具备传统文化教育背景的教师。这能够让传统文化教育有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方便更多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政府和相关机构还应当为有关单位提供一定的资源和资金,用于保护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传承者提供资源和场地,用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借助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面临困境的当下,有必要采取多样化的举措,以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并与现代社会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灯塔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