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为馆藏文物保驾护航

2024-03-05 03:37郭珍
文化产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参观者馆藏文物

郭珍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是基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工作的重点,对加大馆藏文物保护力度,提高馆藏文物利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从阐述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基层博物馆现存的馆藏文物数据采集方式落后、文物数字化管理效率偏低、文物数字化资源应用程度不足以及文物数字化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更新文物数据采集方式、构建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扩大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应用范围以及健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机制,以期提高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水平。

基层博物馆是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文物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馆藏文物包括陶器、古画、瓷器、木雕等,这些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基层博物馆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馆藏文物保护面临着损坏文物修复难度高、实物展览安全隐患大以及参观人员制约条件多等问题,不利于馆藏文物的开发与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者的体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推进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向数字化保护转型发展,也有助于基层博物馆构建科学、高效的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新模式。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满足破损文物虚拟修复需求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许多破损文物,这给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保护不当、修复不到位等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降低文物的价值。而数字化保护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博物馆馆员可以利用3D扫描技术对破损文物进行扫描,获取文物规格、结构、样式等信息,再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破损文物进行虚拟修复,之后通过终端设备展示还原后的文物形象,从而实现对文物资源的长久保存。

满足文物展览创新发展需求

基层博物馆应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物展览服务,履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责。基层博物馆传统的文物展览方式以陈列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打造集音频、影像、文字为一体的展览方式,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数字时代下,基层博物馆的文物展览方式得到了创新发展,其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文物展览体验,使参观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等。此外,基层博物馆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举办线上文物展览,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观展需求。

满足馆藏文物全面保护需求

数字时代下,基层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馆藏文物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文物保护的数字化水平。基层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馆藏文物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高效开展藏品登记、藏品保管、藏品查询、藏品统计、藏品出入库管理、藏品分类管理等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管理能力,为优化馆藏文物保护方案提供依据。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文物数据采集方式落后

当前,基层博物馆在利用信息技术采集馆藏文物数据时仍以二维采集技术为主,只能获取文物的平面化信息,完成对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记录。基层博物馆受经费的限制,在文物数据信息采集中未能及时更新先进的数字化采集技术,制约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文物数字化管理效率偏低

部分基层博物馆虽然已经实施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但是对文物保护的数字化工作仍然停留在文物档案数字化管理层面,对数字资源的存储与利用效率偏低。现阶段,基层博物馆尚未针对文物保护建立起专门的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缺少可以进行存储、检索和利用的文物数字资源数据库,不利于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长效开展。

文物数字化资源应用程度不足

基层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整体偏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少先进的数字化资源展示平台。在此背景下,文物的数字化资源只能作为博物馆的馆内资源,而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未能发挥出基层博物馆应有的社会作用。

文物数字化保护机制不健全

基层博物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技术更新换代问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依赖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这给文物数据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容易出现信息泄露、信息被篡改等问题。同时,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基层博物馆很少针对数字化保护技术制订相应的更新计划,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此外,基层博物馆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措施

更新文物数据采集方式

文物数据采集是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基础。基层博物馆要将文物数据采集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全面采集文物的图像信息、全景信息、视频信息、文字信息等,保证文物数据的完整性,为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规范二维数据采集。基层博物馆要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实施的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使用专业设备记录文物的影像信息,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中导入采集到的数据,检查同一文物的多张图像参数是否一致,图像是否存在错误。检查无误后,调节图片色温,保持圖像颜色与被采集的文物实物颜色基本一致。再对文物图像进行裁切、拼接、抠图、锐化处理,生成标准化的文物成品图片,存储到数据库中。

第二,引进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基层博物馆应及时购置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利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超高像素数字单反相机等设备获取文物的空间结构信息、纹理信息等,使数据精度达到亿级精细点云。获取三维数据信息后,利用专业软件搭建文物模型,形成超高清纹理影像的三维数据模型,立体化展示高分辨率纹理影像信息,使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物纹理。

第三,创新3D实景数据采集。有条件的基层博物馆可以配置全景影像拍攝设备,从水平与垂直方向进行360°环视拍摄,将拍摄到的影像输入图形软件中,统一对影像进行处理,确保影像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曝光度等相一致。在全景平台上拼合处理拍摄的环视影像,生成高度还原的3D实景空间。

构建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

基层博物馆要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搭建功能完善的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实现对文物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快速检索与智能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文物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物数字化资源存储管理。在管理平台中存储文物的基础信息、高清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扫描数据等,根据文物的文化属性对文物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再将其集中存储到对应的数据库中。根据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需求确定数据存储结构、格式和标准,对存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统一文物数据存储口径。

第二,文物数字化资源智能检索。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方案,运用数据浏览技术、分布式数据检索技术等,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的文物信息,提高数字化资源的检索效率。管理平台还应在SQL结构化数据检索的基础上引进非结构数据全文检索技术,用户只需在检索端口输入关键字词便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检索到所需的文物数字化资源,推动数字化资源检索朝更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文物数字化资源使用管理。管理平台要对文物平面采集信息、多媒体加工信息以及三维模型信息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向社会公众公开文物的数字化资源,提高文物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一是用户通过数据接口查看文物数据资源,但是无权限下载数据资源;二是博物馆以链接的方式将文物数字化资源嵌入网站中,方便用户及时查询相关资料。

扩大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的应用范围

基层博物馆不仅要重视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更要重视馆藏文物资源的社会共享,进一步扩大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出基层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第一,文物数字化展示。基层博物馆要引进先进设备,在出口处设置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向参观者展示馆藏文物的图文信息,使参观者可以通过观看屏幕展示内容了解文物。同时,参观者可以在多媒体互动展示界面进行拖拽、书写、点击等操作,在展示系统中搜索展厅内的文物信息,进行人机互动。此外,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还应提供多人同屏操作、互动小游戏、点赞等功能,增加博物馆参观的趣味性,提高数字化展示对参观者的吸引力。

第二,文物三维虚拟展示。基层博物馆可以利用多点触控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等创建文物三维虚拟展示情境,将虚拟展示情境与馆内真实情境融为一体,向参观者展示三维虚拟文物模型,达到保护实物文物、共享虚拟文物的效果。在文物三维虚拟展示中,参观者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操作三维模型,放大文物超高清影像,满足参观者近距离观赏文物外形、结构和纹理的需求。

第三,虚拟展厅全景展示。基层博物馆可以采用全景技术数字化采集展厅信息,再利用图形加工技术拼合展厅的全景照片,形成虚拟展厅。借助数据交互设备提供交互服务,包括图像缩放、视角移动、陀螺仪旋转等。博物馆还可以通过VR设备,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体验。此外,博物馆还应深入开发虚拟展厅,设置重点文物展示区,配备音频解说和文字说明,以提升参观者的体验。

健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机制

基层博物馆应建立健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机制,提升文物保护工作质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基层博物馆应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要点,提高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首先,运用安全防护技术。博物馆可以在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统中采用加密传输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等,构筑数字化资源安全屏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其次,做好安全评估。博物馆应定期评估文物数字化资源的安全性,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博物馆还应制定应急预案,科学预判和防范可能出现的数据安全问题,当出现数据安全问题时立即启动预案进行妥善处理。最后,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博物馆应对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教育,与员工签订安全保密协议,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博物馆还应对工作人员设置相应的系统操作权限,避免出现文物信息被恶意篡改等情况。

第二,完善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管理机制。管理者要认识到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将数字化保护技术更新纳入文物管理工作中,明确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向,合理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推动馆内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步入新阶段。博物馆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的数字化技术供应商的合作,共同制订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系统建设,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以满足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需求。此外,博物馆还应对数字化设备与技术供应商进行评估,及时解除与不符合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求的供应商的合作,以免影响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成果。

第三,完善数字化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博物馆应面向社会招聘工作经验丰富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人才,优化馆员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博物馆应针对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人员制定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博物馆还应对现有馆员开展专业培训,帮助馆员掌握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系统操作技能,确保馆员的数字素养与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要求相匹配。

综上所述,基层博物馆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不仅能够满足破损文物虚拟修复的需求,还能促进文物展览方式的创新发展,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在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中,基层博物馆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文物信息采集方式,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文物数字化资源服务。

(作者单位: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

猜你喜欢
参观者馆藏文物
馆藏
最美的蝌蚪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脑洞大开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数说InnoTrans 2018
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